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分析
作者:张震翼
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湛江 524003
关键词: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
广东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1999年 第17卷 第1期 Vol 为了控计阵发性房性心动速(阵发房速)的发生原因及分类,本文通过对109例阵发房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1997年6月~1998年10月间,共对600例各种临床诊断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Brentwood 8800型磁卡式动态心电图系统,CM1、CM3、CM5三通道24 h连续记录,于IBM PC机上分析,打印全套资料.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600例检查中明确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一次或多次)的共有109例,其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41~90(平均65.5)岁.根据房P′波的形态,P′-R间期,P′-P′间隔,把109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分为四种类型[1].(1)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77例,占70.6%).(2)自律性房性心动性过速(11例,占10.1%).(3)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占1.8%).(4)功能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13例,占11.9%).(5)混合型(6例,占5.5%).77例紊乱性房速中,冠心49例、高心12例、急性心梗1例、病窦1例、肺心3例、支气管哮喘、慢支肺气肿、慢支肺感染各1例、脑动脉硬化4例、胸痛、胸闷各2例;11例自律性房速中,冠心、高心、急性心梗各1例、病窦3例、脑动脉硬化1例、心悸2例、颈椎病2例;2例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速中,高心1例、Ⅱ型糖尿病1例;13例功能决定型折返性房速中,冠心4例、脑动脉硬化1例、胸闷、心悸各3例、胸痛2例;6例混合型中,3例冠心是自律性与紊乱性房速的混合,1例冠心和1例病窦是自律性与解剖折返性房速的混合,1例Ⅱ型糖尿病是紊乱性与解剖折返性房速的混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在同一导联上房P′波形状至少有3种以上.(2)P′-R间期长短不等.(3)P′-P′间隔不均匀,频率在80~200次/分之间.(4)P′-P′间隔之间有等电位线.(5)持续数秒或数十秒.(6)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轮流发放激动所形成.心房扩大,心房肌缺血可导致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其发展的结果容易导致房颤.此类型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高心病等.
3.2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自始至终房P′波形态一致.(2)P′-R间期相等。(3)P′-P′间隔不十分匀齐,频率在70~150次/分之间.(4)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生机制是房内异位起搏点轻度增高所致.此类型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在窦性心率缓慢时容易发生,也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
3.3 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自始至终房P′波形态一致.(2)P′-P′间隔绝对匀齐,频率在100~150次/分之间.(3)P′-R间期相等.(4)呈短阵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生机制是房内折返,折返环路有特殊的解剖结构.此类型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
, 百拇医药
3.4 功能决定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P′-P′间隔进行性变短,频率在100~250次/分之间.(2)房P′波形态始终一致.(3)P′-R间期相等,也可逐渐延长(房P′波落在交界区相对不应期上).(4)呈短阵发作或短阵反复发作,持续数秒(一般连续出现3~7个房P′波).发生机制是房内折返,折返环的形成主要是由心房肌细胞间电生理特性的差异所致,是功能性的.P′-P′间隔进行性变短,是相对不应期缩短,折返加速,直至房性激动遇到有效不应期而使折返终止,所以持续时间较短。这种类型主要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2].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其准确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其发生原因及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对109例阵发性房速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阵发房速无须早搏诱发,大部份病例是由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占84%),由心房折返引起的只占少数(16%).而心房折返大部分是功能决定型的.
4 参考文献
1 王宛.临床心电图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99
2 扬钧国,李治安.心律失常的近代概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
收稿日期:1998-11-12,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检科,湛江 524003
关键词: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动态心电图
广东医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1999年 第17卷 第1期 Vol 为了控计阵发性房性心动速(阵发房速)的发生原因及分类,本文通过对109例阵发房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自1997年6月~1998年10月间,共对600例各种临床诊断的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全部病例均采用美国Brentwood 8800型磁卡式动态心电图系统,CM1、CM3、CM5三通道24 h连续记录,于IBM PC机上分析,打印全套资料.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600例检查中明确诊断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发生一次或多次)的共有109例,其中男70例,女39例,年龄41~90(平均65.5)岁.根据房P′波的形态,P′-R间期,P′-P′间隔,把109例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分为四种类型[1].(1)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77例,占70.6%).(2)自律性房性心动性过速(11例,占10.1%).(3)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2例,占1.8%).(4)功能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13例,占11.9%).(5)混合型(6例,占5.5%).77例紊乱性房速中,冠心49例、高心12例、急性心梗1例、病窦1例、肺心3例、支气管哮喘、慢支肺气肿、慢支肺感染各1例、脑动脉硬化4例、胸痛、胸闷各2例;11例自律性房速中,冠心、高心、急性心梗各1例、病窦3例、脑动脉硬化1例、心悸2例、颈椎病2例;2例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速中,高心1例、Ⅱ型糖尿病1例;13例功能决定型折返性房速中,冠心4例、脑动脉硬化1例、胸闷、心悸各3例、胸痛2例;6例混合型中,3例冠心是自律性与紊乱性房速的混合,1例冠心和1例病窦是自律性与解剖折返性房速的混合,1例Ⅱ型糖尿病是紊乱性与解剖折返性房速的混合.
, 百拇医药
3 讨论
3.1 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在同一导联上房P′波形状至少有3种以上.(2)P′-R间期长短不等.(3)P′-P′间隔不均匀,频率在80~200次/分之间.(4)P′-P′间隔之间有等电位线.(5)持续数秒或数十秒.(6)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机制是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轮流发放激动所形成.心房扩大,心房肌缺血可导致房内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其发展的结果容易导致房颤.此类型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高心病等.
3.2 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自始至终房P′波形态一致.(2)P′-R间期相等。(3)P′-P′间隔不十分匀齐,频率在70~150次/分之间.(4)持续数秒或数分钟.发生机制是房内异位起搏点轻度增高所致.此类型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特别是在窦性心率缓慢时容易发生,也可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
3.3 解剖决定型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自始至终房P′波形态一致.(2)P′-P′间隔绝对匀齐,频率在100~150次/分之间.(3)P′-R间期相等.(4)呈短阵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发生机制是房内折返,折返环路有特殊的解剖结构.此类型见于器质性心脏病[1].
, 百拇医药
3.4 功能决定型折返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征:(1)P′-P′间隔进行性变短,频率在100~250次/分之间.(2)房P′波形态始终一致.(3)P′-R间期相等,也可逐渐延长(房P′波落在交界区相对不应期上).(4)呈短阵发作或短阵反复发作,持续数秒(一般连续出现3~7个房P′波).发生机制是房内折返,折返环的形成主要是由心房肌细胞间电生理特性的差异所致,是功能性的.P′-P′间隔进行性变短,是相对不应期缩短,折返加速,直至房性激动遇到有效不应期而使折返终止,所以持续时间较短。这种类型主要见于非器质性心脏病,也可以见于器质性心脏病[2].
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心律失常,对其准确分类,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其发生原因及进行针对性治疗.通过对109例阵发性房速的结果分析,笔者认为阵发房速无须早搏诱发,大部份病例是由心房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引起(占84%),由心房折返引起的只占少数(16%).而心房折返大部分是功能决定型的.
4 参考文献
1 王宛.临床心电图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99
2 扬钧国,李治安.心律失常的近代概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23
收稿日期:1998-11-1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