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上颌窦炎31例报告
作者:尹昱祥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怀化 418000)
关键词:上颌窦炎;真菌感染
湖南医学990243 张 尹昱祥
近年来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日渐增多,临床容易误诊。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作者共诊治3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8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5(27~63)岁。病程3月至8年,均为单侧发病,同时累及同侧筛窦者2例。既往行上颌窦穿刺术者9例,曾行上颌窦鼻腔手术者3例。全身有真菌感染病史者8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主要症状与体征 28例涕中带血,5例鼻腔擤出腐肉样物。伴有头痛7例,面部胀痛5例,面部麻木4例。检查:中鼻甲水肿23例,合并中鼻道小息肉27例,中鼻道有黑色团块2例。
1.3 鼻窦CT 30例见上颌窦内有不均匀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17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12例有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吸收。
1.4 组织病理报告 曲霉菌21例,麦霉菌5例,黄曲霉菌3例,烟曲霉菌2例。
1.5 治疗与结果 手术消除病变,恢复鼻窦的通气引流。31例行上颌窦探查术,术中清除病灶及病变粘膜,保留正常粘膜。其中25例扩大自然开口,6例行下鼻道开窗引流。术中发现上颌窦腔有大量粘脓和黑色块状干酪样坏死18例,灰褐色矿渣样物8例,陶土样物5例。上颌窦粘膜肥厚16例,上颌窦粘膜息肉样变15例,术后均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0例术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上颌窦,5例用氟康唑注射液冲洗上颌窦。全部患者治愈,随访3月至2年,无复发。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本病特点 真菌存在于自然界中,因而很容易经空气吸入鼻腔,鼻窦而造成感染。真菌性上颌窦炎其致病菌以曲霉菌最多见,本组21例为曲霉菌感染,占67.7%,麦霉菌,黄曲霉菌次之。1986年Mugliston[1]等报道,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率约占慢性上颌窦炎的13%~28%。本病常发生于抵抗力低下,免疫缺陷或糖尿病、血液病患者及长期服用激素、抗生素或抗癌药物者,多系单侧受累。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约1∶3,可能系女性抵抗力比男性低所致。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真菌性上颌窦炎大多数病例有涕中带血,部分伴有头痛,面部胀痛,麻木,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本病X线片表现与慢性上颌窦炎相似。鼻窦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实用价值。本组30例(96.8%),CT显示上颌窦有高密度边界清楚的肿块,阴影内有不规则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这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特点,也是与一般炎症鉴别的要点。钙化系坏死菌区钙盐及铁结合的产物所致[2]。12例(38.7%)伴有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吸收。可与恶性占位性病变相区别。因此根据病史有涕血,或涕中有豆渣样、腐肉样物或黑色团块;检查中鼻道有小息肉、中鼻甲水肿;同时结合CT特点来诊断。
, 百拇医药
2.3 治疗 真菌性上颌窦炎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清除病变,保留正常粘膜,扩大窦腔自然开口或下鼻道开窗,同时配合以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由于真菌感染是很顽固的疾病,在症状消失后,还需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 方 瑜.真菌性鼻窦炎18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9):423
2 鲍 玲,李素梅,宋昌湘.鼻腔与鼻窦曲霉菌病27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9):418
(19971207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怀化 418000)
关键词:上颌窦炎;真菌感染
湖南医学990243 张 尹昱祥
近年来真菌性上颌窦炎发病日渐增多,临床容易误诊。1991年7月至1997年7月,作者共诊治31例真菌性上颌窦炎。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例中,男8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5(27~63)岁。病程3月至8年,均为单侧发病,同时累及同侧筛窦者2例。既往行上颌窦穿刺术者9例,曾行上颌窦鼻腔手术者3例。全身有真菌感染病史者8例。
, http://www.100md.com
1.2 主要症状与体征 28例涕中带血,5例鼻腔擤出腐肉样物。伴有头痛7例,面部胀痛5例,面部麻木4例。检查:中鼻甲水肿23例,合并中鼻道小息肉27例,中鼻道有黑色团块2例。
1.3 鼻窦CT 30例见上颌窦内有不均匀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17例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12例有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吸收。
1.4 组织病理报告 曲霉菌21例,麦霉菌5例,黄曲霉菌3例,烟曲霉菌2例。
1.5 治疗与结果 手术消除病变,恢复鼻窦的通气引流。31例行上颌窦探查术,术中清除病灶及病变粘膜,保留正常粘膜。其中25例扩大自然开口,6例行下鼻道开窗引流。术中发现上颌窦腔有大量粘脓和黑色块状干酪样坏死18例,灰褐色矿渣样物8例,陶土样物5例。上颌窦粘膜肥厚16例,上颌窦粘膜息肉样变15例,术后均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治疗。其中10例术后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上颌窦,5例用氟康唑注射液冲洗上颌窦。全部患者治愈,随访3月至2年,无复发。
, 百拇医药
2 讨论
2.1 本病特点 真菌存在于自然界中,因而很容易经空气吸入鼻腔,鼻窦而造成感染。真菌性上颌窦炎其致病菌以曲霉菌最多见,本组21例为曲霉菌感染,占67.7%,麦霉菌,黄曲霉菌次之。1986年Mugliston[1]等报道,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率约占慢性上颌窦炎的13%~28%。本病常发生于抵抗力低下,免疫缺陷或糖尿病、血液病患者及长期服用激素、抗生素或抗癌药物者,多系单侧受累。本组病例女性多于男性,男女比约1∶3,可能系女性抵抗力比男性低所致。
2.2 诊断与鉴别诊断 真菌性上颌窦炎大多数病例有涕中带血,部分伴有头痛,面部胀痛,麻木,易误诊为恶性肿瘤或其他疾患。本病X线片表现与慢性上颌窦炎相似。鼻窦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很有实用价值。本组30例(96.8%),CT显示上颌窦有高密度边界清楚的肿块,阴影内有不规则斑片状或点状钙化影。这是真菌性上颌窦炎的CT特点,也是与一般炎症鉴别的要点。钙化系坏死菌区钙盐及铁结合的产物所致[2]。12例(38.7%)伴有上颌窦内侧壁膨胀性骨质吸收。可与恶性占位性病变相区别。因此根据病史有涕血,或涕中有豆渣样、腐肉样物或黑色团块;检查中鼻道有小息肉、中鼻甲水肿;同时结合CT特点来诊断。
, 百拇医药
2.3 治疗 真菌性上颌窦炎常以手术治疗为主,清除病变,保留正常粘膜,扩大窦腔自然开口或下鼻道开窗,同时配合以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治疗。术后使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由于真菌感染是很顽固的疾病,在症状消失后,还需密切随访。
参考文献
1 方 瑜.真菌性鼻窦炎18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9):423
2 鲍 玲,李素梅,宋昌湘.鼻腔与鼻窦曲霉菌病27例报告.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2(9):418
(19971207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