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江苏医药》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07841
T形管引流术后大量十二指肠液返流(附5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江苏医药》 1999年第2期
     作者:赵新力

    单位:南京市下关医院普外科(210015)

    关键词:

    江苏医药990255 我院于1991年5月至1995年8月,收治5例因胆囊结石、胆总管下段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T管引流术,分别于术后第11~14天间出现大量十二指肠液返流,经T形管流出,处理后治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女3例,男2例;年龄36~72岁,其中4例术前即已确诊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胆总管下段结石,另1例术前诊断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B超未提示胆总管增粗及结石,急诊行胆囊取石造口术,术中检查胆总管无增粗及结石,术后自动出院。带管3个月后再次发病而入院,B超诊断为胆总管扩张伴下段结石,给予抗炎等综合治疗病情控制后经造瘘管逆行造影,提示胆总管扩张伴下段结石,1个半月后再次手术。本组5例病史中均有腹痛、发热及中度以上黄疸。5例均行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取石及T管引流术,4例为急诊手术,1例为择期手术,术中胆总管增粗分别1.8~2.8cm,均有一枚结石,直径分别为1.5~2.5cm,其嵌顿部位于胆总管下段靠十二指肠降段的内侧壁,术中结石较完整取出,分别用6#~8#探条较顺利通过括约肌进入十二指肠,术后T管引流通畅,胆汁量分别450~600ml/d。当患者术后11~14天,发现T管引流量突然增多,分别达1500~1800ml/d,为淡黄色且较混浊,白天增多明显,夜间减少,临床仅出现轻度脱水症状,一般持续2~3天后逐渐恢复到350~400ml/d,颜色转为棕黄偏褐色。
, http://www.100md.com
    二、处理方法 1.禁食或无渣流质饮食。2.应用广谱有效抗生素,防止逆行感染。3.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4.给予间歇性夹管,每3~4小时夹管半小时放管,逐渐延长夹管时间,夹管时须密切观察患者腹部及体温情况,夜间完全放开管。间歇性夹管在T管引流量增加2天后进行,待完全夹管无症状、胆汁引流通畅后即可造影拔管。

    三、结果 经上述治疗及处理,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无巩膜及皮肤黄染,无腹痛,其中2例 诉有轻度右上腹部胀满感,1天后渐缓解。拔管后均痊愈出院。

    讨 论

    一、T管引流术后出现大量十二指肠液返流的病例并非少见,可能与以下原因有关。

    1.由于结石较大,长时间嵌顿压迫胆总管下段,此处有胆总管括约肌环绕,引起管壁及Vater氏壶腹部炎性水肿,使管壁弹性纤维组织及括约肌呈长时间松弛状态,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对其作用暂时丧失,而胆道的神经分布最密的地方是胆总管末端。虽然结石取出压迫解除,但胆总管下段括约肌及Oddi氏括约肌舒缩调节功能紊乱,术后呈水肿状态,故而十二指肠液不易返流。
, 百拇医药
    2.由于胆总管下段的刺激及压力解除,T管的通畅引流、抗炎及综合治疗,胆总管末端括约肌水肿消退,但管壁弹性纤维的收缩功能及迷走神经、交感神经的交替支配作用尚未恢复,括约肌呈松弛开放状态,致使十二指肠液返流。

    3.由于T管的虹吸作用,使十二指肠液经开放的括约肌返流入胆总管由T管引出,2~3天后随着炎症水肿进一步消退,神经调节机能及括约肌功能完全恢复,十二指肠液流向小肠,而向胆总管返流逐渐停止。

    二、针对以上原因,在治疗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液返流时,给予间歇性夹管,这样能适当增加胆总管内压,使之高于十二指肠内压,从而减少十二指肠液返流,并通过夹管及放管,不断给胆总管内加压及减压,可促进括约肌功能及神经调节机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