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
编号:10223152
心源性猝死41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医学文选》 1999年第1期
     作者:关浩增 黄晓洁

    单位:广西区江滨医院心内科(关浩增 黄晓洁)

    关键词:

    医学文选990128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病最危急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发病6h内死亡者,多数学者主张指发病1h内死亡者。现收集1980年4月~1998年12月在我院住院或急症病例41例,作一回顾性分析,试图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41例,男38例,女3例。年龄46~91岁,平均年龄(60.38±12.56)岁。其中60岁以上28例,占68.3%,60岁以下13例,占31.7%。

, 百拇医药     1.2 猝死季节 1~3月10例,占24.4%;4~6月8例,占19.5%;7~9月6例,占14.6%;10~12月17例,占41.5%。

    1.3 猝死时间 0~6时12例,占29.3%;7~12时6例,占14.6%;13~18时17例,占41.5%;19~23时6例,占14.6%。其中7例是在午睡或晚上睡眠中死亡,占17.1%。

    1.4 发病至死亡时间 发病1h内死亡27例,占65.9%,发病6小时内死亡14例,占34.1%。

    1.5 猝死病因 生前确诊冠心病25例,占61%;高血压病5例,占12.2%。风湿性心脏病2例,占4.9%;扩张型心肌病2例,占4.9%;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占2.4%;糖尿病6例,占14.6%(其中伴甲亢1例,糖尿病肾病2例)。

    1.6 猝死前心电图改变 急性广泛前壁心梗7例,急性下壁心梗、陈旧性前间壁心梗、房屋传导阻滞Ⅰ°各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陈旧性下壁心梗各4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速各3例,心房纤颤5例,频发房性早搏6例,频发性室性早搏9例,急性前壁下壁心梗、急性心内膜下心梗、心房扑动各1例。
, http://www.100md.com
    1.7 心脏停搏类型 41例猝死患者中只有29例能记录到心脏停搏时起始心电图。其中室颤14例,占48.3%;缓慢而无效的心室自主心律9例,占31%;心室停搏5例,占17.24%,心电-机械分离1例,占3.45%。12例发现时心跳呼吸停止,未能记录到心脏停搏时的起始心电图。

    1.8 猝死前的辅助检查记录 ①有胸片记录35例,全心扩大4例,左心室肥大6例,两组总和占28.6%;②行心脏超声检查13例,有左心室肥厚3例,全心扩大2例,共占38%;③有11例行心室晚电位检查,1例阳性,占9%。

    2 讨 论

    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都可能引起心源性猝死,但约80%以上的猝死病人有冠心病[1]。主要原因是在慢性心脏缺血的基础上,局部血栓形成导致心肌缺血和自溶性血栓等变化引起心肌电生理、机械功能和生化改变而诱发致命的心律失常。本组病例生前诊断冠心病25例,占61%,比有关报道低,这可能与诊断手段少及南方地区的冠心病发病率低有关。在本组病例中,高血压和糖尿病也是较重要的病因,分别占12.2%和14.6%,心脏扩大(肥厚)在X线检查中占28.6%。而高血压和左室肥厚、糖尿病都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2,3]。因此,加强对冠心病、高血压及糖尿病等病因的治疗,是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本组猝死发生在冬春两季较多,分别占41.5%和24.4%,与此时气候寒冷气温变化大,易发急性心肌梗塞有关。发作时间主要集中在下午和下半夜(占41.5%和29.3%)。据许天谕[4]分析1916例死亡病例报道,认为一日内人体内分泌变化不同,尤其是体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浓度24h内呈节律性变化,在子夜和中午以后血中皮质醇浓度达最低点,此时机体应激能力弱,防卫能力下降,病情可恶化及死亡。据报道[5],冠心病猝死见于睡眠之中者达30%,本组7例于睡眠中死亡。医护人员应加强休息时间巡视病房,以及下午、夜间的心电监护。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于致死性快速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冠心病急性心肌缺血或是陈旧性心梗的再梗时的心肌状态对致命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起重要作用。临床上有心肌缺血伴多源性、多形性室性早搏常是猝死发生的预兆。近十年来国内外先后采用平均信号心电图检测心室晚电位技术,寻求发现一些致命的心律失常。据统计[6],冠心病伴室性心动过速时晚电位的阳性率大于80%,晚电位是判断冠心病患者是否发生持续性室速或猝死的有用指标。本组11例行晚电位检查,1例阳性,占9%,这可能与患者检测的时期不同有关。总之,防止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加强对冠心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控制致死性心律失常,改善心肌电的稳定,避免室颤致猝死,最根本措施在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1168

    2 刘卓敏,邱 龄.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和病因.医师进修杂志,1999,22(1):7.

    3 汤灵根,干永华.老年糖尿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与猝死.临床心血管杂志,1995,11(1):45

    4 许天谕.1916例死亡与生物钟关系的探讨.新医学,1995,26(3):135

    5 董承琅,陶寿琪,陈灏珠主编.实用心脏病学.第3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61

    6 侯庆田,安沛然,宇华主编.现代冠心病诊断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33,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心脏病知识 > 心源性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