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物致静脉血栓形成12例分析
作者:陈卫华 罗祥华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院(郴州 423000)
关键词:安定药,强;氯氮平;副作用;血栓性静脉炎
湖南医学990224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国内报道尚少,现就本院发现的12例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0.3岁;精神分裂症4例,分裂样精神病8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11例,另1例为23年,均不吸烟。入院时体查均正常,心电图异常3例,其中1例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心血管病及血液病病史。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功能等均正常,病人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1.2 静脉血栓类型及特点
1.2.1 浅静脉血栓 共7例,其行程较长,范围较广,沿静脉方向呈分节状、条索状、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硬结,有压痛,皆无红热,直径约0.6~2.0 cm。
1.2.2 深静脉血栓 共5例,早期症状为患肢疼痛,行走不稳,严重时深静脉呈粗索状,疼痛,伴有受限部位高张性水肿和局部活动障碍、卵圆窝有压痛。双下肢水肿者3例,左下肢水肿2例。依血栓位置不同,水肿发生的界限部位亦不同,2例在膝关节上6 cm左右,3例在腹股沟下6 cm左右。
1.3 静脉血栓出现时间与用药的关系 使用氯丙嗪者11例,出现静脉血栓时间为第15天9例,第16天和第30天各1例。剂量100 mg/d和600 mg/d各1例,400~500 mg/d 9例。使用泰尔登1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平均剂量为175 mg/d,在用药后第4天出现,第6 天最明显。
, 百拇医药
1.4 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查 共2例,皆为浅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时间为46 s及39 s(玻片法),血液流变学检查为血球压积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超出正常值,实验室意见为微循环红血球聚集性增加。此2例病人无心血管病史,入院时各项检查均正常,用氯丙嗪剂量分别达400 mg/d和500 mg/d,用药后第15天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1.5 治疗与预后 出现血栓后停药者1例;更换药物者10例,其中换氯氮平者5例,换舒必利者5例;减药并合用氯氮平1例。行中西结合处理后,水肿在7~14 d变小、变软,并在1~2个月内消失者10例;3个月及6个月消失者各1例,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讨论
2.1 发病率 本院1989年3月至1997年12月收治4089例精神病人中血栓形成12例,发病率为0.29%,较文献报道为低[1],可能与本症少见,临床医生漏诊和未引起重视有关。
, http://www.100md.com
2.2 发病原因 本文12例用药以后出现静脉血栓,经停药、更换药物后逐渐恢复,其中2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证实了氯丙嗪可能使血液凝固素增加,促使血栓形成,本组1例在入院前2 d因自杀而服用过氯氮平100片(2.5 g),经抢救10 h后意识恢复,行动自如,入院体查无异常,用泰尔登后第4天开始出现行走不稳,第6天左下肢呈高涨性水肿,确诊为“静脉血栓形成”,立即停药后1周水肿明显缓解,1月后完全消失。笔者认为泰尔登可致静脉血栓形成,因为:①患者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与泰尔登在时间上有密切联系;②泰尔登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类似;③本组病例中换用和合用氯氮平共6例并不影响水肿等症状的消失。陆明康等[2]的研究亦未发现氯氮平对血液性质和凝血机制有影响。有人认为:发生静脉血栓形成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和药量无关。本组病例则与氯丙嗪有关,占91.6%,且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出现在第15~16天,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无关,可能与身体素质有关。一般认为,血栓形成的条件为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和血液性质改变。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改变了患者的血液成分使血流缓慢,造成血栓[3]。
, http://www.100md.com
2.3 预防措施 入院病人应常规查凝血时间,如发现改变应及时详细体查并调整或变更药物。对于40岁以上有心血管疾病和心电图改变者应慎用氯丙嗪和泰尔登;积极开展室内外活动,对不能活动者给予被动运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王祖承.精神药物副作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编印,1985.335~336
2 陆明康,侯希相,殷美莉,等.氯氮平主要副反应临床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71~74
3 武汉医学院主编.病理学病理解剖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6
(19981119 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院(郴州 423000)
关键词:安定药,强;氯氮平;副作用;血栓性静脉炎
湖南医学990224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静脉血栓形成国内报道尚少,现就本院发现的12例作一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例中,男9例,女3例,平均年龄40.3岁;精神分裂症4例,分裂样精神病8例。病程:6个月以内者11例,另1例为23年,均不吸烟。入院时体查均正常,心电图异常3例,其中1例有冠心病史,心电图示心肌缺血,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余无心血管病及血液病病史。血常规及出、凝血时间,肝功能等均正常,病人均口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 百拇医药
1.2 静脉血栓类型及特点
1.2.1 浅静脉血栓 共7例,其行程较长,范围较广,沿静脉方向呈分节状、条索状、凸出于皮肤表面的硬结,有压痛,皆无红热,直径约0.6~2.0 cm。
1.2.2 深静脉血栓 共5例,早期症状为患肢疼痛,行走不稳,严重时深静脉呈粗索状,疼痛,伴有受限部位高张性水肿和局部活动障碍、卵圆窝有压痛。双下肢水肿者3例,左下肢水肿2例。依血栓位置不同,水肿发生的界限部位亦不同,2例在膝关节上6 cm左右,3例在腹股沟下6 cm左右。
1.3 静脉血栓出现时间与用药的关系 使用氯丙嗪者11例,出现静脉血栓时间为第15天9例,第16天和第30天各1例。剂量100 mg/d和600 mg/d各1例,400~500 mg/d 9例。使用泰尔登1例,出现静脉血栓形成时的平均剂量为175 mg/d,在用药后第4天出现,第6 天最明显。
, 百拇医药
1.4 静脉血栓形成的实验室检查 共2例,皆为浅静脉血栓形成。凝血时间为46 s及39 s(玻片法),血液流变学检查为血球压积明显增高,纤维蛋白原超出正常值,实验室意见为微循环红血球聚集性增加。此2例病人无心血管病史,入院时各项检查均正常,用氯丙嗪剂量分别达400 mg/d和500 mg/d,用药后第15天出现血栓性静脉炎。
1.5 治疗与预后 出现血栓后停药者1例;更换药物者10例,其中换氯氮平者5例,换舒必利者5例;减药并合用氯氮平1例。行中西结合处理后,水肿在7~14 d变小、变软,并在1~2个月内消失者10例;3个月及6个月消失者各1例,皆为深静脉血栓形成。
2 讨论
2.1 发病率 本院1989年3月至1997年12月收治4089例精神病人中血栓形成12例,发病率为0.29%,较文献报道为低[1],可能与本症少见,临床医生漏诊和未引起重视有关。
, http://www.100md.com
2.2 发病原因 本文12例用药以后出现静脉血栓,经停药、更换药物后逐渐恢复,其中2例血液流变学检查证实了氯丙嗪可能使血液凝固素增加,促使血栓形成,本组1例在入院前2 d因自杀而服用过氯氮平100片(2.5 g),经抢救10 h后意识恢复,行动自如,入院体查无异常,用泰尔登后第4天开始出现行走不稳,第6天左下肢呈高涨性水肿,确诊为“静脉血栓形成”,立即停药后1周水肿明显缓解,1月后完全消失。笔者认为泰尔登可致静脉血栓形成,因为:①患者症状的出现和消失与泰尔登在时间上有密切联系;②泰尔登化学结构、药理作用与氯丙嗪类似;③本组病例中换用和合用氯氮平共6例并不影响水肿等症状的消失。陆明康等[2]的研究亦未发现氯氮平对血液性质和凝血机制有影响。有人认为:发生静脉血栓形成与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和药量无关。本组病例则与氯丙嗪有关,占91.6%,且引起的静脉血栓形成大多出现在第15~16天,与抗精神病药物的剂量无关,可能与身体素质有关。一般认为,血栓形成的条件为心血管内膜损伤,血流状态改变和血液性质改变。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改变了患者的血液成分使血流缓慢,造成血栓[3]。
, http://www.100md.com
2.3 预防措施 入院病人应常规查凝血时间,如发现改变应及时详细体查并调整或变更药物。对于40岁以上有心血管疾病和心电图改变者应慎用氯丙嗪和泰尔登;积极开展室内外活动,对不能活动者给予被动运动,以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参考文献
1 王祖承.精神药物副作用.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编印,1985.335~336
2 陆明康,侯希相,殷美莉,等.氯氮平主要副反应临床分析.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1,24:71~74
3 武汉医学院主编.病理学病理解剖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36
(19981119 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