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分析指标NT+W测算公式的研究
作者:安怀略 刘窗溪 隋健美 吴若秋
单位:550004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突触传递;正中神经
New Page 2
【摘 要】 目的 探讨从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MN-SLSEP)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的方法。方法 用多功能生理反应记录仪对430名健康人进行MN-SLSEP测定,并应用NT+W=N20-1.31N9公式计算其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结果 应用公式计算出的人体突触延搁时间及其变化规律完全符合突触传递的电生理学特性。结论 NT+W测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应用价值。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号】 R318.03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for 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NT+W formula
AN Huailue,LIU Chuangxi,SUI Jianmei,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fil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Guiyang 55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s for the delay time of human synaptic transmision by 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MN-SLSEP) measurement.Methods Multiple function recorder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 was adopted in 430 healthy persons for deternination of MN-SLSEP,the delay time of human synaptic transmision was calculated by a formula,NT+W=N20-1.31N9.Results The synaptic delay time and its variation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were accorded electrophysiologically with synaptic transmission.Conclusion NT+W analytical method was theoretically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Evoked potentials,somatosensory Receptors,synaptic Meddian nerve
在多突触传导通路中,如何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测定了430名健康者的MN-SLSEP,并从中探讨一种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对象
430名健康者(个人及家族中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者),男257例,女173例,年龄1月~83岁,平均27.2岁,其中20~44岁青壮年60例,120侧;1~3月,20例,40侧;4~8 月,25例,50侧;9~15月,20例,40侧;16~22月,30例,60侧;2~3岁,37例,74侧;3~5岁,42例,84侧;6~8岁,30例,60侧,9~11岁,36例,72侧;12~16岁,40例,80侧;45~59岁老年前期 50 例,100侧;60~83岁老年期40例,80侧。
, 百拇医药
1.2 MN-SLSEP测试方法
所用仪器为日本光电NEUROPACK Ⅰ型生理反应记录仪。受试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全身肌肉放松、闭目。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刺激电极为盘状氯化银电极、正极置于远侧、负极置于近侧,两者相距2.5 cm、前臂置一地线接地。刺激脉冲波宽0.1 ms,频率5Hz。刺激强度以能引起屈拇短肌收缩为准。在其中10名受试者(20~44岁)中除以相同刺激强度刺激外,还增大刺激强度至受试者所能耐受的屈拇短肌强烈收缩, 以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对MN-SLSEP的影响。记录电极亦采用盘状氯化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前额正中FP z点。记录电极分别置于Erb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交点上方2 ~3 cm 处 ) 及对侧shagas点(EEG国际10~20联结系统C3或C4后2 cm处)。滤波50~3000 Hz、叠加256次,分析时间20 ms、50 ms。重复测定至少二次。
1.3 研究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我们曾根据脑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原理,推导出公式NT+W=N20-1.31N9[1],在腕部正中神经受刺激后,兴奋冲动经正中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需经三次突触传递,因此公式中的N应等于3。即T(突触延搁时间)=(N20-1.31N9-W)/3。我们将所测得的N20、N9、W值代入上式,求得T值。并按年龄分组比较小儿生长发育期及老年期T值的变化。
1.3.2 将10名强弱刺激时测定的MN-SLSEP的N20、N9、W值代入公式,以比较在不同刺激强度下T值的变化。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测得的N20、N9、W 值及按公式计算出之T值见表1。表1表明在出生后3~5年内,随年龄的增长,突触延搁时间迅速缩短,6 岁后基本接近青壮年。老年前期组与青壮年组相比,T 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60岁后T值显著延长(P<0.01)。
, 百拇医药
表1 各年龄组N9、N20、W及T值
N
N9
N20
W
T
P
青壮年(20~44岁)
120
9.03±0.64
17.74±0.77
3.92±0.13
, 百拇医药
0.66±0.10
1月~3月
40
5.45±0.41
20.10±1.25
9.09±0.85
1.29±0.30
<0.01
4月~8月
50
5.24±0.30
18.36±1.10
, http://www.100md.com
8.04±0.76
1.15±0.25
<0.01
9月~15月
40
5.26±0.38
17.04±0.85
7.09±0.60
1.02±0.22
<0.01
16月~22月
60
, http://www.100md.com
5.65±0.36
16.22±0.70
6.08±0.54
0.91±0.20
<0.01
2岁~3岁
74
5.90±0.38
15.03±0.64
4.96±0.40
0.78±0.20
<0.01
, 百拇医药
3岁~5岁
84
6.72±0.44
15.39±0.62
4.46±0.23
0.71±0.16
<0.05
6岁~8岁
60
7.68±0.48
16.03±0.56
3.96±0.18
, http://www.100md.com
0.67±0.12
>0.05
9岁~11岁
72
8.20±0.56
16.62±0.60
3.90±0.15
0.66±0.13
>0.05
12岁~16岁
80
8.60±0.60
, 百拇医药
17.12±0.74
3.88±0.15
0.67±0.10
>0.05
老年前期(45~59)
100
9.27±0.72
17.98±0.95
3.86±0.15
0.66±0.09
>0.05
老年期(60~83)
, 百拇医药
80
9.39±0.70
18.63±1.10
4.10±0.42
0.74±0.13
<0.01
2.2 10例健康者(20~44岁),强弱刺激时之N9、N20、W值及按公式计算出之T值见表2。表2 强弱刺激时MN-SLSEP变化
N9
N20
W
, 百拇医药
T
弱刺激
9.05±0.71
17.85±0.83
3.90±0.10
0.70±0.08
强刺激
9.06±0.71
17.72±0.80
3.90±0.10
0.65±0.07
3 讨 论
, 百拇医药
我们曾根据脑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原理,推导出公式N20=KN9+(NT+W),并根据数理统计理论:K=Σ(N9-N9)(N20-N20)/Σ(N9-N9)2求得K值等于1.31[1]。采用NT+W=N20-1.31N9公式作为MN-SLSEP异常判定的分析指标,可克服现今国际公认的CCT测算法及N20-N9测算法受个体身高及PNCV差异的影响;可明显提高MN-SLSEP测定的准确性,可显著降低假阴性及假阳性病例的发生,有助于MN-SLSEP临床应用的定量分析[2]。但有作者在小样本中求得K值为1.21[3],按NT+W=N20-1.21 N9求出的NT+W仍受个体身高及PNCV差异的影响。我们认为根据数理统计理论求出的经验公式中的常数值必须经过解剖生理学的验证。
, 百拇医药
在腕部正中神经受刺激后,兴奋冲动经正中神经传至后根神经节内的一级神经元(假单极细胞)。经过它的中枢支进入脊髓,在后索外侧组成楔束并与楔束核内的中继细胞形成突触(第一次突触传递),其后纤维交叉至对侧,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神经细胞形成突触(第二次突触传递),投射到同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与一级体感皮层深部的锥体细胞形成第三次突触传递,因此NT+W=N20-1.31N9公式中的N应等于3。即T=(N20-1.31N9-W)/3。
本研究表明应用此公式计算出的人体(20~83岁)平均突触延搁时间波动范围为0.48~0.92ms。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告的动物试验所测得的突触延搁时间0.5~0.9 ms基本一致。在60岁以后,平均突触延搁时间较青壮年及老年前期组显著延长,而生后头3~5年内平均突触延搁时间随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缩小。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告突触延搁时间的长短与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呈正相关一致。而刺激强度增强后所引起的N20峰潜时缩短, 系因突触延搁时间在强刺激条件下缩短所致。这与动物试验突触延搁时间长短受刺激强度的影响报道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说明K=1.31经验值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它趋近于这一常数的实际值。而有作者求出的K值为1.21,可能系样本数小及取样的年龄分布影响的结果。1.21可能离这一常数的实际值相差甚远,由此而计算出的NT+W 值不可避免要受身高及PNCV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推荐采用NT+W=N20-1.31N9公式来计算NT+W值。
, http://www.100md.com
本课题为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黔科合计字(1989)3105〕
参 考 文 献
1 吴若秋,安怀略,刘窗溪,等. 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鉴别方法研究.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3(4):2-4.
2 安怀略,刘窗溪,吴若秋,等. 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分析指标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23-25.
3 王艾莉,孙云翔,冈竟民,等. 脑血管病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检测的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234
(收稿 1998-10-30 修回 1999-05-01), 百拇医药
单位:550004 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关键词:诱发电位;躯体感觉;突触传递;正中神经
New Page 2
【摘 要】 目的 探讨从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MN-SLSEP)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的方法。方法 用多功能生理反应记录仪对430名健康人进行MN-SLSEP测定,并应用NT+W=N20-1.31N9公式计算其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结果 应用公式计算出的人体突触延搁时间及其变化规律完全符合突触传递的电生理学特性。结论 NT+W测算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临床应用价值。
, http://www.100md.com
【中图号】 R318.03
A new analytical method for 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NT+W formula
AN Huailue,LIU Chuangxi,SUI Jianmei,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Affilliated Hospital of Guiyang Medical College,Guiyang 550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methods for the delay time of human synaptic transmision by median nerve short 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MN-SLSEP) measurement.Methods Multiple function recorder of physiological response was adopted in 430 healthy persons for deternination of MN-SLSEP,the delay time of human synaptic transmision was calculated by a formula,NT+W=N20-1.31N9.Results The synaptic delay time and its variation calculated by the formula were accorded electrophysiologically with synaptic transmission.Conclusion NT+W analytical method was theoretically and clinically significant.
, 百拇医药
【Key words】 Evoked potentials,somatosensory Receptors,synaptic Meddian nerve
在多突触传导通路中,如何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国内外尚未见文献报道。我们测定了430名健康者的MN-SLSEP,并从中探讨一种测算人体平均突触延搁时间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对象
430名健康者(个人及家族中无神经系统疾病史;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者),男257例,女173例,年龄1月~83岁,平均27.2岁,其中20~44岁青壮年60例,120侧;1~3月,20例,40侧;4~8 月,25例,50侧;9~15月,20例,40侧;16~22月,30例,60侧;2~3岁,37例,74侧;3~5岁,42例,84侧;6~8岁,30例,60侧,9~11岁,36例,72侧;12~16岁,40例,80侧;45~59岁老年前期 50 例,100侧;60~83岁老年期40例,80侧。
, 百拇医药
1.2 MN-SLSEP测试方法
所用仪器为日本光电NEUROPACK Ⅰ型生理反应记录仪。受试者仰卧于检查床上,全身肌肉放松、闭目。刺激部位为腕部正中神经,刺激电极为盘状氯化银电极、正极置于远侧、负极置于近侧,两者相距2.5 cm、前臂置一地线接地。刺激脉冲波宽0.1 ms,频率5Hz。刺激强度以能引起屈拇短肌收缩为准。在其中10名受试者(20~44岁)中除以相同刺激强度刺激外,还增大刺激强度至受试者所能耐受的屈拇短肌强烈收缩, 以比较不同刺激强度对MN-SLSEP的影响。记录电极亦采用盘状氯化银电极、参考电极置于前额正中FP z点。记录电极分别置于Erb点(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锁骨交点上方2 ~3 cm 处 ) 及对侧shagas点(EEG国际10~20联结系统C3或C4后2 cm处)。滤波50~3000 Hz、叠加256次,分析时间20 ms、50 ms。重复测定至少二次。
1.3 研究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我们曾根据脑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原理,推导出公式NT+W=N20-1.31N9[1],在腕部正中神经受刺激后,兴奋冲动经正中神经传至大脑皮层需经三次突触传递,因此公式中的N应等于3。即T(突触延搁时间)=(N20-1.31N9-W)/3。我们将所测得的N20、N9、W值代入上式,求得T值。并按年龄分组比较小儿生长发育期及老年期T值的变化。
1.3.2 将10名强弱刺激时测定的MN-SLSEP的N20、N9、W值代入公式,以比较在不同刺激强度下T值的变化。
2 结 果
2.1 各年龄组测得的N20、N9、W 值及按公式计算出之T值见表1。表1表明在出生后3~5年内,随年龄的增长,突触延搁时间迅速缩短,6 岁后基本接近青壮年。老年前期组与青壮年组相比,T 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60岁后T值显著延长(P<0.01)。
, 百拇医药
表1 各年龄组N9、N20、W及T值
N
N9
N20
W
T
P
青壮年(20~44岁)
120
9.03±0.64
17.74±0.77
3.92±0.13
, 百拇医药
0.66±0.10
1月~3月
40
5.45±0.41
20.10±1.25
9.09±0.85
1.29±0.30
<0.01
4月~8月
50
5.24±0.30
18.36±1.10
, http://www.100md.com
8.04±0.76
1.15±0.25
<0.01
9月~15月
40
5.26±0.38
17.04±0.85
7.09±0.60
1.02±0.22
<0.01
16月~22月
60
, http://www.100md.com
5.65±0.36
16.22±0.70
6.08±0.54
0.91±0.20
<0.01
2岁~3岁
74
5.90±0.38
15.03±0.64
4.96±0.40
0.78±0.20
<0.01
, 百拇医药
3岁~5岁
84
6.72±0.44
15.39±0.62
4.46±0.23
0.71±0.16
<0.05
6岁~8岁
60
7.68±0.48
16.03±0.56
3.96±0.18
, http://www.100md.com
0.67±0.12
>0.05
9岁~11岁
72
8.20±0.56
16.62±0.60
3.90±0.15
0.66±0.13
>0.05
12岁~16岁
80
8.60±0.60
, 百拇医药
17.12±0.74
3.88±0.15
0.67±0.10
>0.05
老年前期(45~59)
100
9.27±0.72
17.98±0.95
3.86±0.15
0.66±0.09
>0.05
老年期(60~83)
, 百拇医药
80
9.39±0.70
18.63±1.10
4.10±0.42
0.74±0.13
<0.01
2.2 10例健康者(20~44岁),强弱刺激时之N9、N20、W值及按公式计算出之T值见表2。表2 强弱刺激时MN-SLSEP变化
N9
N20
W
, 百拇医药
T
弱刺激
9.05±0.71
17.85±0.83
3.90±0.10
0.70±0.08
强刺激
9.06±0.71
17.72±0.80
3.90±0.10
0.65±0.07
3 讨 论
, 百拇医药
我们曾根据脑诱发电位的电生理学原理,推导出公式N20=KN9+(NT+W),并根据数理统计理论:K=Σ(N9-N9)(N20-N20)/Σ(N9-N9)2求得K值等于1.31[1]。采用NT+W=N20-1.31N9公式作为MN-SLSEP异常判定的分析指标,可克服现今国际公认的CCT测算法及N20-N9测算法受个体身高及PNCV差异的影响;可明显提高MN-SLSEP测定的准确性,可显著降低假阴性及假阳性病例的发生,有助于MN-SLSEP临床应用的定量分析[2]。但有作者在小样本中求得K值为1.21[3],按NT+W=N20-1.21 N9求出的NT+W仍受个体身高及PNCV差异的影响。我们认为根据数理统计理论求出的经验公式中的常数值必须经过解剖生理学的验证。
, 百拇医药
在腕部正中神经受刺激后,兴奋冲动经正中神经传至后根神经节内的一级神经元(假单极细胞)。经过它的中枢支进入脊髓,在后索外侧组成楔束并与楔束核内的中继细胞形成突触(第一次突触传递),其后纤维交叉至对侧,与对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内的神经细胞形成突触(第二次突触传递),投射到同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与一级体感皮层深部的锥体细胞形成第三次突触传递,因此NT+W=N20-1.31N9公式中的N应等于3。即T=(N20-1.31N9-W)/3。
本研究表明应用此公式计算出的人体(20~83岁)平均突触延搁时间波动范围为0.48~0.92ms。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告的动物试验所测得的突触延搁时间0.5~0.9 ms基本一致。在60岁以后,平均突触延搁时间较青壮年及老年前期组显著延长,而生后头3~5年内平均突触延搁时间随神经系统的发育成熟而逐渐缩小。这一结果与文献报告突触延搁时间的长短与神经系统的机能状况呈正相关一致。而刺激强度增强后所引起的N20峰潜时缩短, 系因突触延搁时间在强刺激条件下缩短所致。这与动物试验突触延搁时间长短受刺激强度的影响报道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说明K=1.31经验值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它趋近于这一常数的实际值。而有作者求出的K值为1.21,可能系样本数小及取样的年龄分布影响的结果。1.21可能离这一常数的实际值相差甚远,由此而计算出的NT+W 值不可避免要受身高及PNCV的影响。基于以上研究,我们推荐采用NT+W=N20-1.31N9公式来计算NT+W值。
, http://www.100md.com
本课题为贵州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黔科合计字(1989)3105〕
参 考 文 献
1 吴若秋,安怀略,刘窗溪,等. 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的鉴别方法研究.脑电图学与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7,3(4):2-4.
2 安怀略,刘窗溪,吴若秋,等. 正中神经短潜时体感诱发电位分析指标临床应用的对比研究.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1999,21:23-25.
3 王艾莉,孙云翔,冈竟民,等. 脑血管病短潜伏时体感诱发电位临床检测的探讨.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2,18:234
(收稿 1998-10-30 修回 1999-05-0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