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作者:刘英 邓小梅
单位: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637000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71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84-02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痛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是抗癫痫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有关激素治疗,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院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提取我院1985年至1998年三叉神经痛住院病历80份,按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筛选出30例,经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员入院后即予卡马西平0.1tid,合并大仑丁0.1tid,维生素B12 1mg肌注一日一次。对照组仅给予此法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天即给予强的松20mg口服一日一次。两周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下表。
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小剂量强的松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有效。
两组治疗情况 疗效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
例数
%
显效
15
50
10
33.3
有效
11
36.6
9
30
无效
4
13.3
11
36.6
总有效
26
86.6
63.3
注:x2=4.36 P<0.05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1],发作部位可能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传统的治疗是大仑丁、卡马西平、氯硝安定等抗癫痫药物治疗,而用激素治疗国内罕见报道。近年来,有作者经过大量的手术实践证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桥脑入口处90%以上均有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在三叉神经后根上,使神经根局部产生脱髓鞘变化[1],而三叉神经疼痛发作时频繁地异常放电,也会使神经纤维水肿。因此,我们采用了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由于强的松具有抗炎性水肿、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减轻脱髓鞘程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炎症和水肿[2]。结果显示,强的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除2例出现兴奋、眠差外,未见其他副反应。可见强的松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观察。早期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避免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87
2 刘锡明,等.内科学讲座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6
(收稿日期:1999-03-20), http://www.100md.com
单位:南充精神卫生中心 637000
关键词:
川北医学院学报/990271文章编号:1005-3697(1999)02-0084-02 中图分类号:R745.1+1 文献标识码:A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科常见痛性疾病,传统的治疗是抗癫痫药物治疗,但疗效不甚满意。有关激素治疗,国内罕见报道。现将我院采用小剂量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提取我院1985年至1998年三叉神经痛住院病历80份,按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筛选出30例,经实验室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头颅CT等检查,均证实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1.2 治疗方法 两组病员入院后即予卡马西平0.1tid,合并大仑丁0.1tid,维生素B12 1mg肌注一日一次。对照组仅给予此法治疗,治疗组在入院当天即给予强的松20mg口服一日一次。两周后观察疗效。
2 结果
治疗结果见下表。
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P<0.05,说明小剂量强的松对三叉神经痛治疗有效。
两组治疗情况 疗效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
例数
%
显效
15
50
10
33.3
有效
11
36.6
9
30
无效
4
13.3
11
36.6
总有效
26
86.6
63.3
注:x2=4.36 P<0.05
3 讨论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感觉性癫痫样发作[1],发作部位可能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传统的治疗是大仑丁、卡马西平、氯硝安定等抗癫痫药物治疗,而用激素治疗国内罕见报道。近年来,有作者经过大量的手术实践证实,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在三叉神经桥脑入口处90%以上均有异行扭曲的血管压迫在三叉神经后根上,使神经根局部产生脱髓鞘变化[1],而三叉神经疼痛发作时频繁地异常放电,也会使神经纤维水肿。因此,我们采用了强的松治疗三叉神经痛。由于强的松具有抗炎性水肿、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能减轻脱髓鞘程度,改善神经传导功能,减轻炎症和水肿[2]。结果显示,强的松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除2例出现兴奋、眠差外,未见其他副反应。可见强的松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观察。早期应用可减少抗癫痫药物用量,避免毒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史玉泉,等.实用神经病学.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87
2 刘锡明,等.内科学讲座9.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536
(收稿日期:1999-03-20),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