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6404
糖尿病患者小切口人工晶体植入术探讨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1期
     作者:唐柳松

    单位:柳州市眼科医院 广西柳州市 545001

    关键词:超声乳化;人工晶体;糖尿病

    华夏医学990171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寿命逐渐延长,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也逐渐增多。我院从1996年10月至1998年6月共开展221例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伴有糖尿病史28例,现将有较完整资料糖尿病性白内障16例(17眼)与非糖尿病性白内障17例(17眼)的白内障手术作对照,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术前诊断为糖尿病,术眼既往无眼部手术及激光治疗史。随机抽样:由同一组手术人员,在同一时间,用同样条件完成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作为对照组。
, http://www.100md.com
    1.2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16例(17眼),男6例(7眼),女10例。平均年龄63岁(60~73岁);术前视力:光感~0.1。糖尿病史1~18年,入院时测空腹血糖,最低6.3mmol/L,最高18.7mmol/L,术前均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术前血糖均控制在5.8~9.3mmol/L,全部病例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术前裂隙灯检查,根据晶状体混浊色泽分级[1],17眼均为Ⅲ~Ⅳ级核,眼部B超检查,无视网膜脱离,有5眼有不同程度玻璃体混浊,眼底检查,有3眼有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余部分因晶体混浊,眼底窥视不清。

    非糖尿病白内障17例(17眼),男性7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7岁(60~84岁),眼部及全身无其它并发症。术前视力光感~0.12,在袭隙灯下检查晶体混浊,均为Ⅲ~Ⅳ级核,B超检查,玻璃体无异常改变。

    1.3 仪器与材料 采用美国Stonz公司便携式Protege超声乳化仪,人工晶体为Storz公司一体型人工晶体,度数根据角膜曲率K1、K2,A超或B超测眼轴,按SRK Ⅱ公式计算。
, 百拇医药
    1.4 手术方法 均作球周麻醉,软化眼球,作角膜缘阶梯隧道切口或巩膜隧道切口,连续撕囊术,原位超声乳化吸出核反皮质,植入人工晶体入囊袋内,检查切口渗漏情况,缝合1针或不缝合。术后定期进行术眼裸眼视矫正视力及角膜曲率检查。

    2 结果

    2.1 超声乳化时间、能量 超声乳化时间46s至6min,平均70s;超声乳化能量30%~50%,平均40%。

    2.2 术后视力 术后时间与视力恢复关系见表1、表2。

    表1 糖尿病组术后时间与视力恢复的关系(n,%)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

    眼数(%)

    术后第5天
, 百拇医药
    眼数(%)

    术后1个月

    眼数(%)

    术后3个月

    眼数(%)

    <0.4

    17(100)

    9(52)

    8(47)

    5(29)

    0.5~0.8

    6(35)

    7(41)
, 百拇医药
    8(47)

    >0.8

    2(11)

    2(11)

    4(23)

    应用t检验方法,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视力与术后第1天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第5天与术后1个月比较则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视力与术后第5天、术后1个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2 非糖尿病组术后时间与视力恢复的关系(n,%) 术后视力

    术后第1天

    眼数(%)

    术后第5天
, http://www.100md.com
    眼数(%)

    术后1个月

    眼数(%)

    术后3个月

    眼数(%)

    <0.4

    3(17)

    2(11)

    1(5)

    1(5)

    0.5~0.8

    12(70)

    10(58)
, http://www.100md.com
    5(29)

    2(11)

    >0.8

    2(11)

    5(29)

    11(64)

    14(82)

    术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与术后第1天、第5天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与术后3个月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

    而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各术后视力恢复时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

    2.3 术后并发症 主要有角膜水肿和前房纤维渗出。术后第1天换药发现大多数的病例局限上方切口附近有轻度角膜水肿。第2天换药恢复透明,混浊性水肿5眼(占25%),2例术后2d突然出现前房纤维素性渗出(占11%),经结膜下注射激素、散瞳治疗后3~15d消失。
, 百拇医药
    3 讨论

    由于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有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而术前因晶状体混浊看不清眼内变化,从表1与表2结果表明,随访术后3个月视力,糖尿病组≥0.5占70%,非糖尿病组占93%,糖尿病组术后视力恢复取决于视网膜病变程度和黄斑部是否受累。术后查眼底,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0眼,有2眼黄斑部受累,视力为0.08和0.1,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达到脱残和脱盲的目的。

    眼前段并发症,糖尿病组术后,角膜水肿较对照组反应重,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基底膜复合体结构异常以及角膜上皮修复时,滑动及有丝分裂减慢有关[2],经加强局部激素治疗,水肿均消失,并获得较好的视力。纤维素渗出2例,均发生在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可能与术后血-眼屏障破坏或人工晶体激活了补体系统,从而导致血管渗透性增加,增加炎性反应[3]。因此操作者应精细,尽量减少对眼组织的损伤,吸净皮质及粘弹剂,可减少前段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加强激素治疗,可促进渗出物吸收。
, http://www.100md.com
    血糖控制,原则上术前应将血糖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认为手术时血糖在5.5~13.8mmol/L之间是较安全的[4]。血糖高或偏低都可影响切口愈合。本组病例均因药物控制血糖在安全范围内,加上手术切口小,故无1例切口延长愈合或不愈合,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无差异。

    虽然,糖尿病患者行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重,眼前段并发症明显多于对照组,但早期密切观察,及时治疗,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青,苏脱平,刘孝照.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病杂志,1996,18:257

    [2] 刘英奇,赵亮.现代眼科学.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457

    [3] 魏斌,刘磊,张舒心.糖尿病患者人工晶体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病杂志,1996,18:11

    [4] 李东豪,陈林,龚纯慧.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摘除与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6,14:119

    (收稿 1998-1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