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超低位切除吻合治疗直肠下段癌
作者:黄若磊 郑长森
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外科(福州 350001)
关键词:直肠癌,超低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990229 随着近年来临床和病理研究的进展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各种保肛手术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外科医师的重视。对距齿状线>5cm的癌肿,Dixon手术(包括使用吻合器)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距齿状线3~5cm的癌肿,是否保肛还有争议。我科自1993年10月~1998年10月行经腹、肛门直肠超低位切除吻合治疗直肠下段癌12例,获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5.2岁(27~78岁)。癌肿均位于直肠下段,其下缘距齿状线3~5cm。
, http://www.100md.com
1.2 肿瘤分期及病理
本组Dukes A期5例,B期5例,C期2例。
原发灶肿瘤直径<2cm者6例,2~4cm6例。组织学分型为高分化5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1例。其中仅2例发现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发现有瘤栓。
1.3 手术方法与结果 腹部手术方法及切除范围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游离直肠达肛提肌水平,经肛门充分暴露肛管,于齿状线上方0.5~1cm 处环形切开肛管粘膜向上剥离至肛门内括约肌上缘(约齿状线上1~1.5cm处)切断肠壁,将结肠上切端无张力地牵至肛管经肛门吻合。切下之标本术中作冰冻病理检查以保证下切端无肿瘤残留。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天。
切除的直肠下切端距肿瘤下缘(无牵拉)均>3cm,无癌残留。
, 百拇医药
1.4 随访 12例随访3个月~5年,其中7例>3年,均无瘤生存。肛门排便功能:术后1个月内有轻度排便障碍,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便频(3~4次/d)及残便感。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每日排便1~2次,无失禁。
2 讨 论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依据
近年来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表明,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主要向上,少数有侧方扩散,而侧方扩散是沿直肠侧韧带而不是肛提肌上缘[1]。因此清除淋巴转移不必切除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大部分直肠癌无远端浸润,少数有远端浸润者也多在0.5~1cm以内,切除远端2~3cm肠壁即已足够[2]。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报告已证实,对于癌肿下缘距齿状线>3cm无论属Dukes哪一期的直肠癌进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其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Miles手术无差异,有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2,3]。
, http://www.100md.com
由于保留了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从而保留了控制排便功能。另外由于保留了齿状线上方0.5~1cm的移行上皮而保证了排便感觉功能。因此术后短期内均可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使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提高。本组全部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理想的排便功能,结果令人满意。
2.2 本手术的优点及适应证
经腹、肛门直肠超低位切除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与Miles手术有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2)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3)经腹及肛门联合切除吻合暴露良好,操作简单,肿瘤远端切除范围准确;(4)并发症少;(5)使部分经腹手工或使用吻合器吻合失败后齿状线上肠管残留<1.5cm的患者免作人工肛门。
本手术适应于,(1)癌肿下缘距齿状线3~5cm高分化及中分化而无周围广泛浸润的低位直肠癌;(2)Dixen手术因种种原因吻合失败的患者。
, 百拇医药
2.3 手术注意要点
2.3.1 足够的切除范围 癌肿上方的淋巴组织清扫必须彻底,包括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的切除,及其系膜淋巴组织的清除,以及左结肠动脉干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组织的清除。同时不能忽略侧方淋巴组织的清扫,包括侧韧带及直肠下段周围脂肪淋巴组织的切除,必要时清扫髂内动脉周围淋巴组织。癌肿上方必须切除>15cm肠管,而远端必须切除>2cm的正常肠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游离了下段直肠,肠管有所延长,在无牵拉状况下往往可保证距肿瘤下缘>3cm的切除范围。
2.3.2 保证上切端良好的血供和无张力 为确保左半结肠的血运,应尽可能保留左结肠动脉,如需切除左结肠动脉主干,则需注意保护边缘动脉弓及肠系膜上、下动脉之间的交通支。游离降结肠,必要时游离结肠脾曲,使近切端肠管能无张力不扭转地牵至肛管吻合。
2.3.3 保留肛提肌、肛门括约肌及齿状线上方的移行上皮,以保证术后的正常排便控制和感觉功能。
, 百拇医药
2.3.4 肛管的充分暴露和手术操作 充分扩肛>5cm,肛门周围皮肤用缝线与远方皮肤(约8cm)放射性地缝合牵拉6针,使肛管充分暴露以便手术操作。齿状线上方0.5~1cm粘膜下注射1∶10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溶液,用电刀环形切开彻底止血,保证良好的解剖层次,剥除粘膜至肛门内括约肌上缘,切断下端肠壁。
2.3.5 减少局部污染及保持通畅 注意术前肠道准备,保证肠道清洁,游离直肠下段后上钳阻断肿瘤下方肠管,用生理盐水和稀碘伏液灌洗肛管及直肠下端,减少污染。经肛旁盆腔引流防治盆腔感染和吻合口漏。此外,术中扩肛必须充分,使肛门括约肌在术后数天内暂时麻痹,保持肛门口的通畅,减少吻合口部的粪便潴留造成的污染和压力,确保吻合口的顺利愈合。
参考文献
1 邱辉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现况.中华肛肠病杂志,1997;17
(6):26
2 黄庭,王正康.腹部外科新手术.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94~96
3 郁宝铭.949例直肠中下段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17
(收稿:1999-02-23 修回:1999-03-28), http://www.100md.com
单位:福建省立医院外科(福州 350001)
关键词:直肠癌,超低位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990229 随着近年来临床和病理研究的进展及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面,各种保肛手术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临床外科医师的重视。对距齿状线>5cm的癌肿,Dixon手术(包括使用吻合器)已得到广泛应用。而距齿状线3~5cm的癌肿,是否保肛还有争议。我科自1993年10月~1998年10月行经腹、肛门直肠超低位切除吻合治疗直肠下段癌12例,获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53±5.2岁(27~78岁)。癌肿均位于直肠下段,其下缘距齿状线3~5cm。
, http://www.100md.com
1.2 肿瘤分期及病理
本组Dukes A期5例,B期5例,C期2例。
原发灶肿瘤直径<2cm者6例,2~4cm6例。组织学分型为高分化5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1例。其中仅2例发现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未发现有瘤栓。
1.3 手术方法与结果 腹部手术方法及切除范围与Miles手术基本相同,游离直肠达肛提肌水平,经肛门充分暴露肛管,于齿状线上方0.5~1cm 处环形切开肛管粘膜向上剥离至肛门内括约肌上缘(约齿状线上1~1.5cm处)切断肠壁,将结肠上切端无张力地牵至肛管经肛门吻合。切下之标本术中作冰冻病理检查以保证下切端无肿瘤残留。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4天。
切除的直肠下切端距肿瘤下缘(无牵拉)均>3cm,无癌残留。
, 百拇医药
1.4 随访 12例随访3个月~5年,其中7例>3年,均无瘤生存。肛门排便功能:术后1个月内有轻度排便障碍,表现为排便时间延长,便频(3~4次/d)及残便感。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每日排便1~2次,无失禁。
2 讨 论
2.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依据
近年来的临床和病理研究表明,直肠下段癌的淋巴转移主要向上,少数有侧方扩散,而侧方扩散是沿直肠侧韧带而不是肛提肌上缘[1]。因此清除淋巴转移不必切除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大部分直肠癌无远端浸润,少数有远端浸润者也多在0.5~1cm以内,切除远端2~3cm肠壁即已足够[2]。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的报告已证实,对于癌肿下缘距齿状线>3cm无论属Dukes哪一期的直肠癌进行保留肛门括约肌的手术,其5年生存率及局部复发率与Miles手术无差异,有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2,3]。
, http://www.100md.com
由于保留了提肛肌和肛门括约肌,从而保留了控制排便功能。另外由于保留了齿状线上方0.5~1cm的移行上皮而保证了排便感觉功能。因此术后短期内均可恢复正常的排便功能,使术后的生活质量得以大大提高。本组全部病例均在术后3个月内恢复理想的排便功能,结果令人满意。
2.2 本手术的优点及适应证
经腹、肛门直肠超低位切除吻合治疗低位直肠癌术式具有以下优点:(1)与Miles手术有同样良好的治疗效果;(2)保留正常的排便功能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3)经腹及肛门联合切除吻合暴露良好,操作简单,肿瘤远端切除范围准确;(4)并发症少;(5)使部分经腹手工或使用吻合器吻合失败后齿状线上肠管残留<1.5cm的患者免作人工肛门。
本手术适应于,(1)癌肿下缘距齿状线3~5cm高分化及中分化而无周围广泛浸润的低位直肠癌;(2)Dixen手术因种种原因吻合失败的患者。
, 百拇医药
2.3 手术注意要点
2.3.1 足够的切除范围 癌肿上方的淋巴组织清扫必须彻底,包括直肠上动脉、乙状结肠动脉根部的切除,及其系膜淋巴组织的清除,以及左结肠动脉干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组织的清除。同时不能忽略侧方淋巴组织的清扫,包括侧韧带及直肠下段周围脂肪淋巴组织的切除,必要时清扫髂内动脉周围淋巴组织。癌肿上方必须切除>15cm肠管,而远端必须切除>2cm的正常肠管。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游离了下段直肠,肠管有所延长,在无牵拉状况下往往可保证距肿瘤下缘>3cm的切除范围。
2.3.2 保证上切端良好的血供和无张力 为确保左半结肠的血运,应尽可能保留左结肠动脉,如需切除左结肠动脉主干,则需注意保护边缘动脉弓及肠系膜上、下动脉之间的交通支。游离降结肠,必要时游离结肠脾曲,使近切端肠管能无张力不扭转地牵至肛管吻合。
2.3.3 保留肛提肌、肛门括约肌及齿状线上方的移行上皮,以保证术后的正常排便控制和感觉功能。
, 百拇医药
2.3.4 肛管的充分暴露和手术操作 充分扩肛>5cm,肛门周围皮肤用缝线与远方皮肤(约8cm)放射性地缝合牵拉6针,使肛管充分暴露以便手术操作。齿状线上方0.5~1cm粘膜下注射1∶100000的肾上腺素盐水溶液,用电刀环形切开彻底止血,保证良好的解剖层次,剥除粘膜至肛门内括约肌上缘,切断下端肠壁。
2.3.5 减少局部污染及保持通畅 注意术前肠道准备,保证肠道清洁,游离直肠下段后上钳阻断肿瘤下方肠管,用生理盐水和稀碘伏液灌洗肛管及直肠下端,减少污染。经肛旁盆腔引流防治盆腔感染和吻合口漏。此外,术中扩肛必须充分,使肛门括约肌在术后数天内暂时麻痹,保持肛门口的通畅,减少吻合口部的粪便潴留造成的污染和压力,确保吻合口的顺利愈合。
参考文献
1 邱辉忠.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现况.中华肛肠病杂志,1997;17
(6):26
2 黄庭,王正康.腹部外科新手术.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6:94~96
3 郁宝铭.949例直肠中下段癌的外科治疗.中华外科杂志,1992;30:417
(收稿:1999-02-23 修回:1999-03-28),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