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华夏医学》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3034
急救气管插管的配合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华夏医学》 1999年第2期
     作者:茹海凤

    单位:柳州市中医院急诊科 广西柳州市 545001

    关键词:气管插管;护理;配合

    华夏医学990277 气管插管是医院常用的急救技术操作之一,是建立人工通气的可靠途径,在抢救和治疗危急重患者的呼吸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我科于1997年1月至1998年2月进行紧急气管插管45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18岁,一次插管成功率达95%,在抢救危急重患者中迅速地建立了呼吸通道。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1 气管插管物品准备

    器具物品:喉镜、牙垫、气管导管、导管蕊、开口器、吸引器、简易呼吸器、各种接头、注射器、吸氧设备,局麻药、喷雾器、无菌碗2个,生理盐水、吸痰管2根、4条大小不同规格的胶布(其一长3~3.5cm、宽0.6~0.8cm,其二长11~13cm、宽1.5cm,另两条大小相等的长30~35cm、宽1.5cm)、抢救车,呼吸机。
, 百拇医药
    2 气管插管的配合

    2.1 插管前准备:患者仰卧位,肩背部垫高,头低,清除口鼻、咽喉部分泌物、血液或胃返流物,取下义齿,检查有无牙齿松动,松动明显可拔除,尤其是左侧上齿1~4颗。以防插管时脱落坠入。插管前如患者呼吸不佳,缺氧严重,可通过连接面罩的简易呼吸器正压高浓度给氧人工呼吸后再行气管插管。

    2.2 插管后观察导管是否有气体随呼吸进出,或用简易人工呼吸器压入气体观察胸廓有无起伏,或听诊两肺有无对称的呼吸音以确定导管已在气管内。

    2.3 用胶布把气管导管与牙垫固定在一起,并牢固固定于口部四周及面颊皮肤。

    2.4 向导管气囊注入空气3~5ml,打开呼吸机待医生调好各种参数接上患者。

    3 护理体会
, 百拇医药
    3.1 临床观察:注意观察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注意观察血压和周围循环情况,注意体温、呼吸、尿量变化。

    3.2 患者头部位置稍后仰,以减轻插管对咽后壁的压迫,并定时左右转动头部以变换导管压迫点,防止局部损伤。

    3.3 使用呼吸机的监护:全面掌握呼吸机的性能,如呼吸机的声音、节律是否异常,发现异常及时调节或更换。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神志、面色、周围循环,观察有无自主呼吸,是否与呼吸机同步,否则应设法调整。注意避免脱管、堵管及气胸的发生,意识清醒或躁动者用约束带固定手脚。

    3.4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痰是气管插管后,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如操作不当可致缺氧或低氧血症,吸引时间过长压力过高或吸管太粗等都可能导致肺不张、气道痉挛、心律失常、血压变化、颅内压升高和气道损伤[1]。因此护士要掌握吸痰的技巧及吸痰的时机,呼吸时导管内传出响声表示气管内有不易咳出的分泌物,需吸痰,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先吸导管内后吸口鼻分泌物,吸痰前后高浓度吸氧1~2min,每次吸痰不超过15s,吸引负压不要太大,吸痰管要插入气管内边旋转,边吸引向上提,动作一定要轻柔。注意观察痰量、颜色、粘稠度。
, 百拇医药
    3.5 呼吸道湿化:气管插管后,患者原有湿化功能丧失,加上通气又会使气道水份散失,导致气道干燥,痰液干结,形成痰阻气道而造成患者窒息。因此呼吸道湿化是气管插管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湿化方法有:①雾化器雾化。是应用气体射流原理,将水滴撞成小颗粒,输入呼吸道,对下呼吸道和支气管的分泌物有更好的稀释作用,常用20ml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u,地塞米松5mg进行雾化,每日2~3次,每次20~30ml,吸气的温度在35℃左右。②气管内直接滴注:用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u+糜蛋白酶4 000u,每2h滴入2~3ml,可以减轻气管粘膜损伤达到消炎化痰、湿润气管、防止感染的作用。③湿化器湿化。呼吸机湿化器湿化起到一个人工鼻的作用,它包含一个可自动控温加热装置,可将湿化器中的蒸溜水加热,改善吸气气流的湿度和温度,并能直接供给患者蒸发丢失的水份,温度34~35℃。

    3.6 气管导管要固定牢固,并保持清洁,胶布每日更换一次,导管固定不牢时可出现移位,当下移至侧主支气管可致单侧通气;若上移至声门外即可丧失人工气道的作用。因此,要随时观察固定情况和导管外露的长度。

    3.7 做好口腔护理:插管刺激口腔粘膜,可使分泌物增多,因此要加强口腔护理,2~3次/d,可用生理盐水灌洗再吸引出,导管远端附有气囊,且已充气故灌洗液不会进入气道。

    3.8 为了防止气囊长期压迫使气管粘膜溃疡或坏死,每4h定时将气囊放气一次,5~10min/次。

    参考文献

    1 孙书业摘译.气管内置管吸除分泌物的护理.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5,14(6):259

    收稿 1998-06-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