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工脂肪肝发病的调查与分析
作者:陈光英 廖新波
单位:(陈光英)湛江师范学院校医院,湛江 524048;(廖新波)广东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湛江 524023
关键词: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绝经期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78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病。为探讨脂肪肝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湛江市两所高等院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并对其发病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检人员784人,其中男420人、女364人,均为湛江师范学院和湛江教育学院教职工,年龄均为20岁以上。
1.2 检测方法 对784名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采用SSD-50型B超检测仪进行肝脏检查和血清甘油三酯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诊断标准 脂肪肝由B超诊断,其声象图标准为:肝实质近场呈点状强回声;远场回声衰减显著,肝内管状结构模糊(皮下脂肪较厚者肝内管状结构仍然可见,可与之鉴别[2]。高甘油三酯血症以血清甘油三酯≥1.8 mmol/L,肥胖症以体重大于标准体重20%,慢性酗酒以饮白酒150 g/d,或每天饮啤酒4瓶连续5 a,糖尿病以空腹血糖≥6.7 mmol/L作为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患病率 784人受检查者中脂肪肝患者61人,占受检人数的7.8%,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比女性早10a左右;男、女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至60岁后下降(见表1)。
2.2 绝经前后的女性脂肪肝患病情况 绝经前女性受检人员192人,检出脂肪肝3人,患病率为1.6%;绝经后女性受检人员172人,检出脂肪肝21人,患病率12.2%。绝经前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 百拇医药
2.3 脂肪肝与甘油三酯等的关系 分析61例脂肪肝患者,伴高甘油三酯34例,占55.7%;伴肥胖者19例,占31.2%;伴糖尿病者5例,占8.2%;酗酒者3例,占4.9%。
表1 784人体检者患脂肪肝按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年龄组(岁)
性别
受检人数
患病数
患病率/%
21~
男
36
0
0.0
, 百拇医药
女
32
0
0.0
31~
男
127
11
8.7
女
113
0
0.0
41~
, 百拇医药
男
106
14
13.2
女
126
8
6.4
51~
男
70
10
14.3
女
, 百拇医药
55
11
20.0
61~
男
81
2
2.5
女
38
5
13.2
2.4 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甘油三酯分别为(2.27±0.87) mmol/L,(1.61±0.56) mmol/L,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学检出高甘油三酯血症59人,其中患脂肪肝34人,患病率57.63%;甘油三酯正常者725人,其中患脂肪肝27人,患病率为3.72%人。卡方检验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组与正常组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过多脂肪在肝细胞中沉积[3]。按脂质在细胞中沉积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两类:(1)大泡型脂肪肝,肝细胞肿大,内含单个大空泡,将胞核挤向一侧,多由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慢性酗酒、糖尿病等因素引起。(2)微泡型脂肪肝,脂质呈多个微小滴状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常见于妊娠脂肪肝和大量四环素诱发的脂肪肝等[3]。本文结果表明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依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症→糖尿病→慢性酗酒。本实验显示脂肪肝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且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高校职工患脂肪肝者多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高校教职工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体力消耗相对较小,故脂肪肝等发病率较高[1]。但这些患者肝功能损害不明显(资料未显示)。
甘油三酯的合成不平衡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在多个阶段的分泌失调,均可使脂肪在肝内贮积而引起脂肪肝[4]。慢性酗酒常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其机理主要是酒精刺激脂肪水解,也加速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酯化加强,肝内丰富的脂肪酸超量形成甘油三酯。酒精性肝病大多是可逆的,如能及时戒酒,酒精性肝病可较快改善,甚至可恢复到正常状况。
, http://www.100md.com
肥胖者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脂肪水解释放脂肪酸的速度比瘦人要快,肥胖者肝组织常不能将所有进入肝内的脂肪酸排出,而将它酯化成甘油三酯贮存在肝内形成脂肪肝,其程度常与体重超标程度成正比。肥胖者多由于食物热量超过身体需要所致,由于进食过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使食量增加,肥胖加重,从而引起恶性循环。因此,控制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以达到较理想的体重值,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Ⅰ型糖尿病 脂肪肝的患病率少见。Ⅱ型糖尿病约50%~80%是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水平虽高,但不能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水解,使血浆中未酯化的脂肪酸增多,尤其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相当多的脂肪酸在肝内酯化为甘油三酯[3]。
对于女性脂肪肝的另一个相关致病因素可能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本实验显示:绝经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有改善脂肪代谢的作用,其机制为雌激素抑制肝脏的脂酶,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此外,雌激素还在外周影响脂蛋白脂酶,从而对血脂和肝脏脂肪代谢有促进和保护作用[1]。
4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曾民德,王均溶,等.上海市4 009名机关职员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1):17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98
3 叶维法,钟振义.肝胆病诊断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3
4 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0
收稿日期:1999-01-18, http://www.100md.com
单位:(陈光英)湛江师范学院校医院,湛江 524048;(廖新波)广东医学院病理教研室,湛江 524023
关键词:脂肪肝;高甘油三酯血症;绝经期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278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肪肝已成为常见病。为探讨脂肪肝在高校教师中的患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我们对湛江市两所高等院校的教职工进行了体检,并对其发病和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1]。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受检人员784人,其中男420人、女364人,均为湛江师范学院和湛江教育学院教职工,年龄均为20岁以上。
1.2 检测方法 对784名教职工进行全面体格检查,并采用SSD-50型B超检测仪进行肝脏检查和血清甘油三酯检查。
, http://www.100md.com
1.3 临床诊断标准 脂肪肝由B超诊断,其声象图标准为:肝实质近场呈点状强回声;远场回声衰减显著,肝内管状结构模糊(皮下脂肪较厚者肝内管状结构仍然可见,可与之鉴别[2]。高甘油三酯血症以血清甘油三酯≥1.8 mmol/L,肥胖症以体重大于标准体重20%,慢性酗酒以饮白酒150 g/d,或每天饮啤酒4瓶连续5 a,糖尿病以空腹血糖≥6.7 mmol/L作为诊断标准。
1.4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2 结果
2.1患病率 784人受检查者中脂肪肝患者61人,占受检人数的7.8%,其中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且比女性早10a左右;男、女患病率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高,至60岁后下降(见表1)。
2.2 绝经前后的女性脂肪肝患病情况 绝经前女性受检人员192人,检出脂肪肝3人,患病率为1.6%;绝经后女性受检人员172人,检出脂肪肝21人,患病率12.2%。绝经前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 百拇医药
2.3 脂肪肝与甘油三酯等的关系 分析61例脂肪肝患者,伴高甘油三酯34例,占55.7%;伴肥胖者19例,占31.2%;伴糖尿病者5例,占8.2%;酗酒者3例,占4.9%。
表1 784人体检者患脂肪肝按年龄性别分布情况 年龄组(岁)
性别
受检人数
患病数
患病率/%
21~
男
36
0
0.0
, 百拇医药
女
32
0
0.0
31~
男
127
11
8.7
女
113
0
0.0
41~
, 百拇医药
男
106
14
13.2
女
126
8
6.4
51~
男
70
10
14.3
女
, 百拇医药
55
11
20.0
61~
男
81
2
2.5
女
38
5
13.2
2.4 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与血清甘油三酯的关系 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血清甘油三酯分别为(2.27±0.87) mmol/L,(1.61±0.56) mmol/L,两者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血清学检出高甘油三酯血症59人,其中患脂肪肝34人,患病率57.63%;甘油三酯正常者725人,其中患脂肪肝27人,患病率为3.72%人。卡方检验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组与正常组脂肪肝患病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 百拇医药
3 讨论
脂肪肝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过多脂肪在肝细胞中沉积[3]。按脂质在细胞中沉积的形式不同可分为两类:(1)大泡型脂肪肝,肝细胞肿大,内含单个大空泡,将胞核挤向一侧,多由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慢性酗酒、糖尿病等因素引起。(2)微泡型脂肪肝,脂质呈多个微小滴状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常见于妊娠脂肪肝和大量四环素诱发的脂肪肝等[3]。本文结果表明与脂肪肝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依次为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症→糖尿病→慢性酗酒。本实验显示脂肪肝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且高甘油三酯血症组脂肪肝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表明高校职工患脂肪肝者多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高校教职工生活水平相对较高,而体力消耗相对较小,故脂肪肝等发病率较高[1]。但这些患者肝功能损害不明显(资料未显示)。
甘油三酯的合成不平衡及极低密度脂蛋白在多个阶段的分泌失调,均可使脂肪在肝内贮积而引起脂肪肝[4]。慢性酗酒常引起酒精性脂肪肝,其机理主要是酒精刺激脂肪水解,也加速乙酰辅酶A合成脂肪酸,使肝内脂肪氧化减少,酯化加强,肝内丰富的脂肪酸超量形成甘油三酯。酒精性肝病大多是可逆的,如能及时戒酒,酒精性肝病可较快改善,甚至可恢复到正常状况。
, http://www.100md.com
肥胖者周围脂肪组织过多,脂肪水解释放脂肪酸的速度比瘦人要快,肥胖者肝组织常不能将所有进入肝内的脂肪酸排出,而将它酯化成甘油三酯贮存在肝内形成脂肪肝,其程度常与体重超标程度成正比。肥胖者多由于食物热量超过身体需要所致,由于进食过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使食量增加,肥胖加重,从而引起恶性循环。因此,控制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经常参加适当的体力劳动和锻炼,以达到较理想的体重值,是防止脂肪肝的重要措施。
Ⅰ型糖尿病 脂肪肝的患病率少见。Ⅱ型糖尿病约50%~80%是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水平虽高,但不能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肪水解,使血浆中未酯化的脂肪酸增多,尤其当糖尿病控制不佳时,相当多的脂肪酸在肝内酯化为甘油三酯[3]。
对于女性脂肪肝的另一个相关致病因素可能与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性激素水平下降有关。本实验显示:绝经后女性脂肪肝患病率显著升高(P<0.01),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有改善脂肪代谢的作用,其机制为雌激素抑制肝脏的脂酶,使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此外,雌激素还在外周影响脂蛋白脂酶,从而对血脂和肝脏脂肪代谢有促进和保护作用[1]。
4 参考文献
1 范建高,曾民德,王均溶,等.上海市4 009名机关职员脂肪肝流行病学调查.中华肝脏病杂志,1998,6(1):17
2 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98
3 叶维法,钟振义.肝胆病诊断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3
4 梁扩寰.肝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730
收稿日期:1999-01-1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