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5期
编号:10216169
预扩张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
     作者:杨彪炳 唐胜建 刘儒森 郭文君 牟少春 蔡霞

    单位:261042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整形外科研究所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526 我所1994~1996年应用静脉筋膜皮瓣供区预扩张的方法修复较大面积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例共9块皮瓣,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1.临床资料:本组8例9块皮瓣,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35岁。皮瓣最大面积9 cm×13 cm,最小面积6 cm×8 cm,平均66.25 cm2。修复肘后瘢痕2例,手背及手腕瘢痕2例3块,足背及踝部瘢痕3例,膝部瘢痕1例。9块皮瓣中7块完全成活,2块出现约4%~6%的表皮及真皮坏死。全部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愈合良好。5例患者获得随访,最长者1.5年,皮瓣弹性良好,未见皮瓣明显收缩。
, 百拇医药
    典型病例:男,24岁。右上臂及肘后烧伤刃厚植皮术后9个月,肘关节屈曲功能障碍伴肘后直径约0.5 cm和0.8 cm二处溃疡。根据病情决定采用预扩张的前臂贵要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肘后组织缺损。手术分二期进行。一期行皮瓣供区预扩张。术前标记出贵要静脉干及其分支。术中按设计方案于肘后瘢痕边缘选择切口。切口应位于预定扩张范围以外,避开静脉干,长度以能顺利放入皮肤软组织扩张器即可。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沿深筋膜浅层疏松组织间隙向预扩张的贵要静脉走行区分离腔隙,使静脉干处于扩张区中央,并放入一300 ml椭圆形软组织扩张器。扩张器大小的选择,依受区缺损的大小而定,根据经验以4~5 ml扩张器容积可修复1cm2缺损来确定扩张器大小,同时还要兼顾供区实际可利用面积的大小。切口拆线后,开始扩张器注水,每隔4~6天注水一次,每次注水量以扩张皮肤顶部变白,患者感胀痛为度。皮瓣扩张直至达预定量为止。二期手术,切取贵要静脉筋膜皮瓣,修复肘后组织缺损。术前同样标记好静脉干走向,术中切除肘后瘢痕及溃疡,形成一7 cm×8 cm大小的创面,取出扩张器,于扩张区设计一以近端为蒂的贵要静脉筋膜皮瓣(根据需要也可以远端为蒂),面积为7 cm×10 cm,蒂长5 cm,蒂宽约3 cm。在形成皮瓣时要注意保护好轴型静脉蒂,且蒂部要保留部分扩张纤维囊及一定量的蒂周筋膜组织以利皮瓣存活[1]。皮瓣经旋转覆盖肘后创面。供区直接缝合(只要供区及扩张器大小选择得当,供区均可一期缝合)。术后皮瓣完全成活,半年后复查皮瓣弹性良好,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
, 百拇医药
    2.讨论:静脉皮瓣因具有许多有别于传统皮瓣的特点,如皮瓣薄,切取方便,不损伤主要动脉等,受到人们关注。但又由于其血运差,存活面积小,而极大地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普及和应用[2]。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是目前整形外科常用的一种组织修复方法。研究已证实,经扩张的皮肤组织毛细血管数量显著增多,扩张后皮瓣的存活面积也明显增大[3]。我们正是利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这些特点,将其应用于静脉筋膜皮瓣。通过对皮瓣的预扩张,不仅大大增加了供区的可利用面积,应用结果还表明,扩张后静脉筋膜皮瓣的存活安全性及存活面积也有较大提高;且蒂部可以做得较窄,更有利于皮瓣的移转,这就极大地增加了该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本组皮瓣供皮区均一期直接缝合,瘢痕不显著,大大减少了供皮区的处理过程,也减小了供皮区外观的破坏。

    参考文献

    1William D,Leighton MD,Robert C,et al.Experimental pretransfer expansion of free-flap donor sites.Plast Recoustr Surg,1988,82:69-73.

    2朱灿,文加福,方东海,等.静脉皮瓣临床应用失败原因分析.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5,11:177-179.

    3鲁开化.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与扩张后皮瓣的研究进展及评述.中华显微外科杂志,1995,8:97-10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