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海峡两岸普通外科学术交流会简介
作者: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1120 首届海峡两岸普通外科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10月20~23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
此次会议共有台湾代表44名,大陆代表69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众多来自台湾、美国、香港的知名外科学家。
大会就以下专题分别请两位大陆及台湾的著名学者和中青年专家,介绍了该领域内自己的实出成果与进展,现简介如下。
1.移植外科:南京金陵医院普外研究所黎介寿院士报告了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其先后完成了2例全小肠移植术,首例术后10个月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全身曲霉菌感染,移植小肠无排斥反应。第2例已存活1年10个月。2例均采用CsA+Met+TW(雷公滕多甙)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给予肠外营养与谷氨酰胺加强的肠内营养,获得了初步的临床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台湾长庚医学院、高雄长庚医院外科部陈肇隆教授自1984年至今共完成全肝移植24例、缩小肝移植3例、活体肝移植12例、分割肝移植2例。其首例肝移植供肝既取自一车祸脑死亡者,此系台湾首次采用脑死亡定义的供体进行器官移植,引起医学界、舆论界、宗教界、卫生主管机关和立法机构的热烈讨论,促成了各界对脑死亡观念的共识,于1987年6月19日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将脑死亡明确定为死亡判定依据。另外在小儿的活体肝移植方面手术成功率达10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窦科峰教授报告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为1例10岁患先天弥漫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女孩,其供肝取自其父亲,目前仍在康复之中。
2.胃肿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林言箴教授总结了1958年1月至1992年6月该院3349例胃癌的外科治疗经验。认为胃癌的国际TNM分期与临床分期较客观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早期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9.3%,随分期渐晚生存率逐步降低,至晚期病例仅为9.6%。从近期组(1984~1992年)与既往组(1958~1983年)的5年生存率比较,分别为44.3%和32.6%,其主要原因为临床早中期病例数增加,而晚期病例数减少。指出中期患者的根治手术的彻底性非常重要,主张依照患者的肿瘤部位、分期及生物学特征等,合理确定淋巴结清除范围。
, 百拇医药
台北荣民医院外科吴秋文教授综述了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现况,对D1、D2的不同根治术式进行评价,大家较能接受的结论是胃癌转移仍有不同期别,D2的手术时间长,手术病死率高,但存活率比较尚无结论,由于病例数少,医师手术技术不一,定论仍有困难。
台中荣民总医院外科汤俊生等对134例有浆膜侵犯的胃癌进行了前瞻性术中腹腔冲洗的研究,同时有28例不可治愈性胃癌接受姑息性胃切除术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有26位患者存有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占19.4%)。此两组患者临床病征及病理分期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存在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者,其预后较差。同时此类患者预后与接受姑息性胃切除术者相似,故认为不须淋巴郭清术,以姑息性手术即可。
3.大肠肿瘤: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王正仪教授报告了该院22年中(1975~1997年)治疗7608例大肠及直肠癌的经验,其中结肠癌3682例占48.4%,直肠癌3766例占49.5%,肛门腺癌53例,占0.7%,未知起源之腺癌107例占1.4%。从临床分期观察直肠癌的早期癌略多于结肠癌,虽然诊断方法不断进步,近年来并没有提高早期癌诊断率。作者在1995年以前治疗的1583例患者中,手术死亡为1%,5年生存率为63%。对Dukes C病患者的辅助化疗认为每周一次5-Fu(450 mg/m2)为期一年,可改善结肠直肠癌的存活率。
, 百拇医药
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澍教授综述了大肠癌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大肠癌呈上升趋势,并以城市人口上升为主,农村则有所下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40岁以上者高危筛选对象,尤其注意一级亲属大肠癌史及本人有肠息肉或癌症史者。在大肠癌发病学及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建立了大肠癌减数杂交库,发现二个新的大肠癌负相关基因,Geuband名为HSU 17714(SNC6)及HSU20428(SNC19),染色体定位分别于22q13及11q24,SNC6推测可能为一候选抑癌基因,现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台中荣民总医院结肠直肠外科王辉明报告了33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存自主神经的侧方淋巴廓清术,术中在剥离直肠及廓清侧方淋巴时,尽量保存上下腹神经丛、左右下腹神经丛及骨盆神经丛。术后观察其排尿功能与男性性功能均得以保存,并与同期常规手术者比较,3年无病状态存活率与局部再发率均优于后者。
4.肝脏肿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汤钊猷院士和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吴孟超院士的演讲,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在肝癌外科诊治方面的进展。肝癌的外科治疗针对“小肝癌”、“大肝癌”和“大肝癌缩小后”的二期切除,其治疗效果已被公认,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79.8%,37.4%和56%~71.4%。而新近出现的直接或血管内的各种影象介入治疗,如酒精注射、局部化疗与栓塞、微波固化等,均难以达到100%消灭肿瘤,仍应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不适合手术者,反复多次的介入治疗亦可明显延长生存期。值得关注的是肝癌根治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大肝癌为61.5%~80%,小肝癌亦高达40%~50%),这是当前预防及处理的研究重点。
, 百拇医药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叶名欣医师等对140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追踪观察中发现:B型肝炎抗原阳性,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形态与肝癌术后复发有关;而AFP,肿瘤是否有被膜,肝硬变,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是否有卫星灶(daughter nodules),DNA PLOID,肿瘤细胞分化,肝切除缘,C型肝炎及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无明显临床意义。
5.胆管肿瘤:第三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中心韩本立教授总结了胆管癌相关抗原和浸润转移机理的实验研究,发现经纯化的胆管癌相关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证明胆管癌内血管密度增加,神经周围浸润指数,胆管癌细胞内IV型胶原酶表达强度等,均与其浸润及转移特性密切相关。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周宁新教授报告了该院103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病理学研究。近10年的努力,使手术切除率由原低于10%提高到64.1%,5年生存了率为13.3%。故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仍是治疗的主攻方向。同时发现肝门胆管癌低中分化腺癌所占近半数,分化程度越差其预后亦越差,长期存活者病理类型为高分化或乳头状腺癌,并均为再次手术者。
, 百拇医药
6.微创外科:台湾宝健医院丘文斌副院长较全面地阐述了内窥镜手术技术在普通外科领域的发展,台湾在1991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集中在4~5个中心,每年约500~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占全部胆囊切除术的10%~15%,而到1997年这一比例增加到75%,能施行此手术的医院已普及至各中小型医院。手术范围也扩大到腹腔镜疝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消化性溃疡穿孔,胃部分切除,大肠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等。腹腔镜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时间缩短,各种损伤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北京医科大学王秋生副教授综述了大陆微创外科的发展与现状,共统计了300余家医院报道的124 554例内视镜手术,含腹腔镜、胸腔镜,包括普外、泌尿、妇科等多学科。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启动的内窥镜手术仅六年多时间,1991年能独立开展该手术的医院仅14家,1年后便迅速增加到66家医院;1992年12家医院开展了胸腔镜手术。目前在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上发表过有关腹腔镜手术者260多家,胸、腹镜手术者60多家,胸腔镜均开展者30余家。
, 百拇医药
7.外科营养: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林明灿助理教授对不同营养途径与外科感染的关系的研究,认为肠道内营养对增强机体防御外科感染能力有明显优于TPN之处。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外科蒋朱明教授报道了针对肠粘膜屏障损害,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来改进肠外、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所致的肠粘膜萎缩,降低肠源性败血症的发生。
8.外科感染:美国堪萨斯大学外科感染和多脏器衰竭研究中心蒋永年教授综述了外科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结果证明:最终导致多衰患者死亡的真正缘凶不是细菌、病毒或内毒素,而是机体在炎症的自身反应中产生的各种炎症介质或细胞毒素。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外科研究室孟宪钧教授较全面地综述了多器官功能失常研究近20年的进展,认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已由外在感染因素(infection)转移到体内炎症反应(inflammation),从被动地消灭“入侵者”到认识和调动机体自身。
9.内分泌外科:北京协和医院朱预教授报告了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外科治疗的经验。台北荣民总医院外科李建贤教授综述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诊治的最新进展。
(周宁新 王莉 整理)
(收稿:1998-01-18 修回:1998-09-10), 百拇医药
单位:
关键词:
中华外科杂志981120 首届海峡两岸普通外科学术交流会于1997年10月20~23日,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
此次会议共有台湾代表44名,大陆代表69名。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有众多来自台湾、美国、香港的知名外科学家。
大会就以下专题分别请两位大陆及台湾的著名学者和中青年专家,介绍了该领域内自己的实出成果与进展,现简介如下。
1.移植外科:南京金陵医院普外研究所黎介寿院士报告了同种异体小肠移植的实验与临床研究,其先后完成了2例全小肠移植术,首例术后10个月死于急性呼吸衰竭、全身曲霉菌感染,移植小肠无排斥反应。第2例已存活1年10个月。2例均采用CsA+Met+TW(雷公滕多甙)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给予肠外营养与谷氨酰胺加强的肠内营养,获得了初步的临床效果。
, http://www.100md.com
台湾长庚医学院、高雄长庚医院外科部陈肇隆教授自1984年至今共完成全肝移植24例、缩小肝移植3例、活体肝移植12例、分割肝移植2例。其首例肝移植供肝既取自一车祸脑死亡者,此系台湾首次采用脑死亡定义的供体进行器官移植,引起医学界、舆论界、宗教界、卫生主管机关和立法机构的热烈讨论,促成了各界对脑死亡观念的共识,于1987年6月19日施行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将脑死亡明确定为死亡判定依据。另外在小儿的活体肝移植方面手术成功率达100%。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窦科峰教授报告了国内首例血缘关系者活体肝部分移植术,为1例10岁患先天弥漫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症女孩,其供肝取自其父亲,目前仍在康复之中。
2.胃肿瘤: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外科林言箴教授总结了1958年1月至1992年6月该院3349例胃癌的外科治疗经验。认为胃癌的国际TNM分期与临床分期较客观地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早期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高达99.3%,随分期渐晚生存率逐步降低,至晚期病例仅为9.6%。从近期组(1984~1992年)与既往组(1958~1983年)的5年生存率比较,分别为44.3%和32.6%,其主要原因为临床早中期病例数增加,而晚期病例数减少。指出中期患者的根治手术的彻底性非常重要,主张依照患者的肿瘤部位、分期及生物学特征等,合理确定淋巴结清除范围。
, 百拇医药
台北荣民医院外科吴秋文教授综述了胃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现况,对D1、D2的不同根治术式进行评价,大家较能接受的结论是胃癌转移仍有不同期别,D2的手术时间长,手术病死率高,但存活率比较尚无结论,由于病例数少,医师手术技术不一,定论仍有困难。
台中荣民总医院外科汤俊生等对134例有浆膜侵犯的胃癌进行了前瞻性术中腹腔冲洗的研究,同时有28例不可治愈性胃癌接受姑息性胃切除术为对照组,结果发现有26位患者存有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占19.4%)。此两组患者临床病征及病理分期差异无显著意义。而存在腹腔内游离癌细胞者,其预后较差。同时此类患者预后与接受姑息性胃切除术者相似,故认为不须淋巴郭清术,以姑息性手术即可。
3.大肠肿瘤:台湾长庚纪念医院王正仪教授报告了该院22年中(1975~1997年)治疗7608例大肠及直肠癌的经验,其中结肠癌3682例占48.4%,直肠癌3766例占49.5%,肛门腺癌53例,占0.7%,未知起源之腺癌107例占1.4%。从临床分期观察直肠癌的早期癌略多于结肠癌,虽然诊断方法不断进步,近年来并没有提高早期癌诊断率。作者在1995年以前治疗的1583例患者中,手术死亡为1%,5年生存率为63%。对Dukes C病患者的辅助化疗认为每周一次5-Fu(450 mg/m2)为期一年,可改善结肠直肠癌的存活率。
, 百拇医药
浙江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郑澍教授综述了大肠癌的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大肠癌呈上升趋势,并以城市人口上升为主,农村则有所下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建立了>40岁以上者高危筛选对象,尤其注意一级亲属大肠癌史及本人有肠息肉或癌症史者。在大肠癌发病学及遗传易感性研究方面,建立了大肠癌减数杂交库,发现二个新的大肠癌负相关基因,Geuband名为HSU 17714(SNC6)及HSU20428(SNC19),染色体定位分别于22q13及11q24,SNC6推测可能为一候选抑癌基因,现仍在进一步研究中。
台中荣民总医院结肠直肠外科王辉明报告了33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保存自主神经的侧方淋巴廓清术,术中在剥离直肠及廓清侧方淋巴时,尽量保存上下腹神经丛、左右下腹神经丛及骨盆神经丛。术后观察其排尿功能与男性性功能均得以保存,并与同期常规手术者比较,3年无病状态存活率与局部再发率均优于后者。
4.肝脏肿瘤: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汤钊猷院士和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吴孟超院士的演讲,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在肝癌外科诊治方面的进展。肝癌的外科治疗针对“小肝癌”、“大肝癌”和“大肝癌缩小后”的二期切除,其治疗效果已被公认,5年生存率分别为64.9%~79.8%,37.4%和56%~71.4%。而新近出现的直接或血管内的各种影象介入治疗,如酒精注射、局部化疗与栓塞、微波固化等,均难以达到100%消灭肿瘤,仍应首选手术治疗。但对不适合手术者,反复多次的介入治疗亦可明显延长生存期。值得关注的是肝癌根治切除后的复发率仍很高(大肝癌为61.5%~80%,小肝癌亦高达40%~50%),这是当前预防及处理的研究重点。
, 百拇医药
台湾高雄荣民总医院叶名欣医师等对140例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追踪观察中发现:B型肝炎抗原阳性,肿瘤数目,肿瘤大小及肿瘤形态与肝癌术后复发有关;而AFP,肿瘤是否有被膜,肝硬变,肝功能(Child分级),肿瘤是否有卫星灶(daughter nodules),DNA PLOID,肿瘤细胞分化,肝切除缘,C型肝炎及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对肝癌术后复发的预测无明显临床意义。
5.胆管肿瘤:第三军医大学肝胆外科中心韩本立教授总结了胆管癌相关抗原和浸润转移机理的实验研究,发现经纯化的胆管癌相关抗原有较好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证明胆管癌内血管密度增加,神经周围浸润指数,胆管癌细胞内IV型胶原酶表达强度等,均与其浸润及转移特性密切相关。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周宁新教授报告了该院103例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经验及临床病理学研究。近10年的努力,使手术切除率由原低于10%提高到64.1%,5年生存了率为13.3%。故进一步提高肝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仍是治疗的主攻方向。同时发现肝门胆管癌低中分化腺癌所占近半数,分化程度越差其预后亦越差,长期存活者病理类型为高分化或乳头状腺癌,并均为再次手术者。
, 百拇医药
6.微创外科:台湾宝健医院丘文斌副院长较全面地阐述了内窥镜手术技术在普通外科领域的发展,台湾在1991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主要集中在4~5个中心,每年约500~6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占全部胆囊切除术的10%~15%,而到1997年这一比例增加到75%,能施行此手术的医院已普及至各中小型医院。手术范围也扩大到腹腔镜疝气修补术,阑尾切除术,消化性溃疡穿孔,胃部分切除,大肠部分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等。腹腔镜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时间缩短,各种损伤并发症也明显减少。
北京医科大学王秋生副教授综述了大陆微创外科的发展与现状,共统计了300余家医院报道的124 554例内视镜手术,含腹腔镜、胸腔镜,包括普外、泌尿、妇科等多学科。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启动的内窥镜手术仅六年多时间,1991年能独立开展该手术的医院仅14家,1年后便迅速增加到66家医院;1992年12家医院开展了胸腔镜手术。目前在学术期刊或会议论文上发表过有关腹腔镜手术者260多家,胸、腹镜手术者60多家,胸腔镜均开展者30余家。
, 百拇医药
7.外科营养:台湾大学附属医院外科林明灿助理教授对不同营养途径与外科感染的关系的研究,认为肠道内营养对增强机体防御外科感染能力有明显优于TPN之处。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外科蒋朱明教授报道了针对肠粘膜屏障损害,应用谷氨酰胺和生长激素来改进肠外、肠内营养,减少肠外营养所致的肠粘膜萎缩,降低肠源性败血症的发生。
8.外科感染:美国堪萨斯大学外科感染和多脏器衰竭研究中心蒋永年教授综述了外科感染与多脏器衰竭的研究成果,新的研究结果证明:最终导致多衰患者死亡的真正缘凶不是细菌、病毒或内毒素,而是机体在炎症的自身反应中产生的各种炎症介质或细胞毒素。解放军总医院实验外科研究室孟宪钧教授较全面地综述了多器官功能失常研究近20年的进展,认为当今的研究热点已由外在感染因素(infection)转移到体内炎症反应(inflammation),从被动地消灭“入侵者”到认识和调动机体自身。
9.内分泌外科:北京协和医院朱预教授报告了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外科治疗的经验。台北荣民总医院外科李建贤教授综述了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诊治的最新进展。
(周宁新 王莉 整理)
(收稿:1998-01-18 修回:1998-09-1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