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肝胆胰外科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06834
胆囊内瘘11例诊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肝胆胰外科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陈雷 周福海

    单位:浙江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325000)

    关键词:

    肝胆胰外科杂志990130 胆囊内瘘是胆囊疾病的一种少见并发症,胆囊结石是其主要原因。据有关文献报道目前发病率不足1%,我院自1989年6月至1997年10月共收治11例。现分析讨论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男4例,女7例,年龄42~77岁,平均62岁。病程6个月至3年。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6例,胆囊胆总管瘘2例,胆囊结肠瘘1例,胆囊胃瘘1例,胆囊十二指肠结肠瘘1例。9例表现为右上腹痛,伴或不伴右肩及腰背部放射痛,部分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黄疸,1例胆囊结肠瘘还伴腹泻,1例表现为呃逆、2吐胆汁,1例表现为上腹饱胀、呕吐宿食。全部病例均行B超检查,CT检查2例,钡餐消化道X线检查1例,内镜检查1例。术前确诊3例,作者单位:浙江温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325000)其余均手术时发现。手术方法为胆囊切除,相应的胃、十二指肠或结肠瘘修补9例,胆总管T管引流1例,胆总管修补成形术1例。术中发现胆囊均呈萎缩性改变。病理报告均为慢性胆囊炎,伴或不伴急性发作。病人术后均顺利恢复,痊愈出院。
, http://www.100md.com
    2讨论

    2.1 病因及病理变化 胆吓内瘘的病因大多为胆石所致的反复感染和梗阻,其次为消化性溃疡,胆道或十二指肠肿瘤等[1]。本组病人均有较明确的胆石症病史,其中1例尚发现球部溃疡灶。胆囊结石特别是胆囊颈嵌顿性结石,因结石长期压迫造成局部组织坏死和溃疡,当胆囊内压进一步增高后发展为内瘘。梗阻和感染是形成胆囊内瘘的基本条件。因这种感染往往是嵌闭性病灶,内压增高到一定程度可周边粘连而直接穿入邻近脏器而形成内瘘。此后,胆囊因反复感染呈萎缩性改变。

    2.2 谯诊断 胆囊内瘘大多数无特殊表现,其症状易与胆石症相混淆,故术前诊断较为困难。Hicken和Glenm报告,胆内瘘的术前诊断率为17~75%[2]。B超对胆石诊断率高,但难以发现内瘘。腹部X线检查见胆囊胆管内积气,CT检查见胆囊结石与胆系积气则对诊断有帮助,若口服造影剂后扫描见胆囊呈现与肠道等密度的高密度影,则判断成立。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最具诊断价值。我们的经验是:①当胆囊结石病人,特别是胆囊颈部结石长期反复出现右上腹痛、畏寒、发热,而胆囊呈萎缩性改变,应警惕胆囊内瘘可能。如CT检查发现胆系积气,有助于胆内瘘诊断。本组有2例符合以上表现。②胆石症长期反复发作,胆系积气伴腹泻,尤其是水样腹泻而又难以常见病解释时,应警惕胆囊结肠瘘可能。本组有1例属此情况而再经钡餐检查得到术前诊断。③多数胆囊内瘘系于手术时发现,当手术时若见胆囊与周围脏器粘连紧密难以分离,应想到内瘘可能。如能结合术中胆道造影有助于诊断,为手术方法提供依据。
, 百拇医药
    2.3 治疗 因胆囊内瘘多系胆石症的严重并发症,很少能自愈,且随诊时间愈长,并发症愈多,胆道感染及胆囊癌的发病率也显著增高。故一旦发现胆囊内瘘,均应积极手术治疗。胆囊内瘘的手术原则是切除胆囊,切断瘘管,修补瘘口。因多数胆吓内瘘系术中意外发现,故手术时需注意:①手术时的困难主要是粘连广泛,解剖关系不清,易致邻近肠道的损伤,故对术前已疑诊为胆囊内瘘者宜肠道准备以减少术野的污染。②术野粘连最严重处往往为瘘口所在,解剖应从周边粘连轻、解剖较清楚处开始。③胆囊切除除宜从底部开始以免损伤胆道[3]。④术中胆道造影能明确胆总管通畅度及内瘘类型,有利于手术术式的选择及术后顺利恢复。⑤此外,对疑有胆囊恶变的病人,术中冰冻检查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陈玉杰,赵向前。阻囊内瘘16例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37

    2 顾树南,李清潭.胆道外科学.兰州∶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0~311

    3 吴尧菘,陈大良.胆内瘘31例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5∶297

    (收稿:1998-11-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