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22517
腰椎间盘膨隆
http://www.100md.com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唐科1 欧阳甲2

    单位:唐科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骨科 710054 陕西省西安市;欧阳甲 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科

    关键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990218 腰椎间盘膨隆(bulging disk )是腰椎间盘退变的结果之一。 1936 年Hampton和Robinson将腰椎脊髓造影应用于腰椎退行性变患者,腰椎间盘膨隆开始受到人们的注意。近年来随着CT、MRI广泛应用于临床, 腰椎间盘膨隆的检出率明显提高,人们已从解剖学、病理学、临床学角度对其有了较深刻的了解。

    1 椎间盘的解剖及生化特点

    椎间盘由软骨终板、纤维环(anulus fibrosis)及髓核(nucleus pulposus)三部分组成。软骨终板于椎体上下各一,平均厚度1mm,位于骺环之内, 出生时包含有许多微血管,成人后为人体最大无血管结构,然而仍保持着活跃的代谢,是椎体海绵质主要渗透和弥散的部位。所以软骨终板是髓核与椎体间生物力学及物质代谢的界面〔1〕。纤维环作为髓核的局限性囊袋,其胶原纤维短而结实,后方较薄弱。纤维环由外层、中层和内层纤维组成,其各层成份和排列方式有明显差别,Ⅰ型胶原在纤维环外层占优势,Ⅱ型胶原在纤维环内层及髓核较多。细胞排列与各层的纤维环方向一致,外层纤维环为梭形细胞,内层纤维环为类软骨样圆形细胞。中、外层通过Sharpey纤维连于骺环,内层进入髓核并与其细胞间质相连,整个纤维环呈同心圆形层状排列〔2〕。髓核为胚胎时期脊索的残留物,由分散于细胞间基质内的软骨样细胞组成,其间有胶原纤维网,覆以粘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各层胶原纤维以粘多糖、硫酸软骨素结合,增强了髓核与水的结合能力,具有抗压并使髓核负荷重新分布的作用。因此,椎间盘具有联合椎体、减轻震荡的功能。随着年龄增长,髓核内水份逐渐减少,纤维环弹性和张力减弱,椎间盘功能逐渐衰退,出现一系列退行性改变。
, 百拇医药
    2 腰椎间盘膨隆的形成和转归

    腰椎间盘膨隆的形成是生理性退变和外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 生理性退变一般始于20~30岁,可能从软骨终板开始〔1〕。表现为软骨终板变薄且不完整,其结果首先是纤维环失去附着点而变薄弱,其次是失去透明膜作用,因而促进了纤维环和髓核的变性和退变。随着年龄增长,髓核内水分逐渐减少,蛋白多糖丢失,髓核干燥,逐渐为纤维组织和软骨细胞所代替。纤维环的变性早于髓核。纤维环虽甚坚固,但剧烈运动可引起邻层纤维交叉处互相磨擦,导致纤维变性和透明性变,纤维环由内向外发生环状、横断状、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椎间盘对称性广泛膨出,超出椎体软骨板边缘〔3、4〕

    膨隆的椎间盘,根据所处状态和外界作用的不同,可向以下四个方向发展:(1) 膨隆的腰椎间盘具有自限性,在不受外来因素作用下可慢性退变发展,呈现长期膨隆的状态〔5〕。(2)在某些因素(如外伤)作用下, 椎间盘变性不均匀、不对称,纤维环可发生部分区域全层断裂,髓核由裂隙中突出,顶着未断裂的后纵韧带呈一丘状突起,即腰椎间盘突出。若后纵韧带破裂,髓核可突入椎管;若纤维环或髓核撕裂,脱落的碎片可进入椎管呈游离状。这些都可挤压或刺激神经根而产生症状,即腰椎间盘脱出症。(3)广泛膨出与局部突出不同,随着退变进一步发展和椎间盘内容物的丢失,椎间盘逐渐变窄而成为椎体之间的薄层纤维组织,而椎间上、下椎体骨相应发生致密和硬化,发展成为腰椎间盘吸收综合征〔6〕。(4)当椎体受到外力冲击或所受压力加大时,变性的软骨终板发生破裂,髓核可通过裂隙疝入骨内,在椎体内形成软骨结节,即Schmorl's结节。
, 百拇医药
    3 腰椎间盘膨隆的病理学

    尸检发现〔5、7、8〕,膨隆的椎间盘呈棕色或棕褐色,形态不整,结构不清,间盘内部可见条数不同、大小不一的裂隙,部分有囊性腔隙。纤维环后部弧形曲度消失,纤维环和髓核分界不清,间盘广泛性地超出椎体软骨终板边缘,后纵韧带有轻度掀起,未见髓核局部突出。镜检:髓核崩解,髓核碎块周边有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聚集,中、内层纤维环多处断裂,断裂方向多与纤维环排列方向垂直,仅外层纤维完整,纤维环后部纤维束排列呈横置的“V”形。

    纤维环断裂和髓核碎裂是椎间盘膨隆的病理基础。Willians等〔9〕通过组织学与CT 对照研究观察到:膨隆的间盘存在髓核碎裂和内层纤维环断裂。Bozzao、Yu等〔5、8〕研究发现纤维环膨隆与纤维环断裂有关。断裂可分为环状、横断状及放射状,当膨隆指数>2.5%时,84%的间盘纤维环会出现放射状裂隙。放射状裂隙是椎间盘膨隆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纤维环发生放射状裂隙时,椎间隙变窄,髓核失水变性。Lee等〔10〕认为膨隆间盘纤维环完整。但多数研究〔3~5、7〕证实,椎间盘膨隆时纤维环内、中层多处较均匀地断裂,外层完整,间盘呈同心性扩大并超出软骨终板边缘,没有髓核物质局部突出。这与椎间盘突出明显不同,突出时纤维环局部全层断裂,髓核物质突出。
, http://www.100md.com
    4 腰椎间盘膨隆的临床意义

    椎间盘膨隆被认为是椎间盘随年龄增大长期退变的结果,常不引起临床症状〔11〕,所以一直不受临床重视。40岁以上的个体脊髓造影中常见椎间盘膨隆的存在〔9〕,随着CT、MRI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椎间盘膨隆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发现了许多无症状膨隆者。Powell〔12〕对138例40岁以上无症状妇女行MRI检查,结果31%受检者至少有一个椎间隙间盘膨隆。Paajanen〔13〕经MRI研究表明,35%的无症状者存在椎间盘膨隆。

    但是,纤维环表层的纤维及后纵韧带接受窦椎神经返支的支配,纤维环断裂及受髓核压迫,将使患者产生腰骶部及臀部疼痛。并且,当间盘膨隆时,椎间盘高度下降,椎间隙变窄,可致相对应间隙小关节套叠移位,增生肥大,黄韧带皱缩肥厚,甚至椎体不稳等,这些因素互为因果,均可引起下腰痛或腿痛。
, 百拇医药
    当膨隆广泛、严重时,可向后压迫硬膜囊,或将神经根挤向外侧狭小的侧隐窝内,产生类似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腰椎间盘膨隆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它退变结构并存于同一椎体的同一间隙或不同间隙。当间盘膨隆和突出并存于同一椎间隙时称之为间盘膨隆伴突出。腰椎间盘膨隆是继发性椎管狭窄的因素之一,在膨隆的基础上,伴随其它退变结构(如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黄韧带肥厚等)的存在,常使硬膜囊或/和神经根受压,引起类似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5 腰椎间盘膨隆的影像学表现〔3、4、14、15〕

    (1)腰椎平片有助于腰椎间盘膨隆的诊断,X线征像主要包括:椎间隙变窄、腰椎生理前凸减小等。(2)脊髓造影侧位像上,椎间隙水平造影剂柱前缘凹陷,其深度<2mm; 正位像上,椎间隙水平造影剂密度均匀减低,呈“幕帘状”,神经根大多充盈。动态脊髓造影有助于膨隆和突出的鉴别诊断:膨隆的纤维环在伸展位时明显增大,即“拿破仑帽”状压迹影加深;在屈曲位时,“拿破仑帽”状压迹影变浅或消失。而突出和脱出在屈伸位动态观察时“拿破仑帽”状压迹影大小无明显变化。(3)CT为椎间盘膨隆的诊断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手段,主要征像为:椎间盘均匀一致地向四周膨出,超出椎体软骨板边缘,硬膜囊前缘呈平直或凸向后方的弧形压迹。CTM 能够清楚地显示硬膜囊和神经根是否受压,以及受压的程度、与膨隆的关系等。动态CTM 检查时可见:屈曲位时盘黄间隙>伸直位盘黄间隙。(4)椎间盘造影时可见椎间盘失去了正常的棉团状、分叶状结构,呈不规则、裂纹状形态改变。间盘造影CT检查时可见造影剂向后均匀一致地充盈,到达纤维环边缘或超过椎体软骨板边缘。(5)MRI以其高对比度、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及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的特点,目前被认为是诊断腰椎间盘膨隆的理想方法。MR影像上可见间盘信号不均匀减低,以髓核减低明显,髓核与纤维环分界不清,间盘呈同心性扩大,超出椎体软骨板边缘。矢状面还可见变性的椎间盘向后膨出,其后方的正常直条状低信号影呈现出凸面向后的弧形改变,这一现象T2加权像比T1加权像更明显。横切面表现为光滑的对称性膨出,硬膜囊前缘和两侧椎间孔可见光滑、对称的轻度压迹。
, 百拇医药
    6 腰椎间盘膨隆的治疗

    部分腰椎间盘膨隆者因其腰腿痛症状明显,常需治疗。非手术治疗是本病的基本疗法,包括卧床休息、痛点封闭、骶管封闭、理疗、牵引、针灸、推拿按摩等,约80%~90%患者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好转或治愈〔5、16〕。Bozzao等〔5〕报道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退变824例,平均随访2年,优良率80.5%,其中椎间盘膨隆者326例,优良率92.5%。一些作者〔17〕认为腰椎间盘膨隆是经皮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最佳适应证;一些作者〔18〕认为化学溶核疗法效果良好。许多作者将其归类于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有限性椎板切除减压术,效果优良。这是由于后路减压后,受压的硬膜囊、神经根有了可逃逸的空间,故症状减轻或消失。徐荣明等〔19〕治疗腰椎间盘膨隆症11例,手术切除膨隆组织,11例中的8例术后平均随访2年8个月, 效果优良。

    7 小结
, http://www.100md.com
    腰椎间盘膨隆是腰椎间盘长期退变的结果之一。椎间盘退变时,髓核失水和纤维化,纤维环中、内层发生环状、横断状、放射状裂隙,纤维环松弛,弹性降低,椎间盘向四周对称性广泛膨出,超出椎体软骨板的边缘。椎间盘膨隆可不引起临床症状,但当膨隆严重或与其它相关退变结构协同作用时,可压迫硬膜囊,推挤神经根,引起腰腿痛等症状。影像学检查对腰椎间盘膨隆的诊断作用重大。腰椎间盘膨隆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有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处,应引起注意。

    8 参考文献

    1 Modic MT,Masaryk TJ,Ross JS,et al.Radiology,1988,168:177.

    2 Yu S,Haughton VM,Rosenbau AE,et al.Radiol Clin North Am,1991,4:691.

    3 Modic MT,Ross JS.Orthop Clin North Am,1991,22:283.
, http://www.100md.com
    4 Yu S,Haughton VM,Sether LA,et al.Radiology,1988,169:761.

    5 Bozzao AB,Gallucci M,Masciocchi C,et al.Radiology,1992,185:135.

    6 Crock HV.Clin Orthop,1976,115:109.

    7 Tertti M,Janen HP,Laato M,et al.Spine,1991,16:629.

    8 Yu S,Sether LA,Peter SP,et al.AJNR,1988,98,9:367.

    9 Williams AL,Haughton VM,Meyer GA,et al.Radiology,1982,142:403.
, http://www.100md.com
    10 Lee SH,Coleman PE,Hahu FT.Radiol Clin North Am,1988,26:949.

    11 Kieffer SA,Sherry RG,Wellenstein DE,et al.AJR,1982,138:709.

    12 Powell MC,Wilson M,Szypryt P,et al.Lancet,1986,13:1366.

    13 Paajanen H,Erkintalo M,Kuusela BT,et al.Spine,1989,14:982.

    14 Penning L, Willmink JT.Spine,1987,12:488.

    15 Kapila A,Chakeres DW.Radiology,1986,160:265.
, 百拇医药
    16 Saal JA,Saal JS,Herzog RJ.Spine,1990,15:683.

    17 Hijikata SH.Clin Orthop,1989,238:9.

    18 Nordby EJ.Clin Orthop,1986,206:18.

    19 徐荣明,陈其荣,赵凯.骨与关节损伤杂志,1992,7:224.

    (因篇幅所限,参考文献省略文题)

    收稿日期:1997-06-12 修回日期:1998-02-16, 百拇医药(唐科1 欧阳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