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微循环》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32770
严重烧伤患儿足甲襞微循环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http://www.100md.com 《中国微循环》 1999年第2期
     作者:张庆富 翟君鹤 王新亭 周慧敏

    单位:张庆富 翟君鹤 063000 唐山,河北省烧伤研究所;王新亭 中国人民解放军52829部队医院;周慧敏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唐山工人医院

    关键词:儿童;烧伤;足甲襞;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990211 【摘要】 目的 探讨大鼠烫伤前后痛阈变化及旋转磁场对其的影响,为临床广泛应用磁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行为测痛方法,首先测定大鼠正常痛阈,再制备Ⅱ°烫伤模型,分别测定烫伤后与磁疗后的痛阈。结果 大鼠烫伤后1~2小时及1周的痛阈均降低,磁疗1周后痛阈又升高。经t检验,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还发现磁疗组比对照组创面愈合快、无感染。结论 磁疗参与了烫伤时的镇痛,并可促进创面愈合、水肿及渗出吸收、炎症消散,因此磁疗可以作为烫伤时镇痛、促进创面愈合的辅助疗法。

    目前磁疗已广泛应用于家庭和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但磁疗对烫伤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文旨在探讨大鼠烫伤前后的痛阈变化及旋转磁场对镇痛和创面愈合的治疗意义。
, 百拇医药
    材料与方法

    取健康纯系Wistar雄性大鼠24只,体重200~240g。实验前稳定饲养1周。随机分为对照组(n=12)和磁疗组(n=12),并分别编号标记。将两组大鼠尾部脱毛,用生理盐水和75%酒精脱脂消毒,以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刺痛,以动物开始出现甩尾反射为痛阈反应指标。首先测定自然状态下大鼠的正常痛阈,连续测定三次,每次间歇5分钟,取其三次平均值作为实验前基础痛阈。然后制备烫伤模型,把大鼠置于盛有乙醚的玻璃容器内轻度麻醉。将其腰背部皮肤剪毛后,置于81℃热水中浸泡20秒钟立即取出擦干,造成Ⅱ°烫伤(病理切片证实)。伤面为体表面积的30%(体表面积公式s=k×w0.6,其中s为体表面积,k为常数,w为体重)。烫伤1~2小时后测定其痛阈。然后对磁疗组动物进行磁场照射。旋转磁头表面平均转速2000r/min,平均磁感应强度为0.2T,磁头表面积为310mm2。将磁头紧贴烫伤部位创面,每日定时曝磁2次,每次30分钟,连续进行1周后再测定其痛阈,以观察磁疗对痛阈的影响。对照组除不接受磁疗外,其他均同磁疗组。仪器选用K-RMT3型磁疗器(湖南省科教器材厂生产)和WQ-qE痛阈测定仪(北京海淀区电子仪器厂生产)。
, 百拇医药
    统计方法: 数据用±s表示,用t检验进行分析。

    结 果

    1 对照组,见表1。

    表1 烫伤前后大鼠(n=12)的痛阈(mA)变化 痛 阈±s

    P*

    基础痛阈

    烫伤1~2小时痛阈

    烫伤1周后痛阈

    0.768±0.067
, 百拇医药
    0.443±0.078

    0.467±0.120

    <0.01

    <0.01

    * 表示烫伤后痛阈和基础痛阈的比较。

    从表1可见,烫伤后大鼠痛阈降低。与基础痛阈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烫伤后1周内其痛阈无显著性变化(P>0.05)。

    2 磁疗组

    测定12只大鼠的基础痛阈,其均值为0.743±0.045mA。烫伤后1~2小时痛阈降低,其均值为0.437±0.031mA。经磁疗1周后,痛阈又明显升高,其均值为0.905±0.110mA,与烫伤后1~2小时痛阈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磁疗对烫伤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见表2)
, 百拇医药
    表2 旋转磁场对烫伤大鼠(n=12)痛阈(mA)的影响 痛 阈

    对 照 组

    磁 疗 组

    P*

    基础痛阈

    烫伤1~2小时痛阈

    烫伤1周后痛阈

    0.768±0.067

    0.443±0.078

    0.467±0.120

    0.743±0.045
, 百拇医药
    0.437±0.031

    0.905±0.110

    >0.05

    >0.05

    <0.01

    * 表示对照组和磁疗组组间相比较。

    3 烫伤创面观察

    对照组 烫伤后1周大体观察: 创面有溃疡和脓液,底部呈灰黑色,部分创面有结痂。光镜下可见: 溃疡表面有渗出层,皮下汗腺消失,肉芽组织轻度增生,多量炎细胞浸润并累及横纹肌。(见图1)

    图1 对照组(烫伤7天)
, 百拇医药
    磁疗组 磁疗一周后大体观察: 创面大部分已脱痂,未脱痂部位表面干燥红润,无化脓感染现象。光镜下见: 溃疡表面渗出层消失,部分区域表皮增生覆盖创面,皮下纤维组织较多,并见纤维化,少量炎细胞浸润。(见图2)

    图2 磁疗组(烫伤后磁疗7天)

    讨 论

    疼痛是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保护性反应,为自身体验的意识过程。镇痛的方法有药物、物理因子、手术三大类。目前认为痛觉感受器是游离的神经末梢,这种游离的神经末梢是一种化学感受器。当各种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首先引起组织内释放某些致痛物质(如K+、H+、组织胺、缓激肽、5-HT、前列腺素等)然后作用于游离的神经末梢,产生痛觉冲动进入中枢,引起痛觉[1]。皮肤痛觉是来自体表的感觉,痛觉的适宜刺激是伤害性刺激,尤其是各种致痛物质[2]。有人认为,痛觉局部治疗后,血流量增加可使致痛物质减少,从而起止痛作用[3]
, 百拇医药
    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腰背部皮肤Ⅱ°烫伤后痛阈降低,而采用旋磁治疗后痛阈又升高,同时可见创面愈合快、无感染。说明磁疗参与了烫伤镇痛,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 1 烫伤后组织释放了大量致痛物质,其致痛物质淤积局部持续作用于痛觉感受器,使其致敏,各种刺激容易使其兴奋,传入中枢的冲动增多,故烫伤后痛阈降低;2 磁疗扩张局部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营养物质供应[4],降低致痛物质的浓度,恢复损伤组织及痛觉感受器的正常功能,故能缓解疼痛使痛阈升高;3 还可用传统中医理论“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来解释;4 磁疗通过增加局部血流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加速血管内外胶渗压梯度恢复,促进水肿及渗出吸收,保护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能力[5],从而使烫伤创面表面干燥、无感染、愈合快。其详细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D.奥托森著.吕国蔚译.神经系统生理学.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57-358

    2 刘国隆主编.生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68

    3 张洪清.MEBO治疗烧伤患者体会.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4;32

    4 梁路光,吕遐令,赵大源.磁场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华理疗杂志.1995,18(1):23

    5 孙兴炯.旋磁疗法防治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后并发症.中华理疗杂志.1995,8(2):101

    收稿: 1998-05-28 修回: 1998-09-02,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