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15713
胰腺切端处理与并发症的预防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黄 耀 谢 谦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湛江 524001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病死率;预防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16 摘要 目的:探讨胰腺切端处理与并发症的预防,减少病死率。方法:对4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进行对照分析,改良组加强了胰腺切端的处理,在门静脉左侧1 cm切断胰腺,断端作1圈褥式缝合或把断面切成鱼口状,作“8”字缝合。主胰管、胆管内放置支撑引流管。结果:常规组与改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43.5%和20%。病死率分别是21.7%和5%,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视胰腺切端的处理,采用改良的手术操作方法,对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自从1935年Whipple成功实施以来,被普遍应用于治疗壶腹部周围癌,但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和病死率较高,国内报告并发症的发生率18~40%,病死率5~20%[1-3]。严重的并发症有胰瘘、腹腔感染、腹腔及上消化道大出血等。胰腺切端处理不当是引起并发症和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我院1994年1月至1997年12月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3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胰腺切端的处理和并发症的预防。
, http://www.100md.com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消化道重建术式43例,不同手术操作方式的医师,在同一时期内所施行的手术分为两组,常规Child法(简称常规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8(44~70)岁,改良Child法(简称改良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7.2(44~72)岁。胰头癌12例、壶腹部癌21例,十二指肠腺癌10例。

    1.2 手术方式 胰十二指肠切除,Child消化道重建。改良组加强了胰腺切端的处理,术式特点:①胰腺在门静脉左侧1 cm处切断;②用肠钳钳夹胰腺尾侧,暂时阻断胰端出血、清楚辨认主胰管、向胰头端游离出3 mm以上,主胰管内放置有多个侧孔、相应口径的长硅胶管,用细丝线固定两道,作外引流;③在胰管外周的胰腺断面作一圈褥式缝合或把断面切成鱼口状,作“8”字缝合,注意避免缝扎胰管;④胰肠吻合时注意将肠浆膜面紧贴于胰腺断面,仔细剥离胰断端的后侧面,端端套入不少于2 cm双层吻合;⑤胆肠吻合口放置支撑引流管。胰和胆引流管均经空肠袢腹壁戳孔引出。常规组胰腺切端未作特殊处理,未行胰管外引流。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43例,术后大出血7例,其中胰腺切端出血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4例。胰瘘7例,其中胰瘘合并严重腹腔感染、脓肿4例。共发生严重并发症14例,发生率32.6%,死亡6例,病死率13.95%。常规组23例中,胰腺切端出血3例,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死亡3例,胰瘘并严重腹腔感染5例,死亡2例。改良组20例中,应激性溃疡出血2例,无胰切端出血,胰瘘并感染2例,均经保守治愈。另1例死于年老体衰,术后创伤性休克并多器官功能衰竭。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是43.5%和20%,病死率分别是21.7%和5%,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自从1935年Whipple首先成功地实施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来,已被普遍应用于治疗壶腹部周围癌的经典手术方式,但胰瘘的发生率很高。术式几经改变,今已达20余种,Child消化道重建术式采用最广,但并发症及死亡率仍然较高,我们认为,重视胰腺切端的处理,改进操作方法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 http://www.100md.com
    上消化道大出血,包括胰腺切端和应激性溃疡出血是主要的并发症,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在5~14%,病死率在20~70%[4],本组发生7例,发生率16.25%,死亡3例,占3/7(42.9%)。常规组胰腺切端大出血3例,主要原因是:胰腺血运丰富,胰切端自溶,结扎线脱落;胰液滞留于吻合口或外溢腐蚀周围组织、血管造成大出血。改良组我们将胰腺切端褥成“8”字缝合,止血效果确切,同时胰肠吻合结扎时,不易撕裂质脆的胰腺组织,并可将浆膜面紧贴于胰腺切端,将切面浆膜化。胰胆管引出体外并负压吸引,无胰液潴留于吻合处创面。减少了胰液腐蚀和组织自溶而导致出血的危险。故改良组无发生切端大出血。

    胰瘘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5%~30%,造成瘘的原因有胰肠吻合口有缺

    漏;胰管损伤;胰肠断端缺血坏死,胰液被激活,腐蚀吻合口;胰胆液大量分泌、潴留、内压增高,吻合口破裂等。胰瘘与手术操作密切相关。胰腺解剖证明,主胰管位置越向左侧越处于中间。于门静脉右侧切断,胰管偏后,胰肠吻合时,操作较困难,易损伤胰管而发生瘘。我们作胰腺切端尽量靠左侧,一般于门静脉左侧1 cm为宜,此处胰管位于中央,易于吻合,不易缺漏或损伤胰管。胰腺组织质脆易裂,血运丰富。我们将断端作褥式缝合一圈,不但减少出血,还能使胰肠吻合结扎时不易撕裂。同时,肠浆膜紧贴于断端,不留间隙,有助于防止瘘的发生。
, 百拇医药
    胰瘘大多发生于手术后5~7 d,开始进食时,由于食物刺激,胰、胆、肠液大量分泌,使吻合口所在的空肠袢压力升高,肠管扩张,血运障碍,促使最薄弱的、愈合不良的胰肠吻合口破裂而发生瘘。放置胰胆管外引流,将液体引出体外,既避免了被激活的胰液对吻合口的腐蚀作用,同时又大大减轻了空肠袢内压力,避免了肠袢扩张,有利于吻合口的愈合。改良组2例发生瘘,而且程度较轻,由于有良好引流,均保守治愈。常规组由于未放置胰管外引流,5例发生瘘,死亡2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并发症较高,本组对照分析表明,术中应重视胰腺切端的处理,采用改良的手术操作方法,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4 参考文献

    1 Cameron TL,Pitt HA ,Yeo CT,et al.One hundred and forty-five Consecutive 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out mortalitg.Ann Surg,1993.217:430

    2 张恰杰,唐岩,王本茂,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53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7,35(3):140

    3 黄志强主编.现代腹部外科学.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644

    4 Jones BA,Langer B,Taylor B,et al.Periampullary tumors,which ones should be resected?Am J Surg,1985.149

    收稿日期:1999-01-29,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