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6期
编号:10216203
增加腹内压对肝硬变患者门静脉压力影响的初步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6期
     作者:李向农 沈士刚 温泉 路逵阳 李文美

    单位:221002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623 增加腹内压可诱发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然而腹内压增加对门静脉压力究竟有何影响,鲜有文献记载。我们对此作了初步观察。

    1.资料和方法:受试者为断流术(Hassab)后10~14天的肝硬变患者。要求切口愈合良好,无腹水、无胸腹腔感染,年龄60岁以下。目的是避免明显影响腹内压的因素,并保证有相当的腹肌收缩力。符合此条件的入组患者共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8~57岁,平均44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变,其中12例有出血史。另设对照组8例,男5例,女3例。年龄35~59岁,平均46岁。包括直肠癌4例,乙状结肠癌2例、胆囊结石2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及手术均证实肝质地正常且无转移癌灶。其它要求同肝硬变组。

    术中经胃网膜右静脉作门静脉插管,深约10~15 cm。另一端经切口旁戳创引出,肝素液封管。测试均于上午9~10时进行。受试者空腹、平卧。将门静脉插管连接于玻璃水柱压力表,“0”点定于腋前线水平。先测得基础压力,然后嘱受试者连续用力咳嗽3次,记录门静脉压力变化。待门静脉压力恢复至基础压力后5分钟,嘱受试者屏气、抬头,并持续10秒钟。当门静脉压力升高并稳定后,再次记录之。

    2.结果:肝硬变组经咳嗽或屏气增加腹内压后,门静脉压分别由基础压力3.29±0.79 kPa(1 kPa=10.2 cmH2O)增至4.23±0.33 kPa和4.30±0.35 kPa;非肝硬变组则由0.81±0.11 kPa增至1.02±0.21 kPa和1.54±0.37 kPa。与基础压力比较,增加腹内压后,两组门静脉压力均有显著性增加,但以肝硬变组为明显(P<0.01)。

    3.讨论:研究结果说明,增加腹内压确能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尤其是对肝硬变患者。正常情况下门静脉压力具有若干自我调节机制,包括肝动脉的缓冲效应、肝内阻力的可调性和肝容积的被动性改变等。肝硬变时上述机制均有所损害,故更易受腹内压变化的影响。门静脉压力升高是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发生消化道出血的最基本条件,一般认为出血患者的门静脉压力多在2.45 kPa以上。本研究中肝硬变组的基础门静脉压力为3.29±0.79 kPa,增加腹内压后则迅速上升至4.30 kPa左右,门静脉压力增加了约1.0 kPa。日常生活中咳嗽和屏气是经常性的动作,由此可导致门静脉压力呈冲击式的突然增加。这对管壁极薄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会构成潜在的威胁。事实上部分患者的出血即是由咳嗽、呕吐、排便等诱发,显然与腹内压增加有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