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复发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功能监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秦建国 韩本立 潘世春 庞家芳 张翔 韩明
单位:550009 贵阳,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普外科(秦建国、庞家芳、张翔、韩明);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韩本立);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室(潘世春)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721 肝内癌复发是影响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提高肝脏复发癌综合诊断水平是改善肝癌整体疗效的重要环节。我们用免疫组化分组、3H-TdR掺入试验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等方法对60例P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功能变化结合AFP和B超监测随访进行动态观察,探讨T细胞亚群及功能监测在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PLC患者:按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为PLC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48~63岁。根治性切除39例,姑息切除2例,19例不能切除肿瘤的患者经肝动脉或门静脉应用全植入药物输入装置(DDS)定期免疫化学治疗。术前取外周静脉血10 ml肝素抗凝,进行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PBL),术后每3个月进行AFP、B超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功能测定。(2)方法:①细胞增殖功能分析(3H-TdR掺入法):PBL 5×109/L,以每孔0.1 ml加入96孔培养板中,再加入PHA 20 μg/孔,人重组蛋白IL-2100 U/孔,12小时后再加入3H-TdR 18.5 kB1/孔,在37℃,5%CO2孵箱中培养8小时,终止培养收集细胞在玻璃纤维滤纸上,晾干后放入闪炼液内,用B液闪仪测定培养物中3H-TdR掺入量。②IL-2R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判断及操作按说明书进行。③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④细胞毒活性测定: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方法;靶细胞为NK不敏感的K562细胞。(3)统计方法:数据以±s表示,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本组41例切除肿瘤的PLC患者,近期复发18例(43.9%)。该组患者在B超作出肝内癌复发诊断时,其外周血T细胞已较早发生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CD3+、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增高,且CD4+/CD8+ 比值明显倒置,T细胞的增殖活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亦显著低下,血清AFP表现为进行性升高。另23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生肝内癌复发者,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值、增殖活化和抗肿瘤杀伤活性则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血清AFP阴性。19例不能切除肿瘤而应用DDS定期免疫化学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上述免疫功能指标较手术前改善并获得二期手术切除。
3.讨论:恶性肿瘤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最早能触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抗肿瘤细胞免疫机制的建立。参与这一作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Fc受体非吞噬细胞,其中以T淋巴细胞的作用最为重要。在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亚群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协调与维持,这在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防御和监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P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T细胞水平表现为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异常,具体表现为CD3+、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且CD4+/CD8+比值倒置。此外,其增殖活化功能和抗肿瘤杀伤活性亦明显削弱。切除肿瘤后这一状态逐渐获得改善。4周以后基本上恢复至正常人水平。随访过程中发生肝内癌复发的患者,在B超监测作出肝内复发癌诊断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述各项指标再度转向术前带瘤期的状态,并且较早发生在B超诊断之前,多数患者同时伴有血清AFP由正常或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
目前,已认识到在PLC患者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杀伤机制涉及到肿瘤微环境内外多个环节,T细胞在各个环节上的功能状况与预后密切相关。对已获得手术治疗并切除肿瘤的PLC患者,临床中除了AFP与B超检查外,应同时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功能的监测随访。, 百拇医药
单位:550009 贵阳,解放军第四十四医院普外科(秦建国、庞家芳、张翔、韩明);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韩本立);贵阳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室(潘世春)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0721 肝内癌复发是影响原发性肝癌(PLC)患者术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提高肝脏复发癌综合诊断水平是改善肝癌整体疗效的重要环节。我们用免疫组化分组、3H-TdR掺入试验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等方法对60例P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功能变化结合AFP和B超监测随访进行动态观察,探讨T细胞亚群及功能监测在癌复发中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PLC患者:按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研究会议制定的标准确诊为PLC患者60例,均为男性,年龄48~63岁。根治性切除39例,姑息切除2例,19例不能切除肿瘤的患者经肝动脉或门静脉应用全植入药物输入装置(DDS)定期免疫化学治疗。术前取外周静脉血10 ml肝素抗凝,进行Ficoll密度梯度离心分离淋巴细胞(PBL),术后每3个月进行AFP、B超和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功能测定。(2)方法:①细胞增殖功能分析(3H-TdR掺入法):PBL 5×109/L,以每孔0.1 ml加入96孔培养板中,再加入PHA 20 μg/孔,人重组蛋白IL-2100 U/孔,12小时后再加入3H-TdR 18.5 kB1/孔,在37℃,5%CO2孵箱中培养8小时,终止培养收集细胞在玻璃纤维滤纸上,晾干后放入闪炼液内,用B液闪仪测定培养物中3H-TdR掺入量。②IL-2R表达: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判断及操作按说明书进行。③T细胞亚群测定:采用APAAP法。④细胞毒活性测定: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测定方法;靶细胞为NK不敏感的K562细胞。(3)统计方法:数据以±s表示,进行组间比较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结果:本组41例切除肿瘤的PLC患者,近期复发18例(43.9%)。该组患者在B超作出肝内癌复发诊断时,其外周血T细胞已较早发生细胞亚群比例失调,主要表现为CD3+、CD4+细胞下降,CD8+细胞增高,且CD4+/CD8+ 比值明显倒置,T细胞的增殖活化功能和细胞毒活性亦显著低下,血清AFP表现为进行性升高。另23例在随访期内未发生肝内癌复发者,其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值、增殖活化和抗肿瘤杀伤活性则维持在相对恒定的正常水平,血清AFP阴性。19例不能切除肿瘤而应用DDS定期免疫化学治疗的患者中,有7例上述免疫功能指标较手术前改善并获得二期手术切除。
3.讨论:恶性肿瘤生存及发展过程中最早能触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反应的基本特征是抗肿瘤细胞免疫机制的建立。参与这一作用的免疫效应细胞有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Fc受体非吞噬细胞,其中以T淋巴细胞的作用最为重要。在正常情况下,T淋巴细胞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各亚群细胞间相互作用的协调与维持,这在机体免疫系统对肿瘤进行防御和监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PLC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在T细胞水平表现为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功能异常,具体表现为CD3+、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增高,且CD4+/CD8+比值倒置。此外,其增殖活化功能和抗肿瘤杀伤活性亦明显削弱。切除肿瘤后这一状态逐渐获得改善。4周以后基本上恢复至正常人水平。随访过程中发生肝内癌复发的患者,在B超监测作出肝内复发癌诊断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上述各项指标再度转向术前带瘤期的状态,并且较早发生在B超诊断之前,多数患者同时伴有血清AFP由正常或低水平向高水平演进。
目前,已认识到在PLC患者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抗肿瘤杀伤机制涉及到肿瘤微环境内外多个环节,T细胞在各个环节上的功能状况与预后密切相关。对已获得手术治疗并切除肿瘤的PLC患者,临床中除了AFP与B超检查外,应同时进行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功能的监测随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