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22500
双侧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http://www.100md.com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李大廉 龚久安 赵军华 陈仁亮 李文秀 郑世伟 童彦初 万 毅

    单位:李大廉 龚久安 赵军华 陈仁亮 李文秀 郑世伟 童彦初 万 毅 湖北荆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 434001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111 自1996年1月到1997年3月,我们将1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单侧经皮穿刺切吸组(A组)、双侧经皮穿刺切吸组(B组)。随访6~18个月,结果显示,双侧经皮穿刺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侧穿刺切吸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腰椎间盘突出症104例,病程均在1年以上。均存在下腰部疼痛,椎旁叩击痛及坐骨神经痛。术前经CT或MRI确诊。随机分为两组:单侧穿刺切吸组(A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27~75岁,平均38.6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4例,感觉异常29例。其中L3~4 1例,L4~5 38例,L5~S1 3例。双侧穿刺切吸组(B组)68例(其中6例为单侧穿刺组中因疗效差改行双侧穿刺切吸术),男46例,女22例,年龄26~75岁,平均39.4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5例,感觉异常47例。其中L3~4 1例,L4~5 60例,L5~S1 7例。A、B两组椎间盘突出的类型相似,均用同一器械行侧后方穿刺切吸。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采用自动式腰椎间盘切吸治疗仪进行手术。患者取俯卧位,C臂X光机下定位。穿刺进针点在病椎间隙水平后正中线旁开8~12cm。穿刺点局麻,套管针与背部成20°~40°角刺入,直达病变椎间盘的后1/4处。刺入椎间盘的深度为3~5mm。C臂X光机下检查两侧穿刺针位置,逐级更换套管至工作管。将工作管固定妥当后进行环切、钳夹、抽吸,并使两侧孔道贯通。

    2 结果

    两组病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术后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见附表。根据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1〕,评价优者为治愈,良、差者定为未治愈。A组治愈32例,治愈率76.2%,B组治愈65例,治愈率95.6%。经χ2检查,P<0.01。A组中4例疗效良者改行双侧穿刺抽吸,6例疗效差者4例行开放手术,2例改行双侧穿刺抽吸,均获满意疗效。B组中良2例,差1例,行开放手术后治愈。A组复发8例,复发率25%,B组复发2例,复发率3%,经χ2检验,P<0.01。术后腹胀5例,其中A组2例,B组3例;腰肌血肿3例,其中A组2例,B组1例。经对症处理后消失。
, 百拇医药
    附表 两组术后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比较

    A组

    B组

    两组比较

    消失(例)

    未消失(例)

    缓解率(%)

    消失(例)

    未消失(例)

    缓解率(%)

    χ2

    P值
, 百拇医药
    下腰痛

    33

    9

    78.6

    65

    3

    95.6

    7.74

    <0.01

    椎旁叩击痛

    31

    11

    73.8
, 百拇医药
    63

    5

    92.6

    7.41

    <0.01

    坐骨神经痛

    32

    10

    76.2

    64

    4

    94.1

    7.51
, http://www.100md.com
    <0.01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26

    8

    76.5

    53

    2

    96.4

    6.46

    <0.05

    感觉异常

    19

    10
, 百拇医药
    65.5

    39

    8

    83.0

    3.02

    >0.05

    3 讨论

    Kambin和Brager认为椎间盘内压力降低是下腰部疼痛缓解的重要因素〔2〕。由于椎间盘具有明显的体积弹性模量特性,当将椎间盘钻孔并切除髓核后,椎间盘内压明显下降。Hijikata认为椎间盘压力降低后即使髓核仍然突出,神经根刺激症状也将缓解〔3〕。Hult报道30例慢性腰背痛患者仅行腹膜后的开窗减压术,而不作髓核摘除也有26例症状消失。因此,他认为原椎间盘内的压力由于开窗术后已转移至开窗所形成的孔道。双侧穿刺切吸在椎间盘两旁开孔取出髓核,使两侧的孔道贯通,比单侧的孔道有更好的压力分流作用,减压效果明显。
, 百拇医药
    双侧穿刺切吸能更多地切取髓核,有时可以切除突出部位的髓核,甚至是较大的髓核碎裂块。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以及后纵韧带的弹力作用,可将残余的髓核转移至孔道中,改变了髓核突出的方向并减少突出物的量。由于穿刺所形成的孔道可存留9个月以上,在此期间,椎间盘的压力及残留部分髓核仍可通过孔道“分流”。少数单侧穿刺切吸术后形成的孔道由于出血机化或切除髓核不彻底而发生闭塞时,椎间盘内压力分流作用减弱或消失,残存的髓核有可能再次向后突出而导致症状复发。而双侧穿刺形成的双孔道两侧同时闭塞的可能性要小得多,其压力分流作用显然优于单侧,因此复发率低。

    作者认为,双侧穿刺椎间盘切吸术在并不太增加手术创伤的情况下,疗效显著提高,复发率显著降低,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好的治疗方法之一。

    4 参考文献

    [1] 杨惠林,唐天驷.腰椎不稳与腰椎管狭窄专题研讨会纪要.中华骨科杂志,1994,14:60.

    [2] Kambin P,Brager MD.Percutaneous posterolateral discectomy:anatomy and mechanism.Clin Orthop,1987,223:145.

    [3] Hijikata S.Percutaneous nucleotomy:a new concept technipue and 12 years experience.Clin Orthop,1989,238:9.

    收稿日期:1998-05-18 修回日期:1998-08-1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