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1998年第4期
编号:10238537
小夹角单枚克氏针内固定重建锁骨功能38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998年第4期
     作者:向忠孝* 沈绪同* 吴 平*

    单位:* 什邡市人民医院骨科(四川什邡,618400)

    关键词: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9880423 1991年6月~1997年1月,我们采用15°小夹角单枚克氏钢针内固定重建锁骨功能3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7岁~54岁,平均25岁。其中横型骨折11例,斜型骨折19例,碎裂型骨折3例,不规则骨折5例。X线片均显示骨断端重叠畸形。

    手术在颈丛麻醉后,逐层切开止血,显露骨折处,用1 mm~2 mm粗的克氏钢针,分别从两骨折端沿髓腔各钻入2 cm~3 cm作为钢针置入通道。在距骨折近端2 cm~3 cm处,用3.0~4.0钻头,先垂直后逐渐放平,使其与骨面成15°夹角钻穿骨皮质至髓腔,按骨髓腔大小,换上1 mm~2 mm的克氏钢针,从钻孔沿通道进入骨折近端至骨折远端,将骨折复位,继续沿骨折远段通道进针2 cm~3 cm,钢针进入骨折远段长度应比通道长约1 cm,以加强钢针的稳定性。固定确切后,剪除多余钢针,仅留1 cm折弯于骨面。碎裂型骨折的小骨片, 置针后复位, 用粗丝线缠扎固定。术后患肢悬垂于胸前, 待X线片证实有骨痂生长,在局部麻醉下拔针。

    本组随访到31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29例功能恢复基本正常,2例女性患者,肩外展及外展位旋转活动受限,经理疗和封闭治疗,有改善。术后摄X线片,3例针尾退至皮下,被迫在术后15天~30天拔针,拔针后伤肩制动。4个月后摄X线片见骨折对位良好,骨折愈合。有7例斜型骨折和4例碎裂型骨折,术后3个月摄X线片显示骨断端移位,无重叠畸形,拔针后功能恢复良好。

    2 体会

    锁骨为肩胛带的组成骨,损伤后影响肩胛部的功能。非手术治疗,强制性外固定,时间长,痛苦大,时有神经血管受压出现,且骨折多呈畸形愈合。该术式重建锁骨功能,局部损伤轻,重建后功能恢复快,手术操作简便,不需二次住院取内固定物。应强调的是,根据髓腔大小,选用1 mm~2 mm的克氏钢针。偏细则内固定不牢,针尾退出影响内固定效果;偏粗则造成术中置针困难。对骨折斜面超过锁骨宽度2倍,碎裂骨片长度超过锁骨宽度1.5倍或多块骨片分离的骨折,单针内固定不易稳定,需慎用本法。

    (收稿:1997-04-03 修回:1997-06-1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