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周建伟1 魏亦兵1 吴建国1 陈劲松1 张志玉1
单位: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 200040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619 我院1986年~1993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475例,分别采用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现将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254例,女性22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3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分布:L4~5 193例,L5~S1 130例,L4~5、L5~S1 104例,其它48例。1990年以前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以后则采用大部椎板切除(约2/3椎板)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 百拇医药
结果 随访181例,占38.1%,平均随访时间7.1年(4.1~10.5年)。181例中全椎板切除76例,占42%;大部椎板切除105例,占58%。疗效评定标准:优,腰腿痛缓解,恢复原工作,行动无障碍。良,疼痛基本消失,恢复工作,不能过多活动。中,疼痛减轻较明显,但需调换工作。差,无改进,不能恢复工作。本组疗效见附表。181例中疗效优良率为93.4%,其中全椎板切除病人的疗效优良率为89.5%,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疗效优良率为96.2%。
附表 两种术式疗效评定结果 疗效
全椎板切除组
(例)
大部椎板切除组
(例)
合计
, 百拇医药
(例)
比例(%)
优
52
75
127
70.2
良
16
26
42
23.2
中
, http://www.100md.com 7
3
10
5.5
差
1
1
2
1.1
合计
76
105
181
100
, 百拇医药
181例随访病人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1%。此2例第一次手术均为L4~5椎间盘突出,行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分别于术后2.2年和5年又出现腰腿痛,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
随访病人中132例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测量腰椎滑移程度。其中全椎板切除手术病人平均滑移5mm(3~11mm),大部椎板切除手术病人平均滑移1mm(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在于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以缓解或根除病痛,同时保持脊柱稳定性。根据国内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要求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避免术后腰椎滑移、腰痛的发生(1、2〕。实验研究显示,后部结构切除的量越多,腰椎不稳定的程度越严重,而小关节全切除比部分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更大(2)。但是,临床上的腰椎不稳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影像学诊断,还包括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为对于整个人体来说,腰椎的稳定性还涉及椎旁软组织的质量、个人对腰腿痛等症状的耐受力、年龄和术后恢复的差异等因素,所以难以定量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夏虹等研究测得三种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
, 百拇医药
我院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全椎板或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理论上说如此大量切除后部结构,势必影响腰椎稳定性,可能导致术后腰痛、腰椎滑移,但随访结果显示手术优良率为93.4%,复发率仅为1.1%,以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来测量椎体滑移程度,结果显示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椎体滑移距离明显小于全椎板切除病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部椎板切除的另一优势在于手术视野清楚,既可完整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又能有效保护神经根免受损伤,减少椎管内血管和硬膜囊损伤。Ruggieri通过972例腰椎间盘手术疗效的回顾研究,认为半椎板切除是优选 手术方式,既比开窗法显露充分,又比全椎板切除法较少影响脊柱稳定性〔4〕。
参考文献
1 田慧中,王以进,李永年,等.后路结构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4,14(6):557.
2 戴力扬.对于腰椎后部结构切除手术的生物力学探讨.上海医学,1991,12:703.
3 夏虹,刘景发,吴增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三维运动范围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13(1):56.
4 Ruggieri F.Lumbar disc herniation: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recurrence.A review of 972 operated cases.J Orthop Traumatol,1988,14(1):15.
收稿日期:1997-12-01 修回日期:1998-07-31
, http://www.100md.com(周建伟1 魏亦兵1 吴建国1 陈劲松1 张志玉1)
单位:1 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骨科 200040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80619 我院1986年~1993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475例,分别采用全椎板和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现将手术方法及随访结果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男性254例,女性221例,年龄27~63岁(平均42.3岁)。腰椎间盘突出节段的分布:L4~5 193例,L5~S1 130例,L4~5、L5~S1 104例,其它48例。1990年以前采用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以后则采用大部椎板切除(约2/3椎板)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
, 百拇医药
结果 随访181例,占38.1%,平均随访时间7.1年(4.1~10.5年)。181例中全椎板切除76例,占42%;大部椎板切除105例,占58%。疗效评定标准:优,腰腿痛缓解,恢复原工作,行动无障碍。良,疼痛基本消失,恢复工作,不能过多活动。中,疼痛减轻较明显,但需调换工作。差,无改进,不能恢复工作。本组疗效见附表。181例中疗效优良率为93.4%,其中全椎板切除病人的疗效优良率为89.5%,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疗效优良率为96.2%。
附表 两种术式疗效评定结果 疗效
全椎板切除组
(例)
大部椎板切除组
(例)
合计
, 百拇医药
(例)
比例(%)
优
52
75
127
70.2
良
16
26
42
23.2
中
, http://www.100md.com 7
3
10
5.5
差
1
1
2
1.1
合计
76
105
181
100
, 百拇医药
181例随访病人中复发2例,复发率为1.1%。此2例第一次手术均为L4~5椎间盘突出,行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分别于术后2.2年和5年又出现腰腿痛,发生L5~S1椎间盘突出,再次手术。
随访病人中132例摄腰椎过屈过伸位片,测量腰椎滑移程度。其中全椎板切除手术病人平均滑移5mm(3~11mm),大部椎板切除手术病人平均滑移1mm(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在于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以缓解或根除病痛,同时保持脊柱稳定性。根据国内生物力学实验研究,要求尽量保留后部结构,维持腰椎稳定性,避免术后腰椎滑移、腰痛的发生(1、2〕。实验研究显示,后部结构切除的量越多,腰椎不稳定的程度越严重,而小关节全切除比部分切除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更大(2)。但是,临床上的腰椎不稳并非是一个简单的影像学诊断,还包括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因为对于整个人体来说,腰椎的稳定性还涉及椎旁软组织的质量、个人对腰腿痛等症状的耐受力、年龄和术后恢复的差异等因素,所以难以定量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夏虹等研究测得三种不同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异〔3〕。
, 百拇医药
我院采用的手术方法是全椎板或大部椎板切除加椎间盘髓核摘除,理论上说如此大量切除后部结构,势必影响腰椎稳定性,可能导致术后腰痛、腰椎滑移,但随访结果显示手术优良率为93.4%,复发率仅为1.1%,以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来测量椎体滑移程度,结果显示大部椎板切除病人的椎体滑移距离明显小于全椎板切除病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大部椎板切除的另一优势在于手术视野清楚,既可完整摘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又能有效保护神经根免受损伤,减少椎管内血管和硬膜囊损伤。Ruggieri通过972例腰椎间盘手术疗效的回顾研究,认为半椎板切除是优选 手术方式,既比开窗法显露充分,又比全椎板切除法较少影响脊柱稳定性〔4〕。
参考文献
1 田慧中,王以进,李永年,等.后路结构切除对腰椎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华骨科杂志,1994,14(6):557.
2 戴力扬.对于腰椎后部结构切除手术的生物力学探讨.上海医学,1991,12:703.
3 夏虹,刘景发,吴增辉,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术式的三维运动范围研究.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5,13(1):56.
4 Ruggieri F.Lumbar disc herniation:diagnosis,surgical treatment,recurrence.A review of 972 operated cases.J Orthop Traumatol,1988,14(1):15.
收稿日期:1997-12-01 修回日期:1998-07-31
, http://www.100md.com(周建伟1 魏亦兵1 吴建国1 陈劲松1 张志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