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临床研究》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18032
小儿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
http://www.100md.com 《医学临床研究》 1999年第1期
     作者:黄专一 黄晓强 郭邵屏

    单位:湖南省邵阳市中心医院(邵阳 422000)

    关键词:氟化物中毒;儿童;治疗

    湖南医学990156 氟乙酰胺为有机氟类急性杀鼠剂,对鼠类极毒,适口性好,易被儿童误服,且常不为家长察觉。现将我院1992年6月至1998年3月所收治的36例氟乙酰胺中毒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6例中男17例,女19例。1~3岁12例,4~6岁17例,7~10岁7例。误服毒饵30例,误服原药6例。服药后发病时间≤10 min 2例;10~30 min 11例;2 h以内12例;>2 h 8例,2例最长达7 h;时间不详者3例。

    1.2 临床表现 有呕吐者29例;抽搐32例;神志改变32例,其中昏迷17例;心率增快23例(心衰3例);体温增高5例,体温降低11例。未发现肝脾肿大、皮肤巩膜黄染和出血倾向等。

    1.3 实验室检查 36例心肌酶谱(CK,CK-MB,LDH,HBDH,AST)有不同程度增高,其中以CK(317~6320 U/L、均值1820 U/L)增高最明显;肝功能异常6例(16.7%);肾功能异常5例(13.9%);脑电图异常33例(91.7%);心电图异常12例(33.3%);电解质异常7例(19.4%)。

    1.4 治疗 除1例因乙酰胺(又名解氟灵)缺药未用死亡外,均给予解氟灵0.1~0.3 g/(kg . d),分2~3次肌注,一般应用5~8 d。及时洗胃以清除残留毒物。全部病例给予输液,大剂量维生素C及能量合剂,有抽搐昏迷者给予苯巴比妥或安定止惊、20%甘露醇和地塞米松脱水降颅压等其它对症支持治疗。

    1.5 病情分类、病程和转归 轻度4例,中度14例,重度18例。住院时间最长者22 d,最短者2 d,一般为5~10 d。治愈25例,好转10例,死亡1例。

    2 讨论

    氟乙酰胺内吸性强、高效、剧毒,进入机体后变成氟乙酸,经代谢生成氟柠檬酸,导致细胞内三羧酸循环中断,妨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损害内脏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和心脏损害[1],氟柠檬酸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比毒物本身大100倍,可直接发生毒性作用[2,3]。本组病例均以呕吐、抽搐、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尤以抽搐发生率最高(88.9%),脑电图异常发生率(91.7%)也较文献[2]报道为高。氟乙酰胺中毒的另一临床特点是心脏自觉症状不明显和心电图异常也不显著,但心肌酶谱增高发生率达100%,尤以CK增高显著,与黄利基等报道一致[2]。作者认为,凡遇原因不明的抽搐患儿,心肌酶谱异常增高而心脏症状体征不明显时,应高度警惕急性氟乙酰胺中毒的可能,并尽可能早地给予安全性高的乙酰胺治疗,以免错过抢救时机。有条件的单位可检测血柠檬酸(正常为25 mg/L)和血氟(正常为2~5 mg/L)[4],氟乙酰胺中毒时两者均明显增高。

    参考文献

    [1] 罗德成,陈文彬,主编.临床药物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646

    [2] 黄利基,吕 英,肖 昕,等.有机氟中毒对小儿心、脑的影响.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4,9(6):339

    [3] 赵祥文,主编.临床儿科急诊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4

    (19980504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