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1999年第1期
编号:10241291
放射治疗腹壁胆瘘临床意义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1999年第1期
     作者:刘跃 王永刚 宋立友

    单位:650032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肿瘤科

    关键词: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990120 1985年1月至1998年2月,我们对经外科保守治疗不愈,全身情况不能耐受瘘管手术或拒绝手术的26例腹壁胆瘘行放射治疗,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26例腹壁胆瘘均为胆囊炎胆石症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或引流拔管前处理不当所致的非肿瘤性胆瘘。全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26~69岁。瘘管形成时间为术后1~2个月。诊断时均作瘘口分泌物检验分析证实。

    治疗方法:放射治疗前先明确瘘管形成的原因、性质、瘘管的长度,明确瘘管的走向,瘘管的内口位置及瘘管远端腔道是否通畅(远端通畅才能选用放射治疗),继之在瘘管的皮肤投影位置设计射线照射范围,设野范围包括瘘管外周组织2~3 cm。放射线选用60Co-γ射线或10Mev高能电子线。照射方法:每天照射1次,每次2 Gy,每周5次共10 Gy。放射治疗剂量:20~30 Gy,2~3周。放射治疗过程中注意保护瘘口周围皮肤,防治瘘口皮肤糜烂。同时加强改善全身状况的治疗,注意能量的补充并注意纠正体液电解质紊乱,维持体液酸碱平衡。有感染者加强抗感染治疗。治疗期间每周复查血象,注意白细胞、血小板变化情况并及时纠正。

    2 结果

    放射治疗结束时,26例非肿瘤性质的腹壁胆瘘闭塞愈合24例,治愈率92.3% (24/26),2例因感染加重中断治疗。

    放射治疗期间,部分患者有轻度胃肠道功能紊乱症状。经对症支持治疗、抗炎治疗均能缓解症状。大部分患者血象变化不明显,少部分患者在照射2周左右出现血象变化,只要白细胞总数在3.5×109/L以上,全身情况良好,经用升白药物及加强支持治疗等处理均可坚持放射治疗至结束。

    3 讨论

    腹壁胆瘘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处理上是个棘手的问题。外科处理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一般情况下,只要处理得当,两种方法均可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经久不愈而且全身情况差难以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的患者,选择放射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组26例腹壁胆瘘,治愈率为92.3%, 疗效满意。

    放射治疗瘘管的作用机理是由于高能射线使受照射组织发生毛细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血管周围及其邻近组织产生含蛋白的水肿,于是瘘管周围组织肿胀,使瘘管口径出现从大到小,最后闭塞的变化。既有利于局部组织的修复,又使局部渗液堆积而导致纤维化,瘘管周围组织发生疤痕收缩,从而起到促进瘘管闭塞的作用。

    (收稿:1998-04-27 修回:1998-09-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