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外科杂志》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1875
重视抗生素在外科临床上的合理应用
http://www.100md.com 《临床外科杂志》 1999年第2期
     作者:史海安

    单位:430071 武汉,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关键词:

    临床外科杂志990201 抗生素在外科临床上应用已有大半个世纪,随着抗生素不断更新换代,微生物也不断产生耐药性和出现菌种变化,使原来有高效的抗生素变成了低效或无效,出现难治的现象,原因是医院内感染严重和对抗生素基础药理不熟或由于某些原因不采用合理的序贯疗法而是以药价愈高愈好的观点造成滥用或乱用的严重后果,为此综合本期来稿有三点值得再论。

    一、掌握预防性用药准则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应该是当清洁手术→污染手术,局部或全身还没有微生物侵袭机体时应用。因此预防性用药应在可能发生感染前半小时,如手术前麻醉时,如果手术时间超过2~3小时方可另给一次剂量,术后可继续给予2~3次剂量,一般用药不超过48小时。以结肠手术为例,术前三天口服抗肠道感染菌属药物或用药灌肠,术后感染率则下降至3%以下;除了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用于结肠切除之外,如果预防性手术在术后并无感染,仍需持续给药,这还是属预防性用药范围。如置换关节、瓣膜等,如已有感染仍需继续用药则属治疗性用药。这个概念作为提高手术疗效已被WHO所推荐。
, 百拇医药
    二、重视特殊类型病人的用药 老年、小儿、妊娠、过度消瘦、肥胖、过敏体质等特殊类型的病人应用抗生素时应该谨慎。在临床上已见到老年、小儿应用过量链霉素、庆大霉素引起听神经及肾功能受损的报告,妊娠病人应用诺喹酮类药物引起流产及婴儿关节畸形的报告,甚至因作青霉素皮肤试验时造成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也有报告。过度消瘦病人营养不良或用药前就有一个器官功能不全(如肝或肾),或过度肥胖病人是采用预防性或治疗性用药,单一剂量或联合用药,都要慎重考虑。最佳的方案是按体重计算加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而定,疾病早期经验用药可作暂时性的但不可在已对厌氧菌或需氧菌用药时,仅用1~2天后未见效即更换另一种,对于治疗性用药应该观察96小时以上无效再更换。有效的也不应持续两周以上(结核病除外),有的急性炎症一直用到炎症消失,病情好转治疗还不停药直到出院有达34天者,是忘记停药抑或是新的“论点”,值得注意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也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

    三、必须合理开展联合用药 一般感染原则上采用单一抗生素或敏感窄谱抗生素是较为理想的方法,然而多未经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或经验用药,因此常以联合用药以期达到协同互补的作用,如厌氧与需氧菌混合感染可用氨基糖甙类加灭滴灵,治疗结核病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好,如优立新、舒普深等都是两种以上合成的抗生素,泰能是西司他丁抑制肾酶对伊米配能的降解发挥强大的广谱抗菌作用,联合应用的目的主要是达到协同或累加作用,决不可发生拮抗作用,然而有的临床医师由于对药理认识不清,使用不合理形成无效联合,如青霉素与氨苄西林联用(耐药率高)。头孢与大环内脂类联用(发生拮抗)。三联四联的应用造成菌群失调(负反应大),增加了二重感染。

    总之,抗生素在外科临床上的应用是外科治疗重要方法之一,但绝不能替代外科治疗原则,随着细菌的变异和耐药性增强,未来的新型抗生素会不断推出并应用于临床,这也是对外科医师的基本功的考验。我们能正确掌握使用抗生素的指征,就能使抗生素的应用达到高效合理。

    收稿日期:1999-01-1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