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0664
新生儿ABO溶血病57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蒙来成 吴明惠 潘敏仪

    单位:广东省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5283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227 新生儿ABO溶血病是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中最多见的一种,是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出现重度贫血、黄疸及核黄疸,甚至死亡。我科自1989年~1997年5月收治新生儿ABO溶血病共57例,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ABO系统母子血型不合,结合临床表现;(2)血清学检查:直接法抗人球蛋白试验或抗体释放试验阳性者。仅游离抗体阳性不作为ABO溶血病确诊依据[1]。本组病例共57例,其中母血型O型,胎儿A或B型 55例(96.5%);母A型,胎儿AB型2例(3.5%),其中ABO并RhE溶血病1例,胎儿Rh(D)阳性,血清测得抗-E抗体和IgG-抗B抗体,母Rh(D)阳性,血清测得IgG-抗E抗体。
, 百拇医药
    1.2 一般资料 本组男21例,女36例,男∶女为1∶1.7,入院日龄:≤24小时21例,~48小时16例,~72小时12例,~7天7例,>7天1例。足月儿56例,早产儿1例。第1胎24例(42%),第2胎26例(45.6%),第3胎7例(12.3%)。出生体重<2 500 g 2例,~4 000 g 55例。

    1.3 临床表现 贫血:出现时间≤24小时12例(21%),~48小时8例(14.0%),~72小时2例(3.5%),~7天13例(22.8%),~14天9例(15.8%)。黄疸:出现时间:~24小时38例(66.7%),最早生后3小时,~48小时15例(26.3%),~3天4例(7%)。其它:肝脏于右肋下≤2 cm 55例,≤2.5 cm 2例,脾脏于右肋下≤2 cm 3例。合并症:吸入性肺炎8例,脐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2例,头颅血肿1例,败血症1例,肠炎1例。

    1.4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计数:≤24小时红细胞低于5.5×1012/L 19例次,~48小时15例次,~72小时12例次,~7天34例次,~14天29例次,其中最低0.94×1012/L,≤28天4例次。血红蛋白:生后≤24小时<145 g/L 14例次,~48小时8例次,~72小时5例次,~7天25例次,~14天27例次,最低为35 g/L,<28天3例次。本组患儿显示红细胞、血红蛋白于生后3天进行性下降。血清胆红素:血清胆红素峰值为37.65~454.6 μmol/L,均值239.4±84.6 μmol/L,其中<205.2 μmol/L 25例(43.9%),205.2~342 μmol/L 25例(43.9%),>342 μmol/L 7例(12.3%)。血清胆红素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但其中直接胆红素>34 μmol/L 5例。三项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41例(71.1%),释放试验阳性53例(93%),游离抗体试验阳性52例(91.1%)。释放试验敏感性最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敏感性最差。
, 百拇医药
    1.5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静脉输注白蛋白53例,血浆24例,口服鲁米那57例。换血1例,总胆红素入院时421.6 μmol/L,光疗7小时后升达454.6 μmol/L,血红蛋白由160 g/L降至92.7 g/L;(2)光疗:43例进行蓝光照射,以双面照射为主。本组患儿中连续照射21例(为Ⅰ组),间断照射22例(为Ⅱ组),每天光疗8~12小时,间断12~16小时。两组在入院日龄、出生体重、一般治疗无明显差异,Ⅰ组黄疸持续时间(为黄疸出现至治疗后消退的天数)、光疗时间较Ⅱ组短,P<0.01,有显著差异,但住院天数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光疗方式疗效对照

    Ⅰ组

    Ⅱ组

    P值

    住院天数(d)
, 百拇医药
    11.7±4.5

    12.7±3.7

    >0.5

    光疗时间(h)

    23.5±8.6

    37.5±16.0

    <0.01

    黄疸持续时间(d)

    6.1±2.3

    8.4±3.0

    <0.01

    2 结果
, 百拇医药
    2.1 疗效 黄疸消退,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者为治愈,本组治愈56例。并发核黄疸1例。

    2.2 黄疸持续时间 ≤7天36例(63.2%),≤10天14例(24.6%),≤14天7例(12.3%),最短3天,最长14天。全组患儿黄疸持续时间平均值为7.9天。

    2.3 平均住院天数为11.5天。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由于ABO抗原在自然界存在较广,故妇女在妊娠前血清中已可能有IgG抗A或B抗体[1],本组第1胎发病占42%,与报道相符。Cohen等发现妊娠3个月时母体中已可查出胎儿的红细胞,足月妊娠的孕妇若其ABO血型与胎儿不合孕母中存在胎儿红细胞的占20%,而无ABO血型不合时可达50%,但大多数孕妇含胎儿血量仅0.1~0.2 ml,这些血量不足以使母体Rh系统免疫致敏。但反复多次小量经胎盘失血仍可以致敏,据实验研究表明引起Rh系统免疫致敏仅需累计量为1 ml[2]。当Rh血型不合时,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循环后,常历时2个月甚至长达6个月,且所产生的抗体常较弱并为IgM,不能通过胎盘。由于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较多发生在妊娠末期或临产时,第1胎处于原发免疫反应的潜伏阶段,故第1胎发生率很低。第2次怀孕后即使经胎盘失血的血量很少亦能很快地发生次发免疫,IgG抗体迅速上升,通过胎盘与胎儿红细胞结合导致溶血(Rh溶血病)[2]。当母ABO血型与胎儿不合时,母血中抗A或抗B自然抗体与进入母血中的胎儿红细胞凝集,并迅速破坏,从而防止Rh抗原对母体刺激,具有保护胎儿的作用,使Rh溶血病发病率降低,但不能绝对防止其发生[3]。ABO血型不合溶血病主要发生在母O型,胎儿A型或B型;母A型,胎儿B或AB型;或母B型,胎儿A型或AB型,报道较少。因为“O”型产妇中的天然抗A、抗B抗体为IgG,而A型或B型产妇的抗B或抗A天然抗体主要为IgM[2],但如果母与前胎ABO血型不合,母体可被前胎A或B血型抗原致敏,而出现IgG抗体。
, 百拇医药
    本组中有2例母A型,胎儿为AB型。其中1例ABO并RhE溶血病,为第4胎,Rh(D)阳性,血清含IgG抗B抗体和IgG-抗E抗体;母Rh(D)阳性,母血清抗体筛选试验阳性,含IgG-抗E抗体。其发病机制推论如下:(1)母为Rh(D)阳性,E抗原阴性,A型;(2)胎儿为Rh(D)阳性,E抗原阳性,AB型;(3)母体本次妊娠前已经处于原发免疫反应阶段,IgG-抗B抗体阳性;(4)胎儿红细胞经胎盘进入母体循环;(5)母抗B抗体与胎儿红细胞凝集,但胎儿红细胞未完全破坏;(6)母体同时被胎儿红细胞E抗原和B抗原致敏;(7)母体产生抗E抗体和IgG-抗B抗体,两种抗体进入胎儿循环;(8)母体的抗E抗体、抗B抗体使胎儿的红细胞致敏;(9)致敏的胎儿红细胞被破坏。

    3.2 光疗 未结合胆红素在光的作用下使胆红素ⅨaZZ型转变成ⅨaEE或ZE型,这些异构体属水溶性,可经胆汁排泄到肠腔,或从尿内排出,从而使血清胆红素浓度降低[1]。光疗的作用部位是皮肤的浅层组织,因此光疗后皮肤黄疸的减轻并不表示血液中胆红素的相应下降[2]。本组显示连续照射疗效较间断照射好。
, 百拇医药
    3.3 换血的指征 (1)产前诊断明确而出生时脐带血红蛋白低于120 g/L,伴水肿、肝脾肿大、心力衰竭者;(2)经一般治疗血清胆红素继续上升至342 μmol/L(20 mg/dl),且主要为未结合胆红素者,若前一胎病情严重,则应适当放宽指征;(3)出现早期核黄疸症状者[1]。本组总胆红素>342 μmol/L 7例,除1例ABO并RhE溶血病需换血之外,其余经光疗等联合治疗后黄疸逐渐消退,黄疸持续时间平均值为11天,故当总胆红素虽超过342 μmol/L,经光疗等综合治疗能使病情逐渐好转而没有早期核黄疸表现者,可不必换血。

    4 参考文献

    1 宋石通,主编. 儿科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81~85.

    2 金汉珍,黄穗珉,官希吉,主编. 实用新生儿学.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526~523.

    3 邓家栋,主编. 临床血液学.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448~45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