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腮腺区肿瘤85例临床分析*
作者:曹选平 刘学军 刘学杰
单位:曹选平 刘学军 刘学杰 450052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
关键词: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血管瘤;平阳霉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990113 提 要 为了研究婴幼儿腮腺区肿瘤的发病及诊治情况,作者对85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血管瘤多见(62.3%),其次为淋巴管瘤和其它类型肿瘤。诊断以病史和临床检查为主,少数情况下行细针吸病检。提示: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血管瘤多见,采取以手术和缝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它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987年至1997年间,腮腺区(腮腺实质内以及包膜外和皮肤)肿瘤,计85例,不包括6周岁以上。其中男性41例,女性44例,年龄为25天~6岁,平均3.1岁。其分类及治疗方法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85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分类及治疗方法 病理学类型
例数(%)
性 别
治疗方法
男
女
手术
平阳霉素
血管瘤
53(62.3)
24
29
13
, 百拇医药
40
淋巴管瘤
26(30.6)
14
12
26
淋巴血管瘤
2(2.3)
1
1
2*
多形性腺瘤
1(1.2)
, 百拇医药
1
1
脂肪瘤
2(2.3)
1
1
2
血管平滑肌肉瘤
1(1.2)
1
1
总 计
85(100)
, 百拇医药
41
44
*手术+平阳霉素
诊断方法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检查(体位试验和压缩试验等),其诊断符合率达100%;其它类型肿瘤主要依靠细针吸病检和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诊断。
治疗方法 腮腺包膜内的海绵状血管瘤,2岁以内者采用手术剥离切除,2岁以上者采用丝线环绕瘤体缝扎,然后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腮腺包膜外的血管瘤,无论年龄大小,均采用缝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法;淋巴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淋巴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加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其它肿瘤均采用手术完整切除术。
结 果
1. 婴幼儿腮腺区肿瘤发病情况统计结果(表1)。
, 百拇医药
2. 疗效观察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面部无明显畸形。除1例失访外,84例随访时间为0.5~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其中,2例血管瘤术后复发,再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后痊愈;5例淋巴管瘤术后复发,再行手术切除,其余肿瘤均未见复发。
讨 论
1. 婴幼儿颌面部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鼻咽部、皮肤、涎腺。涎腺中以腮腺区为好发部位。成人腮腺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国人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血管瘤多见,张力平等[1]报告131例婴幼儿腮腺肿瘤,其中血管瘤占63%,淋巴管瘤占30%,其它占7%。Jaques报告3~6岁婴幼儿最常见的腮腺肿瘤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本资料结果基本与上述两作者研究结果相同。关于血管瘤的性别,郑麟蕃等[2]认为女性多见,本组资料支持这种观点。多数学者只提到婴幼儿腮腺区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报告率极低。本资料有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只占总数的1.2%,可见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良性肿瘤占极大多数,多形性腺瘤也极少见,与成人相反。
, 百拇医药
2. 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但其治疗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手术、激光、冷冻、硬化剂治疗、放疗、激素治疗等。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殊性和血管瘤的类型不同,上述传统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腮腺区血管瘤由于面神经的分布,过去常采用硬化剂治疗,效果不满意,副反应也较重。1986年,Hurvitz[3]报告了2例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血管瘤,但全身毒反应较大,疗程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霉菌产生的抗癌抗生药,其主要成份是博莱霉素A5。该药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主要是发热,最重是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表现[4]。平阳霉素使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血小板粘着、微血栓形成,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5]。因此,临床上便利用平阳霉素治疗恶性肿瘤时这一副作用的机理来治疗血管瘤。刘成典等[6]报告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宋宇峰等[5]报告总有效率为97.5%。本组资料,由于采用了环绕瘤体缝扎方法,先阻断瘤体的血流,再行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仅有2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余均治愈,而且疗程相对缩短。
, 百拇医药
对于2岁以内的腮腺海绵状血管瘤,均采用全麻下手术剥离切除,由于瘤组织尚处于较幼稚阶段,血窦尚未完全形成,瘤体界限较清,多为实质性团块,故术中较易剥离,出血也不多,既避免了平阳霉素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不确定)副作用,又缩短了疗程。2岁以上者,由于瘤体较大,界限不清,出血较多,手术易损伤面神经,故多采用环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方法。一次用量为8mg以内,分次用总量多为24mg,远远低于成人总剂量(200mg)。为了避免发热和肿胀的副反应,术中加用地塞米松,可使之缓解或完全避免。
对于腮腺区淋巴管瘤的治疗,本组资料均采用手术切除。李军等[6]报告可用平阳霉素注射,但由于例数有限,疗效尚不肯定。作者认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可作为手术前控制瘤体的发展及术后残留部分的消除手段。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95039)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张力平,管宇,孙家和.婴幼儿腮腺肿瘤131例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121
[2] 郑麟蕃,吴奇光编著,口腔病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P335
[3] Hurvitz CH, Alkalag LA, Sloninsky L,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cyclophasphamide therapy in lifethreatening vascular tumors. J Pediatrics.1986;109:360
[4] 郑勤田,伍连康,赵莱大,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230
[5] 宋宇峰,温玉明,王昌美,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4(2):106
[6] 李军,沈宁,徐孔礼,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2):131
(收稿:1998—06—22), 百拇医药
单位:曹选平 刘学军 刘学杰 450052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口腔系
关键词: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血管瘤;平阳霉素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990113 提 要 为了研究婴幼儿腮腺区肿瘤的发病及诊治情况,作者对85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6周岁以内的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血管瘤多见(62.3%),其次为淋巴管瘤和其它类型肿瘤。诊断以病史和临床检查为主,少数情况下行细针吸病检。提示: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血管瘤多见,采取以手术和缝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的综合治疗方法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其它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987年至1997年间,腮腺区(腮腺实质内以及包膜外和皮肤)肿瘤,计85例,不包括6周岁以上。其中男性41例,女性44例,年龄为25天~6岁,平均3.1岁。其分类及治疗方法见表1。
, 百拇医药
表1 85例婴幼儿腮腺区肿瘤分类及治疗方法 病理学类型
例数(%)
性 别
治疗方法
男
女
手术
平阳霉素
血管瘤
53(62.3)
24
29
13
, 百拇医药
40
淋巴管瘤
26(30.6)
14
12
26
淋巴血管瘤
2(2.3)
1
1
2*
多形性腺瘤
1(1.2)
, 百拇医药
1
1
脂肪瘤
2(2.3)
1
1
2
血管平滑肌肉瘤
1(1.2)
1
1
总 计
85(100)
, 百拇医药
41
44
*手术+平阳霉素
诊断方法 血管瘤和淋巴管瘤的诊断依据病史和临床检查(体位试验和压缩试验等),其诊断符合率达100%;其它类型肿瘤主要依靠细针吸病检和术中冰冻切片证实诊断。
治疗方法 腮腺包膜内的海绵状血管瘤,2岁以内者采用手术剥离切除,2岁以上者采用丝线环绕瘤体缝扎,然后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腮腺包膜外的血管瘤,无论年龄大小,均采用缝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法;淋巴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淋巴血管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加用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其它肿瘤均采用手术完整切除术。
结 果
1. 婴幼儿腮腺区肿瘤发病情况统计结果(表1)。
, 百拇医药
2. 疗效观察 本组患者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面部无明显畸形。除1例失访外,84例随访时间为0.5~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33个月。其中,2例血管瘤术后复发,再行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后痊愈;5例淋巴管瘤术后复发,再行手术切除,其余肿瘤均未见复发。
讨 论
1. 婴幼儿颌面部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鼻咽部、皮肤、涎腺。涎腺中以腮腺区为好发部位。成人腮腺区肿瘤以多形性腺瘤最常见。国人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血管瘤多见,张力平等[1]报告131例婴幼儿腮腺肿瘤,其中血管瘤占63%,淋巴管瘤占30%,其它占7%。Jaques报告3~6岁婴幼儿最常见的腮腺肿瘤为血管瘤和淋巴管瘤。本资料结果基本与上述两作者研究结果相同。关于血管瘤的性别,郑麟蕃等[2]认为女性多见,本组资料支持这种观点。多数学者只提到婴幼儿腮腺区的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报告率极低。本资料有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只占总数的1.2%,可见婴幼儿腮腺区肿瘤以先天性、良性肿瘤占极大多数,多形性腺瘤也极少见,与成人相反。
, 百拇医药
2. 血管瘤的临床诊断比较容易,但其治疗一直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如手术、激光、冷冻、硬化剂治疗、放疗、激素治疗等。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的特殊性和血管瘤的类型不同,上述传统方法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腮腺区血管瘤由于面神经的分布,过去常采用硬化剂治疗,效果不满意,副反应也较重。1986年,Hurvitz[3]报告了2例用环磷酰胺静脉注射治疗血管瘤,但全身毒反应较大,疗程长,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平阳霉素是由平阳链霉菌产生的抗癌抗生药,其主要成份是博莱霉素A5。该药不良反应少,副作用小,主要是发热,最重是肺炎样症状和肺纤维化表现[4]。平阳霉素使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萎缩、破碎、血小板粘着、微血栓形成,导致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5]。因此,临床上便利用平阳霉素治疗恶性肿瘤时这一副作用的机理来治疗血管瘤。刘成典等[6]报告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2%,宋宇峰等[5]报告总有效率为97.5%。本组资料,由于采用了环绕瘤体缝扎方法,先阻断瘤体的血流,再行瘤腔内注射平阳霉素,大大提高了治疗效果,仅有2例术后局部复发,其余均治愈,而且疗程相对缩短。
, 百拇医药
对于2岁以内的腮腺海绵状血管瘤,均采用全麻下手术剥离切除,由于瘤组织尚处于较幼稚阶段,血窦尚未完全形成,瘤体界限较清,多为实质性团块,故术中较易剥离,出血也不多,既避免了平阳霉素所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不确定)副作用,又缩短了疗程。2岁以上者,由于瘤体较大,界限不清,出血较多,手术易损伤面神经,故多采用环扎后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方法。一次用量为8mg以内,分次用总量多为24mg,远远低于成人总剂量(200mg)。为了避免发热和肿胀的副反应,术中加用地塞米松,可使之缓解或完全避免。
对于腮腺区淋巴管瘤的治疗,本组资料均采用手术切除。李军等[6]报告可用平阳霉素注射,但由于例数有限,疗效尚不肯定。作者认为,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治疗淋巴管瘤不失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可作为手术前控制瘤体的发展及术后残留部分的消除手段。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95039)
, 百拇医药
参 考 文 献
[1] 张力平,管宇,孙家和.婴幼儿腮腺肿瘤131例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4;2:121
[2] 郑麟蕃,吴奇光编著,口腔病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4,P335
[3] Hurvitz CH, Alkalag LA, Sloninsky L, et al.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observations cyclophasphamide therapy in lifethreatening vascular tumors. J Pediatrics.1986;109:360
[4] 郑勤田,伍连康,赵莱大,平阳霉素治疗小儿血管瘤407例的体会.中国肿瘤临床,1992;19(3):230
[5] 宋宇峰,温玉明,王昌美,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对照研究.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4(2):106
[6] 李军,沈宁,徐孔礼,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颈部淋巴管瘤,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7;7(2):131
(收稿:1998—06—2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