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14203
外伤性环池积血致急性梗阻性脑积水一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998年第6期
     作者:于明琨 江基尧 卢亦成 骆 纯 朱 诚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03 于明琨,男,1961年11月生,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关键词:颅脑损伤;脑积水;梗阻性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980650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7岁。1997年9月1日因四肢迟缓性瘫痪,拟诊急性上升性脊髓炎入院。至12月8日先后在尾骶部、双侧髂嵴、双侧髂后上棘分别出现5处褥疮, 均为Ⅲ~Ⅳ度。创面肉芽不新鲜, 脓性分泌物多。尾骶部褥疮创面较大,约5 cm×4 cm,脓痂较厚;右髂后上棘创面约3 cm×2 cm,深达肌层,中央处有黑色坏死组织;余下3处创面均约3 cm×2 cm。住院期间曾做过多次药敏试验,先后用利福平、庆大霉素、万古霉素并配合使用脱痂膏、SD银膏、生长因子等换药,效果均不理想,并呈恶化趋势。我科于12月21日采用红光、紫外线交替照射法,红光照射创面2次/d,每次30 min;紫外线1次/d,10 d为1个疗程。首次照射10个生物剂量,右髂后上棘处创面中央的坏死组织再加照10个生物剂量。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后,脓痂脱落, 1个疗程后各创面均为新鲜肉芽覆盖。改用紫外线2~3个生物剂量每日照射,生长因子外用,促进肉芽的生长。3个疗程后,左髂后上棘处创面结痂,尾骶部创面由5 cm×4 cm缩小至1.5 cm×1.5 cm。第5个疗程时,仅余双髂嵴约1.0 cm×1.0 cm新鲜创面。1998年3月6日所有创面结痂,痊愈出院。

    2 讨 论 急性脊髓炎患者由于运动、感觉神经的传导障碍,肌张力降低,而神经营养功能的失调又导致软组织抗压能力下降,故极易产生褥疮。本例系四肢瘫痪患者,营养差,加上大剂量激素的应用,褥疮部位多且散在,创面难以修复。治疗中使用的短波紫外线,大剂量应用时抑制DNA的合成和细胞分裂,使细胞核碎裂、原生质的酶和蛋白质破坏,从而影响细菌的正常代谢、繁殖、发育及生长,致使细胞死亡而剥离、脱落,使创面得以清洁。小剂量照射后可刺激细胞分解产生生物活性物质-类组织胺物质,加速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肉芽组织和创面周围基底部上皮生长,使创口愈合,但紫外线照射深度有限。红光属可见光,能量被皮肤及皮下组织吸收后转变为热能,改善了局部循环,使组织代谢相应好转,加速创面愈合。且红光的透入深度可达2 cm,弥补了紫外线照射深度有限的缺点。红光照射后使用紫外线,尚可大大加强紫外线的效能。褥疮传统的治疗方法多用红外线加紫外线,但由于急性脊髓炎患者感觉神经障碍,使用红外线照射极易造成烫伤而加重病情。本例改用红光配合紫外线是一种较为成功的尝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R632.105

    (1998-05-08收稿,1998-10-21修回)

    郎海涛,男,1966年5月生,主治医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