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止血方法对腰椎间盘手术及疗效的影响
作者:张贤忠1 曹永旭1
单位:1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500
关键词:
两种止血方法对腰椎间盘手术及疗效的影响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椎管内静脉丛破裂出血是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58例术中采取的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为单间盘突出。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L3~4 2例,L4~5 35例,L5~S1 21例。病程5个月至8.4年。除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X线片检查外,均在本院或外院做了CT检查。扫描范围L3~S1椎间盘,其中后外侧型突出49例,中央型突出9例。术前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正常。
, 百拇医药
手术均采用直切口椎板开窗(中央型突出为椎板扩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式。其中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1例,在椎板开窗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再摘除椎间盘。术后常规放置橡皮膜引流48h。根据术中采取止血方法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在椎管内静脉丛破裂出血时采用明胶海绵加纱条填塞止血(即明胶海绵止血法),共34例;B组在把神经根牵开后、摘除椎间盘前用双极电凝将椎间盘突出部表面约0.5×0.5cm范围内的静脉丛一一烧灼,以预防其破裂出血(即双极电凝预防性止血法),再在这一范围内切开、摘除椎间盘,共24例。术中失血量:A组110~830ml,平均390ml;B组80~230ml,平均140ml。手术所用时间:A组70~160min,平均100min;B组50~90min,平均70min。A组合并硬膜损伤1例。
治疗效果 本组58例,失访11例,随访47例,其中A组28例,B组19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4年。疗效评定标准:优,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术后症状大部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术后症状有所减轻,工作、生活受一定限制;差,术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工作、生活明显受限。A组优良率75%,B组优良率89.4%(附表)。
, 百拇医药
讨论 椎管内静脉丛壁薄、较脆,自身收缩止血能力差,将其从椎间盘表面推开或进行椎管内其它操作时,易受损伤破裂出血。用明胶海绵加纱条填塞止血是常用的止血方法,但填塞物需在本身就较小的骨窗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影响操作。而且有时止血不完
附表 A、B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A组(n=28)
B组(n=19)
优
13(46.4%)
12(63.1%)
良
8(28.5%)
5(26.3%)
, 百拇医药
可
5(17.8%)
2(10.5%)
差
2(7.1%)
0
善,活动性出血使得术野模糊不清,非直视下操作有可能损伤硬膜、神经根〔1〕、腹腔内大血管〔2〕,可致椎间盘残留〔3〕,渗血量大时甚至可使手术无法进行,不得不放弃椎间盘摘除〔1〕。A组1例术中损伤硬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另A组中有2例由于表面曲张的静脉丛破裂出血,手术结束时仍未完全止住,用大块明胶海绵填塞后关闭伤口,放橡皮膜引流。其中1例术后2d出现椎间隙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虽有缓解,随诊3年,仍有顽固腰痛及由于腰肌痉挛所致的脊柱变形。另1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半年后症状再度加重,CT复查见原骨窗处有多量瘢痕组织形成,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上2例疗效评定为差。上述情况是由于术中椎管内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放置了引流虽未形成大的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瘫痪,但大块明胶海绵所吸附的血液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血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感染灶和瘢痕。所以,明胶海绵止血法有诸多弊端。如果椎管内静脉丛已有破裂出血再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不断的渗血使得术野模糊不清,找不到血管破裂出血的准确位置;双极电凝两电极头浸泡在血液中,起不到烧灼血管的作用,无法止血。我们对24例在摘除椎间盘前先用双极电凝对椎间盘突出部表面的静脉丛进行烧灼,预防其出血,均达到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手术创造了一个相对“干燥”的手术野,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慎谨,邹菊培.腰腿痛诊治失败原因分析.颈腰痛杂志,1997,3:145.
2 沈林发.腰椎间盘术中大失血1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7,6:480.
3 胡玉华.腰椎间盘突出再次及多次手术原因探讨.颈腰痛杂志,1997,3:157.收稿日期:1997-12-09, 百拇医药(张贤忠1 曹永旭1)
单位:1 湖南省澧县人民医院骨科 415500
关键词:
两种止血方法对腰椎间盘手术及疗效的影响 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椎管内静脉丛破裂出血是术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作者通过对58例术中采取的两种止血方法的比较,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58例均为单间盘突出。其中男39例,女19例;年龄23~65岁。L3~4 2例,L4~5 35例,L5~S1 21例。病程5个月至8.4年。除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及X线片检查外,均在本院或外院做了CT检查。扫描范围L3~S1椎间盘,其中后外侧型突出49例,中央型突出9例。术前出凝血时间检查结果正常。
, 百拇医药
手术均采用直切口椎板开窗(中央型突出为椎板扩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式。其中合并神经根管狭窄31例,在椎板开窗同时行神经根管扩大术,再摘除椎间盘。术后常规放置橡皮膜引流48h。根据术中采取止血方法的不同将病例分为A、B两组。A组在椎管内静脉丛破裂出血时采用明胶海绵加纱条填塞止血(即明胶海绵止血法),共34例;B组在把神经根牵开后、摘除椎间盘前用双极电凝将椎间盘突出部表面约0.5×0.5cm范围内的静脉丛一一烧灼,以预防其破裂出血(即双极电凝预防性止血法),再在这一范围内切开、摘除椎间盘,共24例。术中失血量:A组110~830ml,平均390ml;B组80~230ml,平均140ml。手术所用时间:A组70~160min,平均100min;B组50~90min,平均70min。A组合并硬膜损伤1例。
治疗效果 本组58例,失访11例,随访47例,其中A组28例,B组19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平均1.4年。疗效评定标准:优,术后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良,术后症状大部消失,基本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可,术后症状有所减轻,工作、生活受一定限制;差,术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工作、生活明显受限。A组优良率75%,B组优良率89.4%(附表)。
, 百拇医药
讨论 椎管内静脉丛壁薄、较脆,自身收缩止血能力差,将其从椎间盘表面推开或进行椎管内其它操作时,易受损伤破裂出血。用明胶海绵加纱条填塞止血是常用的止血方法,但填塞物需在本身就较小的骨窗内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影响操作。而且有时止血不完
附表 A、B两组病例疗效比较
A组(n=28)
B组(n=19)
优
13(46.4%)
12(63.1%)
良
8(28.5%)
5(26.3%)
, 百拇医药
可
5(17.8%)
2(10.5%)
差
2(7.1%)
0
善,活动性出血使得术野模糊不清,非直视下操作有可能损伤硬膜、神经根〔1〕、腹腔内大血管〔2〕,可致椎间盘残留〔3〕,渗血量大时甚至可使手术无法进行,不得不放弃椎间盘摘除〔1〕。A组1例术中损伤硬膜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另A组中有2例由于表面曲张的静脉丛破裂出血,手术结束时仍未完全止住,用大块明胶海绵填塞后关闭伤口,放橡皮膜引流。其中1例术后2d出现椎间隙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症状虽有缓解,随诊3年,仍有顽固腰痛及由于腰肌痉挛所致的脊柱变形。另1例术后腰腿痛症状加重,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半年后症状再度加重,CT复查见原骨窗处有多量瘢痕组织形成,压迫硬膜囊及神经根。上2例疗效评定为差。上述情况是由于术中椎管内静脉丛止血不彻底,术后放置了引流虽未形成大的血肿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瘫痪,但大块明胶海绵所吸附的血液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血肿,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感染灶和瘢痕。所以,明胶海绵止血法有诸多弊端。如果椎管内静脉丛已有破裂出血再使用双极电凝止血,常会遇到以下情况:不断的渗血使得术野模糊不清,找不到血管破裂出血的准确位置;双极电凝两电极头浸泡在血液中,起不到烧灼血管的作用,无法止血。我们对24例在摘除椎间盘前先用双极电凝对椎间盘突出部表面的静脉丛进行烧灼,预防其出血,均达到了良好的止血效果,为手术创造了一个相对“干燥”的手术野,减少了手术创伤,提高了疗效。
参考文献
1 马慎谨,邹菊培.腰腿痛诊治失败原因分析.颈腰痛杂志,1997,3:145.
2 沈林发.腰椎间盘术中大失血1例报告.中华骨科杂志,1987,6:480.
3 胡玉华.腰椎间盘突出再次及多次手术原因探讨.颈腰痛杂志,1997,3:157.收稿日期:1997-12-09, 百拇医药(张贤忠1 曹永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