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胃肠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误诊分析
作者:罗建管
单位: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 410300)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氏;胃肠系统;误诊
湖南医学990254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胃肠道是其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然而化疗、放疗效果较其它恶性肿瘤好。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十分重要。1989~1997年作者收治此类患者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0~17岁。病变部位:胃2例,回肠5例,回盲部3例,横结肠1例。11例均符合Dowson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1],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胃窦病变2例,1例表现为上腹疼痛,柏油样大便、消瘦乏力;另1例慢性腹痛30 d加重1 d并发腹膜炎体征。肠道病变9例均有腹痛,其中4例表现为急腹症;2例可扪及肿块,3例有柏油样便,5例伴有消瘦、乏力、贫血。
1.3 术前诊断 本组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3例、结肠癌2例,胃癌、胃溃疡穿孔、小肠梗阻、阑尾脓肿、克隆氏病肠结核、腹部纤维肉瘤各1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小弯腺癌1例。3例结肠镜检,1例为升结肠癌,2例阴性。2例钡餐提示回肠末段节段性扩张,疑克隆病。3例钡灌肠,1例正常,1例疑升结肠癌,1例疑成人肠套叠。2例作B超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管壁不规则增厚。本组病例中并发胃肠道出血3例,胃穿孔1例,肠套叠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
1.4 手术所见 胃病变的2例有腹水,1例为胃窦有12 cm×10 cm肿块,侵犯肌层,网膜淋巴结增大,行胃癌根治术;1例胃幽门前壁有0.5 cm×0.5 cm穿孔,后壁有5 cm×6 cm肿块,腹膜后、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回肠的5例中有3例为急性阑尾炎、1例阑尾脓肿、另1例为肠梗阻剖腹探查。其中3例表现为回肠系膜有大小不等肿块,质硬、灰白色鱼肉样;1例有腹水,末段回肠充血水肿、壁增厚、肠腔狭窄、系膜挛缩形成梗阻;另1例为末段4 cm回肠壁增厚,浆膜僵硬,该2例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术中快速淋巴结病检均为反应性增生,后切除可疑病变肠段,术后病检证实该病。其中1例伴有小肠肠套叠。回盲部3例均为肿块,直径为6~12 cm,质硬、鱼肉样或有分叶,系膜淋巴结肿大,2例累及小肠,1例并发回结肠型套叠,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1例近脾曲处有3 cm×5 cm肿块,浆肌层破坏、粘膜有3 cm×2 cm溃疡,行结肠脾曲切除对端吻合术。
, 百拇医药
1.5 综合治疗 本组1996年后5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并应用干扰素及中医药治疗,随访至今存活,其余失访。
2 讨论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内,病变可始发于淋巴结以外其它部位,后者称为结外淋巴瘤[2],分为霍奇金(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每类又分为若干型。HL病患者中2%,NHL中10%~20%原发于消化道[3]。原发于胃肠道者以胃为最多见,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0%以上;原发于小肠者28%;原发于回盲部者21%;位于大肠者仅占10%左右,且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中位于回盲肠部占多数,这可能与该处淋巴组织丰富有关[4]。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原因有:①发病率低,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1%~4%。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②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阑尾炎及肿瘤混淆。③常因合并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而急诊入院手术,未能作进一步检查。④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如B超、内镜、X线等。因恶性淋巴瘤起源于胃肠淋巴组织内,沿粘膜下层浸润生长,常表现为粘膜下病变,内镜活检时常难以取到病变组织,致诊断率低,而X线及CT影像无特异性。⑤目前尚无简便特异的诊断措施。所以对本病的诊断,除根据病史、体征外,还应借助于内镜、X线、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钡餐检查如病变较广泛则可能见到:①胃肠壁上多个大小不等的隆起透光影,结节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彼此相连或分散,其内粘膜面有浅糜烂或深溃疡;②由于肿瘤破坏了肌层,可使肠壁部分扩张,隆起的肿瘤相间致形态不规则,形成类似“雪地上指压痕”。对于B超发现胃肠壁不规则增厚,呈不均质回声,内腔狭窄,肠系膜有肿大淋巴结者,应疑本病。腔内B超能提高诊断率。内镜活检时部位要准确、深度适宜、多点取材。对可疑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术中若发现有胃肠壁不规则增厚,浆膜僵硬而无肿块时,或有不好解释的腹水,应考虑本病。不能单凭术中淋巴结快速切片报告而排除诊断,而应切取可疑病变部位送检。本组术中2例淋巴结快速切片报告为反应性增生,而导致术中漏诊、误诊。一些在光镜下难以确诊的病例,免疫组化检查,能明确诊断,还可进一步分清T细胞或B细胞淋巴瘤,这对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很有帮助。
, 百拇医药
恶性淋巴瘤的合理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型、恶性程度、机体功能状态等情况制订周密的治疗计划。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不仅能切除病灶,预防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也有利于准确分期,明确病理类型[5]。胃恶性淋巴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术,同时作腹腔淋巴结清扫,尽量避免作全胃切除,如术后辅以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65%。肠道恶性淋巴瘤以根治手术为主。Rackner[6]报告,肿瘤完全切除或未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19%。本病对放疗敏感,术后放疗对侵犯血管周围或主要器官而不易切除的肿瘤尤为重要,但可能引起不易处理的放射性肠炎。该病化疗较复杂,CHOP方案是常用治疗方案,新近出现ProMACE-eyta BOM所谓第三代化疗方案,使CR率由45%~55%提高至56%~86%,特别是治疗高度恶性或复杂的恶性淋巴瘤有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对本病有效,但治愈率低,可联合应用。中医药及全身支持治疗对保证病人放疗顺利进行,有较好作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黄信孚.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99
2 林本耀,欧阳涛.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0:583
3 莫善兢主编.大肠癌.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6.452
4 孙曾一主编.恶性淋巴瘤.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209~217
5 胡国清,胡 耀.Ⅰ和Ⅱ期胃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1:24
6 Rackner VL,Thirlby RC,Kyan JA.The role of surgery in multimodalhty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Am J Surg,1992,161:570
(19980518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湖南省浏阳市人民医院(浏阳 410300)
关键词:淋巴瘤,非霍奇金氏;胃肠系统;误诊
湖南医学990254 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较少见,胃肠道是其结外恶性淋巴瘤的好发部位,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然而化疗、放疗效果较其它恶性肿瘤好。因此,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十分重要。1989~1997年作者收治此类患者11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10~17岁。病变部位:胃2例,回肠5例,回盲部3例,横结肠1例。11例均符合Dowson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诊断标准[1],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 百拇医药 1.2 临床表现 因病变部位不同而异,胃窦病变2例,1例表现为上腹疼痛,柏油样大便、消瘦乏力;另1例慢性腹痛30 d加重1 d并发腹膜炎体征。肠道病变9例均有腹痛,其中4例表现为急腹症;2例可扪及肿块,3例有柏油样便,5例伴有消瘦、乏力、贫血。
1.3 术前诊断 本组术前诊断急性阑尾炎3例、结肠癌2例,胃癌、胃溃疡穿孔、小肠梗阻、阑尾脓肿、克隆氏病肠结核、腹部纤维肉瘤各1例。胃镜检查诊断为胃小弯腺癌1例。3例结肠镜检,1例为升结肠癌,2例阴性。2例钡餐提示回肠末段节段性扩张,疑克隆病。3例钡灌肠,1例正常,1例疑升结肠癌,1例疑成人肠套叠。2例作B超发现腹膜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肠管壁不规则增厚。本组病例中并发胃肠道出血3例,胃穿孔1例,肠套叠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
1.4 手术所见 胃病变的2例有腹水,1例为胃窦有12 cm×10 cm肿块,侵犯肌层,网膜淋巴结增大,行胃癌根治术;1例胃幽门前壁有0.5 cm×0.5 cm穿孔,后壁有5 cm×6 cm肿块,腹膜后、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肿大,行姑息性胃大部切除。回肠的5例中有3例为急性阑尾炎、1例阑尾脓肿、另1例为肠梗阻剖腹探查。其中3例表现为回肠系膜有大小不等肿块,质硬、灰白色鱼肉样;1例有腹水,末段回肠充血水肿、壁增厚、肠腔狭窄、系膜挛缩形成梗阻;另1例为末段4 cm回肠壁增厚,浆膜僵硬,该2例有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术中快速淋巴结病检均为反应性增生,后切除可疑病变肠段,术后病检证实该病。其中1例伴有小肠肠套叠。回盲部3例均为肿块,直径为6~12 cm,质硬、鱼肉样或有分叶,系膜淋巴结肿大,2例累及小肠,1例并发回结肠型套叠,均行右半结肠切除。横结肠1例近脾曲处有3 cm×5 cm肿块,浆肌层破坏、粘膜有3 cm×2 cm溃疡,行结肠脾曲切除对端吻合术。
, 百拇医药
1.5 综合治疗 本组1996年后5例给予CHOP方案化疗,并应用干扰素及中医药治疗,随访至今存活,其余失访。
2 讨论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内,病变可始发于淋巴结以外其它部位,后者称为结外淋巴瘤[2],分为霍奇金(HL)及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两大类。每类又分为若干型。HL病患者中2%,NHL中10%~20%原发于消化道[3]。原发于胃肠道者以胃为最多见,约占所有胃肠道恶性淋巴瘤40%以上;原发于小肠者28%;原发于回盲部者21%;位于大肠者仅占10%左右,且原发性大肠恶性淋巴瘤中位于回盲肠部占多数,这可能与该处淋巴组织丰富有关[4]。
本病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原因有:①发病率低,占所有胃肠道恶性肿瘤1%~4%。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②症状缺乏特异性,易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阑尾炎及肿瘤混淆。③常因合并消化道出血、梗阻、穿孔而急诊入院手术,未能作进一步检查。④过分依赖辅助检查如B超、内镜、X线等。因恶性淋巴瘤起源于胃肠淋巴组织内,沿粘膜下层浸润生长,常表现为粘膜下病变,内镜活检时常难以取到病变组织,致诊断率低,而X线及CT影像无特异性。⑤目前尚无简便特异的诊断措施。所以对本病的诊断,除根据病史、体征外,还应借助于内镜、X线、B超、CT等检查综合分析。钡餐检查如病变较广泛则可能见到:①胃肠壁上多个大小不等的隆起透光影,结节大小从数毫米至数厘米,彼此相连或分散,其内粘膜面有浅糜烂或深溃疡;②由于肿瘤破坏了肌层,可使肠壁部分扩张,隆起的肿瘤相间致形态不规则,形成类似“雪地上指压痕”。对于B超发现胃肠壁不规则增厚,呈不均质回声,内腔狭窄,肠系膜有肿大淋巴结者,应疑本病。腔内B超能提高诊断率。内镜活检时部位要准确、深度适宜、多点取材。对可疑病例应积极手术探查。术中若发现有胃肠壁不规则增厚,浆膜僵硬而无肿块时,或有不好解释的腹水,应考虑本病。不能单凭术中淋巴结快速切片报告而排除诊断,而应切取可疑病变部位送检。本组术中2例淋巴结快速切片报告为反应性增生,而导致术中漏诊、误诊。一些在光镜下难以确诊的病例,免疫组化检查,能明确诊断,还可进一步分清T细胞或B细胞淋巴瘤,这对于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很有帮助。
, 百拇医药
恶性淋巴瘤的合理治疗应根据病理类型、临床分型、恶性程度、机体功能状态等情况制订周密的治疗计划。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不仅能切除病灶,预防出血、穿孔和梗阻等并发症,也有利于准确分期,明确病理类型[5]。胃恶性淋巴瘤首选胃大部切除术,同时作腹腔淋巴结清扫,尽量避免作全胃切除,如术后辅以化疗5年生存率可达65%。肠道恶性淋巴瘤以根治手术为主。Rackner[6]报告,肿瘤完全切除或未切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19%。本病对放疗敏感,术后放疗对侵犯血管周围或主要器官而不易切除的肿瘤尤为重要,但可能引起不易处理的放射性肠炎。该病化疗较复杂,CHOP方案是常用治疗方案,新近出现ProMACE-eyta BOM所谓第三代化疗方案,使CR率由45%~55%提高至56%~86%,特别是治疗高度恶性或复杂的恶性淋巴瘤有效。干扰素具有抗病毒、抑制细胞增殖、免疫调节和抗肿瘤作用,对本病有效,但治愈率低,可联合应用。中医药及全身支持治疗对保证病人放疗顺利进行,有较好作用。
参考文献
, 百拇医药
1 黄信孚.肿瘤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599
2 林本耀,欧阳涛.十二指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0:583
3 莫善兢主编.大肠癌.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86.452
4 孙曾一主编.恶性淋巴瘤.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209~217
5 胡国清,胡 耀.Ⅰ和Ⅱ期胃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综合治疗.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6,1:24
6 Rackner VL,Thirlby RC,Kyan JA.The role of surgery in multimodalhty therapy for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Am J Surg,1992,161:570
(19980518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