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2期
编号:10251731
让“五.四”精神代代相传——对《“五.四”运动》一节课堂教学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
     作者:李玫姬

    单位:李玫姬(广西中医学院社科部 南宁 530001)

    关键词:“五.四”运动;继承;发扬;课堂教学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990206 中图分类号 G414

    当代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是将“五*四”精神传入新世纪的载体,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意义非凡。本文试着就利用课堂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教育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1 正确表述“五.四”精神的内涵

    准确而全面地表述“五.四”精神,是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前提条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首先使学生了解关于“五.四”精神的完整而准确的概念,然后才能顺利开展下一环节的教学——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 http://www.100md.com
    1.1 要引导学生从广义上去理解“五.四”运动及其精神。我们所讲的“五.四”运动并非单指1919年5月4日那天发生的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而是指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至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思想和社会政治两方面的变革运动,即整个新文化运动。5月4日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高潮、一个标志而已,它的发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促进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广泛而深入地发展,它是新文化运动前后两个时期的分界线。所以,“五.四”精神应该是高扬于从1915年9月至1921年7月这一时期的时代主旋律,即贯穿于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时代精神。

    1.2 要讲清“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基本精神——民主精神和科学精神。1915年9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的创刊号上首先举起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此后“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任何一股先进势力,均将这两面大旗奉为先导。应该强调指出的是: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的民主主义还是资产阶级的民主,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之后提倡的民主精神则是以社会主义的民主为其主流了。“五.四”时期提倡的科学,也不局限于自然科学,而是提倡科学精神,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分析客观世界,不迷信、不盲从、不武断。当时的先进分子是将民主和科学同时并重的,认为离开了民主,科学无由发展,而离开了科学,也不能有真正的民主。
, 百拇医药
    1.3 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奋斗精神也是“五.四”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四”新文化运动,是在辛亥革命成果丧失、封建军阀势力窃国弄权、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其动力和目的在于救亡图存。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患意识和救国救民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当时的先进青年去学习、宣传新思想,批判封建旧思想,希望以此唤醒沉睡的国民,促其发奋图强,使中华民族从容存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这种热切的爱国之心和深重的忧患意识,既是新文化运动的缘起,又是1919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爆发的深刻内因。“五.四”精神还应包括创新的精神。当时的先进青年从否定封建旧学中学习和接受新思想,从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比较中选择中国发展的新方向,从总结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中作出关于中国革命前途和道路的新判断,这便是一种创新的精神,这种精神推动着“五.四”新文化运动不断发展并促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流。“五.四”时代的青年还以脚踏实地的奋斗来实现自己的追求。他们认为,民主政治不是靠恩赐所得,而要靠自己的奋斗去争得。1919年5月4日的爱国学生运动就是这种奋斗的实际行动,随后一批先进分子开始主动深入工农、与工农相结合,进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前期准备,也同样是这种奋斗精神的具体体现。故奋斗精神也是“五.四”精神之一。
, 百拇医药
    2 教学难点是如何将“五.四”精神与当前的时代特征相结合

    “五.四”运动已经过去80年了,80年前的时代精神与我们现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还有什么关联呢?只有将这一问题讲深讲透,青年学生才愿意接纳“五.四”精神,从而为他们在今后的岁月里自觉地弘扬“五.四”精神打下思想基础。

    2.1 当前的中国也同样面临着生存和发展问题。80年来,我国社会面貌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在经济上科技上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距离,综合国力也不十分强盛,少数地区甚至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与此同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却日趋激烈,整个人类的生存环境也日趋恶化,如果我们不在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上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同样会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
, 百拇医药
    2.2 当前的中国同样面临着走什么道路的选择。“五.四”时期,“中国何处去”成为当时青年关注的焦点,为此,当时的青年遍猎各种书籍,寻找改造中国的学说和方案。经过慎重的比较之后,他们终于选定了“走俄国人之路”这条光明大道。80年后的今天,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暂时遇到挫折的国际大环境下,有人发出了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叫嚣,于是,中国人再次面临选择道路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先辈们的选择将给我们带来启示、作出榜样。

    2.3 当前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五.四”精神。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当代中国人选择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必然会遇到过去没有碰见过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这就需要当代青年以科学精神、民主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去对待前进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直至最终建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以,“五.四”精神并没有过时,它将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继续闪耀着光辉。
, 百拇医药
    3 教学重点在于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教师的积极引导,是强化教学重点内容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讲,就是要引导学生将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的落脚点放在继承其实质而发展其内涵上,要使学生懂得:“五.四”精神的实质没有变,但其内容和表现形式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当代青年推崇的民主与科学的世界观,也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分析、解决当今世界出现的新问题。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应该化为努力进取、为我国赶上世界发达国家而献计出力的具体行动。当代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应该体现在努力开拓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上。尤其要注意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不能采用“五.四”时期青年学生所用的形式(游行示威)来表现自己的爱国热情,让学生懂得新的历史条件,要求当代青年爱国精神的表现形式必须有别于“五.四”时期的青年,一切要以维护祖国安定统一,力促祖国繁荣富强为前提,否则将破坏祖国安定团结的局面,损害人民的根本利益。此外,还应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中医药院校的学生来说,尤需强化这一内容。五四时期对旧学的批判并非完全否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是对传统文化的糟粕部分——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和不适应时代的旧文学——进行猛烈的冲击。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继承其精华而扬弃其糟粕,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总结,作为中医院校的大学生,应恭敬地领受这份珍贵的遗产,更应为其增添时代精神,促其发扬光大。

    教师的最后总结是突出教学重点内容必不可少的点睛之笔。通过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们对于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形成了一定的概念,但这一概念不一定完整,也可能比较凌乱。教师在临下课前的几分钟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一遍重点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并加强对重点内容的印象。同时,教师的总结也有利于学生修正错误的观念、巩固正确的观念,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的目的顺利实现。

    收稿日期:1999-01-1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