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棘球蚴病2例
作者:蒯宝林 谢君 赵红艳 陈宏刚 董全迪
单位:蒯宝林 谢君 赵红艳 陈宏刚 董全迪(解放军第12医院病理科,新疆疏勒 844200)
关键词:包虫病;脑;棘球蚴;病理检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254中国图书分类号 R5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85-01
例1:患者,男性,9岁,维吾尔族。因外伤后头颅渐增大5个月,肢体功能障碍15天、昏迷7天入院。于1997年4月20日因车祸致头部、右下肢损伤,痊愈出院。出院后感头痛、头昏,伴进行性加重,并发现头颅渐增大。入院前15天出现四肢功能障碍,行走不稳。1周前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言语。CT示左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查体:一般情况差,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头围60 cm,颅面比例失调,前额明显突出,四肢肌张力高,无自主运动。以“左侧额、颞、顶叶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大脑皮质变薄,切开皮质,可见脑内囊肿,大小共4个,最大直径8.8 cm。囊肿均呈灰白色球形囊肿,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色囊性肿物4个,最大者为8 cm×8 cm×8 cm,内含清亮液体,囊壁灰白色半透明,似粉皮样,厚0.1~0.3 cm。镜下所见:囊壁组织均呈淡粉染的板层状角质膜,囊内见细粒棘球蚴头节。病理诊断:(左额、颞、顶部)细粒棘球蚴病。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性,32岁,维吾尔族。因头痛、头晕1年,伴恶心、呕吐3个月入院。患者自1997年9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头痛呈胀痛,间歇性发作,剧烈活动时加重,未行治疗。2个月后,又感肝区胀痛。在当地医院以“贫血”治疗无好转。1998年6月,出现恶心、呕吐,呈间歇性发作,治疗无好转后来我院。头颅CT报告:右顶叶脑肿瘤。考虑为“胶质瘤”、“转移瘤”的可能性大。肝脏B超示:肝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肺部X线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查体:肝大,剑突下15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 cm可触质硬肿块。择期分次手术切除不同部位的病变。第一次手术切除脑部肿块。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大脑镰,并与之粘连,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色半圆形肿物,大小为6 cm×5 cm×4 cm,表面不光滑,无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并见直径0.2~0.6 cm的腔隙,腔隙内为半透明的胶冻样物质。镜检:组织坏死明显,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状
结构,囊泡壁为粉染的角质物,囊内见包虫头节。2个月后行肝脏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及右前叶部分为一巨大肿块占据,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胰头部见一球形肿物,将肝及胰腺肿物一同切除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肝脏肿物为灰白色不规则形组织,大小为20 cm×18 cm×15 cm,质硬,切面灰白灰黄色,坏死明显伴液化、囊腔形成;胰腺肿块组织为灰白色圆形肿物,大小为4 cm×4 cm×4 cm,切面灰白、灰黄色,坏死明显。镜下所见:肝脏、胰腺肿物切片与脑肿物组织切片病变相同。1个半月后行肺部包块切除术,手术楔形切除左上肺叶组织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一块,大小为4 cm×3.5 cm×2 cm,切面见一3.5 cm×3.8 cm×2 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质硬,并见坏死,结节边缘见少许肺组织。镜下所见:病变与肝、胰脑肿物组织病变相同。病理诊断:(脑、肝脏、胰腺、肺)泡状棘球蚴病。
, 百拇医药
讨论 包虫病分为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2种。发病部位多见于肝脏,发生于脑内者较少见,二者在虫体形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不同,前者主要是患者感染棘球蚴虫卵而引起囊肿。后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酷似恶性肿瘤,多发时又似恶性肿瘤转移。病例1患者发病前有外伤史,可能是土壤中的虫卵侵入受伤的破口,感染入血至脑而发病。例2患者同时发生于脑、肝、胰腺等部位,实属罕见,术前曾误诊为恶性肿瘤,但本区属包虫病高发区,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有人认为原发性泡球蚴囊肿90%发生肝脏,其他部位泡球蚴囊肿大都由肝脏转移而来。例2患者从临床表现来看脑部症状先于肝、胰腺及肺出现,不支持肝转移;但肝脏病灶明显大于其它部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病变早期症状较轻,而未引起重视的原因,但其它部位可能系感染虫卵在人体内孵化成六钩蚴钻入血管,经血流扩散所致。
收稿日期:1999-03-03, 百拇医药
单位:蒯宝林 谢君 赵红艳 陈宏刚 董全迪(解放军第12医院病理科,新疆疏勒 844200)
关键词:包虫病;脑;棘球蚴;病理检查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990254中国图书分类号 R53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7399(1999)02-0185-01
例1:患者,男性,9岁,维吾尔族。因外伤后头颅渐增大5个月,肢体功能障碍15天、昏迷7天入院。于1997年4月20日因车祸致头部、右下肢损伤,痊愈出院。出院后感头痛、头昏,伴进行性加重,并发现头颅渐增大。入院前15天出现四肢功能障碍,行走不稳。1周前出现意识障碍,不能言语。CT示左额、颞、顶部占位性病变。查体:一般情况差,患儿处于昏迷状态,头围60 cm,颅面比例失调,前额明显突出,四肢肌张力高,无自主运动。以“左侧额、颞、顶叶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行手术切除。术中所见:大脑皮质变薄,切开皮质,可见脑内囊肿,大小共4个,最大直径8.8 cm。囊肿均呈灰白色球形囊肿,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色囊性肿物4个,最大者为8 cm×8 cm×8 cm,内含清亮液体,囊壁灰白色半透明,似粉皮样,厚0.1~0.3 cm。镜下所见:囊壁组织均呈淡粉染的板层状角质膜,囊内见细粒棘球蚴头节。病理诊断:(左额、颞、顶部)细粒棘球蚴病。
, 百拇医药
例2:患者,女性,32岁,维吾尔族。因头痛、头晕1年,伴恶心、呕吐3个月入院。患者自1997年9月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头痛呈胀痛,间歇性发作,剧烈活动时加重,未行治疗。2个月后,又感肝区胀痛。在当地医院以“贫血”治疗无好转。1998年6月,出现恶心、呕吐,呈间歇性发作,治疗无好转后来我院。头颅CT报告:右顶叶脑肿瘤。考虑为“胶质瘤”、“转移瘤”的可能性大。肝脏B超示:肝内实性占位性病变。肺部X线示:右上肺占位性病变。查体:肝大,剑突下15 cm,右锁骨中线肋缘下3 cm可触质硬肿块。择期分次手术切除不同部位的病变。第一次手术切除脑部肿块。手术所见:肿物位于大脑镰,并与之粘连,完整切除肿物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色半圆形肿物,大小为6 cm×5 cm×4 cm,表面不光滑,无包膜,切面灰白、灰黄色,并见直径0.2~0.6 cm的腔隙,腔隙内为半透明的胶冻样物质。镜检:组织坏死明显,可见大小不等的囊泡状
结构,囊泡壁为粉染的角质物,囊内见包虫头节。2个月后行肝脏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肝左叶及右前叶部分为一巨大肿块占据,质硬,与周围组织粘连,胰头部见一球形肿物,将肝及胰腺肿物一同切除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肝脏肿物为灰白色不规则形组织,大小为20 cm×18 cm×15 cm,质硬,切面灰白灰黄色,坏死明显伴液化、囊腔形成;胰腺肿块组织为灰白色圆形肿物,大小为4 cm×4 cm×4 cm,切面灰白、灰黄色,坏死明显。镜下所见:肝脏、胰腺肿物切片与脑肿物组织切片病变相同。1个半月后行肺部包块切除术,手术楔形切除左上肺叶组织送病理检查。大体所见:灰白、灰褐色组织一块,大小为4 cm×3.5 cm×2 cm,切面见一3.5 cm×3.8 cm×2 cm大小的灰白色结节状肿物,质硬,并见坏死,结节边缘见少许肺组织。镜下所见:病变与肝、胰脑肿物组织病变相同。病理诊断:(脑、肝脏、胰腺、肺)泡状棘球蚴病。
, 百拇医药
讨论 包虫病分为细粒棘球蚴病和泡状棘球蚴病2种。发病部位多见于肝脏,发生于脑内者较少见,二者在虫体形态、病理变化、临床表现等方面均不同,前者主要是患者感染棘球蚴虫卵而引起囊肿。后者临床表现为局部肿块,酷似恶性肿瘤,多发时又似恶性肿瘤转移。病例1患者发病前有外伤史,可能是土壤中的虫卵侵入受伤的破口,感染入血至脑而发病。例2患者同时发生于脑、肝、胰腺等部位,实属罕见,术前曾误诊为恶性肿瘤,但本区属包虫病高发区,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有人认为原发性泡球蚴囊肿90%发生肝脏,其他部位泡球蚴囊肿大都由肝脏转移而来。例2患者从临床表现来看脑部症状先于肝、胰腺及肺出现,不支持肝转移;但肝脏病灶明显大于其它部位,这可能是由于肝脏病变早期症状较轻,而未引起重视的原因,但其它部位可能系感染虫卵在人体内孵化成六钩蚴钻入血管,经血流扩散所致。
收稿日期:1999-03-03,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