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外科杂志》 > 1998年第7期
编号:10216226
重症急性胰腺炎开放切口封闭负压引流的临床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外科杂志》 1998年第7期
     作者:乔建国 裘华德 尹玉春 王颜峰 陈义发

    单位:430071 武汉,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724 应用聚乙烯醇泡沫作引流物封闭负压引流是近年来外科治疗软组织创伤的一种新方法[1],我们自1994年6月开始尝试将该方法用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引流,经6例应用,效果满意,现简介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SAP 6例,男女各3例。年龄18~62岁。手术距发病时间13个小时~24天。6例均有不同范围的胰体尾坏死,其中1例并有胰头部分坏死及胰周感染,1例并有胰周脓肿。5例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坏死部分切除,其中1例为胆源性胰腺炎同时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T”管引流,1例行胰腺坏死部分清除术。

, http://www.100md.com     采用材料有医用聚乙烯醇泡沫(polyvinyl alcoholfoam PAF),孔隙0.1~0.3 cm,孔隙之间互相贯通。引流管直径0.5 cm,一端有多个侧孔。Tegaderm透明薄膜。负压引流瓶,盐水瓶改制,吸引器抽成负压(60~80 kPa,1kPa=7.5 mmHg)。

    偏左侧上腹部横切口,长约13 cm,切断胃结肠韧带暴露胰腺,在胰包膜内游离胰体尾部,切除其坏死部分。如脾动静脉分离困难,可一并切除。清除胰腺和胰周坏死组织。将PAF修剪成厚1.5 cm,宽同切口,长10~15 cm(根据腹壁至胰腺的距离确定)。于PAF下部用手术刀戳两条随道,插入2根多孔引流管,其开孔部分应全部插入PAF内。两管分别经皮下距切口3 cm处引出。将PAF放入小网膜腔内,薄膜贴封切口,引流管接负压引流瓶,持续负压引流。

    透过薄膜观察PAF,引流通畅时其保持干皱状态,如指压有液体溢出,表明引流不畅,应及时更换。术后酌情定期敞开切口,探查胰腺。用长镊沿PAF推开胃壁即可直接观察胰腺。引流1~2周后,如探查胰腺无坏死灶,体温37.5℃以下,每天引流液<10 ml,CT或B超检查胰周无液体积聚,即可逐段拔出PAF,每次拔出约2~3 cm,剪除拔出部分后重新封闭引流。PAF取出后全层缝合切口,切口内留置引流管1根,3天后拔除。结果:6例无1例死亡。住院21~56天,平均38天。PAF引流13~19天,平均15天。4例更换PAF1次,2例更换2次。第1例取出聚乙稀醇泡沫后第16天发现左膈下脓肿行手术引流,分析原因可能为PAF 1次性取出残留空腔所致。其余5例均顺利治愈,无外科并发症。
, 百拇医药
    2.讨论:闭式或开放引流是SAP目前常用的两种引流方法,前者易发生引流不畅,常需再次甚致多次手术;后者虽引流充分,能有效控制胰腺感染坏死和脓肿的发生发展,但因敷料压迫、频繁换药、清创等原因,导致结肠坏死、肠瘘和腹腔出血等外科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皮肤和切口的护理也繁杂困难[2~4]。我们通过临床观察认为SAP采用开放切口封闭负压引流具有以下优点:(1)引流充分,范围广,维持时间长。PAF是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新型引流材料,结构类似海绵,柔软、吸水性强、含有丰富孔隙。因PAF的孔隙结构使其表面均具有引流作用,加之切口开放可填入较大体积PAF而无取出困难,引流范围较广。PAF的隔离过滤作用,一方面使插入其内的引流管孔不会因吸入网膜等组织而堵塞,可用较高负压持续吸引,这保证了引流充分、迅速,并能克服体位对引流的影响;另一方面PAF含有大量孔隙,即使部分孔隙被坏死组织阻塞,剩余部分孔隙仍可保持有效引流,引流维持时间较长。本组更换1次PAF,可保持引流3~11天,PAF引流期间无胰周液体积聚。(2)并发症少,可重复探查及护理简便。因PAF柔软,在负压作用下对组织压迫较轻,更换次数少,引流充分和切口封闭避免了空气刺激及外源性细菌污染等因素,该法对结肠等腹腔脏器的干扰性损伤较小。本组患者无结肠坏死等并发症,术后1~2周内探查,发现胃、结肠等脏器仅有轻微的充血、水肿。PAF的填塞避免了网膜、肠管等与胰腺粘连,重复探查胰腺易于显露。切口用薄膜贴封既便于重复敞开探查清创,皮肤也得以保护。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Fleischmann W, Strecker W, Bombelli M, et al. Vakuumversiegelung zur behandlung des weichteilschadens bei offenen frakturen. Unfallchirurg, 1993,96:488-492.

    2D′Egidio A,Schein M. Surgical strategies in the treatment of pancreatic necrosis and infection. Br J Surg, 1991,78:133-137.

    3Doglietto GB, Gui D, Pacelli F, et al. Open vs closed treatment of secondary pancreatic infections: a review of 42 cases. Arch Surg, 1994,129:689-693.

    4Aldridge MC, Francis ND, Glazer G, et al. Colonic complication of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Br J Surg, 1989,76:362-365.,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