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澄对中医妇科学的贡献
作者:卢银兰
单位:卢银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广州 510407)
关键词:褚澄;《褚氏遗书》;中医妇科学
摘 要 褚澄的 摘 要 褚澄的《褚氏遗书》是一部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影响颇大的中医基础理论性著作。其中也谈论到中医妇科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三点:1.首设求嗣专论,认为阳精阴血的先后到达造成胎儿性别的差异;2.承前启后,进一步深化情欲不遂对妇女健康的影响;3.注重养血,提倡节欲。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妇科中有关占卜孕产的资料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古文卜辞中,妇科常用药物及求嗣食物亦陆续出现在《周易》、《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其理论的形成则始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该书对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妊娠的诊断、用药原则等均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汉末张仲景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中的疗妇人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为妇科病的理因、组方用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妇科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间,南齐人褚澄对我国妇科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 http://www.100md.com
褚澄(公元?~483年),字彦道,今河南禹阳人。他出身于世宦之家,结姻皇室,身居权位,据史书记载,其居官清贤,善究医术,时人崇敬若神[1],后人称赞他“望色辨证,投剂如神,与卢扁、华佗比肩。[2]”著有《杂药方七录》二十卷,已佚,今世仅存《褚氏遗书》一卷。
《褚氏遗书》是一部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影响颇大的中医基础理论性著作(本文观点为依赵国华之说,并据其考证该书确为南齐人褚澄著)。相传是由唐朝人萧渊整理其先人得到的褚氏棺椁中的石刻而成。篇幅精悍,分为受形、本气、平脉、津润、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十篇,以《素问》、《灵枢》的理论为宗,阐发人体气血阴阳的玄妙道理,立论精诣,明白简约。《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该书“其论寡妇僧尼,必有异乎妻妾之疗,发前人所未发;而论吐血、便血饮寒凉百不一生,尤千古之龟鉴。”在妇科学方面,褚澄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给后来的医学家很大的影响。《千金方》、《女科百问》、《伤寒九十论》、《养生纂要》、《妇人良方》、《丹溪心法》、《续医说》、《证治准绳》、《景岳全书》、《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慎柔五书》、《折肱漫录》、《医宗金鉴》、《友渔斋医话》等书都曾引用和借鉴其医学思想,日本人也多次翻刻。褚澄在妇科方面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孕育、月经和保健三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 首设求嗣专论,认为阳精阴血的先后到达造成胎儿性别的差异
阴阳交合,万物始生,男女媾精,生命得以繁衍。在封建社会没有子嗣,则是人伦之大不道。所以褚澄专设“问子”一篇,讨论人类生育的道理,认为“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2]”除此之外,“访求多男妇人,谋置宫府”,并且“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2],都是有子的方法,据说建平王依照其法,果然不到两年就有6个男孩。对于胚胎的具体生成原理,造成男胎、女胎、双胎、三胎及不男不女的畸形胎之差别,也首见于《褚氏遗书》一文。褚氏认为,男女交合,阳精阴血冲临的先后是造就胚胎性别的物质元素,男胎是因为“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2]”而成,女胎则由于“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实居本”[2]而成。而阳精阴血散布的不同,则导致胚胎的异常,“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气。[2]”以今日昌明的科学观点看,男女胎儿的成形取决于男性精子、女性卵子中XY染色体的不同配合,而褚澄的《褚氏遗书》则以阴阳气血解释男女成胎,显然这是相当肤浅和含糊的,但是能够在千百年前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指出决定胎儿性别的因素是阴阳气血的盛衰,而不是上天赐予或者命中注定,这就非常难能可贵。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启迪下,后代医学家才将目光投放在胎儿性别成因上,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为人们求嗣育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道藏经》用妇女月经干净后,男女结合的日期在奇偶论“乾道单数成男,坤道偶数成女”;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则以女子经血净后与男子交媾的时间先后,用阳精阴血胜衰的道理区分男女;之后的朱彦修则用受气于子宫的左右位置作为划分胎儿性别的标准等等。这些看法、意见虽各不相同,但无不跟褚氏的阳精阴血造就男女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2 承前启后,进一步深化情欲不遂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孔子说过“食色,性也。”食欲、色欲本是人类的主要生存支点,但是在封建社会,男子专权,妇女地位低下,上至皇公大臣,下至黎民众庶,娶妻纳妾蔚然成风。尤其皇帝至尊,一人就拥有三宫六院、数千美女,使后宫御苑“明星荧荧,绿云扰扰,渭流涨腻,烟斜雾横”[3]。许多豆蔻年华、如花似玉的良家女子被选入皇宫以后,得到皇上宠幸的为数不多,“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3],一朝一朝的美女被幽闭在深宫之内,正常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欲动而不能得遂,撼愤而不能得伸”[4],或忧劳思虑,或酸楚凄惶,或怨愁郁怒,致使肝气逆乱,冲任失调,产生闭经、崩漏、月经愆期、经行吐衄等病证。《史记》就有汉代名医淳于意的病籍记载:“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面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而不可得也。[5]”显然,情欲不遂对妇女的健康影响极大。对此,褚澄不但予以肯定,而且从理论的高度加以阐释。他首先对未婚女子及独居无偶的孀妇的心理进行分析,认为“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合而无子。”在这里,褚澄从情欲不遂上阐释了妇女月经失调的原因及病证,强调精神因素在妇科病中的作用,提出“羸女宜及时而嫁”的施治原则,为淳于意的诊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启发了后来的医学家,将其注意力引向对妇女情欲不遂问题的关注,在妇科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褚氏这种思想的启迪下,宋代许叔微在从心理上分析师尼寡妇“独居怨旷,独阴而无阳,欲心屡萌而不适其欲”[6]的心理特点后,进而使用抑阴的方法治疗上述二者类似伤寒的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时或有汗等证候,从而收到较好的疗效。明代的几位医学家也纷纷探讨,万全认为“女子之情,媚悦而易感,难容则多怒而气逆,易感则多交而沥枯,气逆不行,血少不荣,则月事不以时也。[7]”他还提到女子由于情欲不遂导致闭经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之病”[6],最终不可救治。李延在具体分析了未婚女子的心事后,得出女子“逾年未嫁,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血闭而成痨”[8]的结论。从中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常言“红颜薄命”了。
, 百拇医药
3 注重养血,提倡节欲
气血藉经络运行周身,“阳气所历,充满周流。阴气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遍。一为痰积壅塞,则广生焉。”“暨乎气本衰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迹偏滞。”“至于血,充目则视明;充耳则听聪;充四肢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则以血为用,只有气血调和,才能五脏安宁,经脉通畅,冲任充盛。调和气血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褚澄已有阐述,他于“受形篇”明确指出“羸女先养血壮脾”,将补血作为治疗妇女疾患的主要手段。并且从摄生的角度提出节欲的主张,认为女子月经刚刚来潮,就接近男色,会使阴气过早外泄,受到耗伤,引发“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的后果,反对早婚早育;他还认为女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指出纵欲过度或生育过多都会使妇女虚弱乃至丧命,这种观点在保护妇女的健康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赵国华.《褚氏遗书》校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唐.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雾斜横,焚椒兰也;雷声隆隆,宫车过也;辘辘远去,杳不知其所之也。……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4] 明.万全.万氏妇人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5]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黄氏济忠堂.1912.
[7] 明.万全.广嗣纪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8] 明.李梃.医学入门.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http://www.100md.com
单位:卢银兰(广州中医药大学医古文教研室 广州 510407)
关键词:褚澄;《褚氏遗书》;中医妇科学
摘 要 褚澄的 摘 要 褚澄的《褚氏遗书》是一部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影响颇大的中医基础理论性著作。其中也谈论到中医妇科的一些问题,归纳为三点:1.首设求嗣专论,认为阳精阴血的先后到达造成胎儿性别的差异;2.承前启后,进一步深化情欲不遂对妇女健康的影响;3.注重养血,提倡节欲。对中医妇科学的发展做出极大贡献。
中医妇科学的形成和发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妇科中有关占卜孕产的资料早见于殷商时代的甲古文卜辞中,妇科常用药物及求嗣食物亦陆续出现在《周易》、《诗经》、《山海经》等古籍中,其理论的形成则始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该书对妇女月经的生理、病理以及对妊娠的诊断、用药原则等均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汉末张仲景的《金匮玉函要略方》中的疗妇人篇专门论述妇科疾病,为妇科病的理因、组方用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妇科学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间,南齐人褚澄对我国妇科学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
, http://www.100md.com
褚澄(公元?~483年),字彦道,今河南禹阳人。他出身于世宦之家,结姻皇室,身居权位,据史书记载,其居官清贤,善究医术,时人崇敬若神[1],后人称赞他“望色辨证,投剂如神,与卢扁、华佗比肩。[2]”著有《杂药方七录》二十卷,已佚,今世仅存《褚氏遗书》一卷。
《褚氏遗书》是一部继《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之后,影响颇大的中医基础理论性著作(本文观点为依赵国华之说,并据其考证该书确为南齐人褚澄著)。相传是由唐朝人萧渊整理其先人得到的褚氏棺椁中的石刻而成。篇幅精悍,分为受形、本气、平脉、津润、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十篇,以《素问》、《灵枢》的理论为宗,阐发人体气血阴阳的玄妙道理,立论精诣,明白简约。《四库全书提要》评价该书“其论寡妇僧尼,必有异乎妻妾之疗,发前人所未发;而论吐血、便血饮寒凉百不一生,尤千古之龟鉴。”在妇科学方面,褚澄提出许多真知灼见,给后来的医学家很大的影响。《千金方》、《女科百问》、《伤寒九十论》、《养生纂要》、《妇人良方》、《丹溪心法》、《续医说》、《证治准绳》、《景岳全书》、《万氏妇人科》、《广嗣纪要》、《慎柔五书》、《折肱漫录》、《医宗金鉴》、《友渔斋医话》等书都曾引用和借鉴其医学思想,日本人也多次翻刻。褚澄在妇科方面的贡献,集中表现在孕育、月经和保健三个方面。
, 百拇医药
1 首设求嗣专论,认为阳精阴血的先后到达造成胎儿性别的差异
阴阳交合,万物始生,男女媾精,生命得以繁衍。在封建社会没有子嗣,则是人伦之大不道。所以褚澄专设“问子”一篇,讨论人类生育的道理,认为“合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而天癸至,必二十而嫁。皆欲阴阳气完实而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为子,坚壮强寿。[2]”除此之外,“访求多男妇人,谋置宫府”,并且“老阳遇少阴,老阴遇少阳”[2],都是有子的方法,据说建平王依照其法,果然不到两年就有6个男孩。对于胚胎的具体生成原理,造成男胎、女胎、双胎、三胎及不男不女的畸形胎之差别,也首见于《褚氏遗书》一文。褚氏认为,男女交合,阳精阴血冲临的先后是造就胚胎性别的物质元素,男胎是因为“阴血先至,阳精后冲,血开裹精,精入为骨[2]”而成,女胎则由于“阳精先入,阴血后参,精开裹血,血实居本”[2]而成。而阳精阴血散布的不同,则导致胚胎的异常,“阴阳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分,骈胎品胎之气。[2]”以今日昌明的科学观点看,男女胎儿的成形取决于男性精子、女性卵子中XY染色体的不同配合,而褚澄的《褚氏遗书》则以阴阳气血解释男女成胎,显然这是相当肤浅和含糊的,但是能够在千百年前就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问题,指出决定胎儿性别的因素是阴阳气血的盛衰,而不是上天赐予或者命中注定,这就非常难能可贵。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启迪下,后代医学家才将目光投放在胎儿性别成因上,不断加以研究和探索,为人们求嗣育子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意见。《道藏经》用妇女月经干净后,男女结合的日期在奇偶论“乾道单数成男,坤道偶数成女”;金元时期的李东垣则以女子经血净后与男子交媾的时间先后,用阳精阴血胜衰的道理区分男女;之后的朱彦修则用受气于子宫的左右位置作为划分胎儿性别的标准等等。这些看法、意见虽各不相同,但无不跟褚氏的阳精阴血造就男女的思想有密切关系。
, 百拇医药
2 承前启后,进一步深化情欲不遂对妇女健康的影响
孔子说过“食色,性也。”食欲、色欲本是人类的主要生存支点,但是在封建社会,男子专权,妇女地位低下,上至皇公大臣,下至黎民众庶,娶妻纳妾蔚然成风。尤其皇帝至尊,一人就拥有三宫六院、数千美女,使后宫御苑“明星荧荧,绿云扰扰,渭流涨腻,烟斜雾横”[3]。许多豆蔻年华、如花似玉的良家女子被选入皇宫以后,得到皇上宠幸的为数不多,“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3],一朝一朝的美女被幽闭在深宫之内,正常的生理需要得不到满足,“欲动而不能得遂,撼愤而不能得伸”[4],或忧劳思虑,或酸楚凄惶,或怨愁郁怒,致使肝气逆乱,冲任失调,产生闭经、崩漏、月经愆期、经行吐衄等病证。《史记》就有汉代名医淳于意的病籍记载:“济北王侍者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脉也。啬面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左口,故曰欲男子而不可得也。[5]”显然,情欲不遂对妇女的健康影响极大。对此,褚澄不但予以肯定,而且从理论的高度加以阐释。他首先对未婚女子及独居无偶的孀妇的心理进行分析,认为“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之肿,或虽合而无子。”在这里,褚澄从情欲不遂上阐释了妇女月经失调的原因及病证,强调精神因素在妇科病中的作用,提出“羸女宜及时而嫁”的施治原则,为淳于意的诊籍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启发了后来的医学家,将其注意力引向对妇女情欲不遂问题的关注,在妇科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褚氏这种思想的启迪下,宋代许叔微在从心理上分析师尼寡妇“独居怨旷,独阴而无阳,欲心屡萌而不适其欲”[6]的心理特点后,进而使用抑阴的方法治疗上述二者类似伤寒的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烦、时或有汗等证候,从而收到较好的疗效。明代的几位医学家也纷纷探讨,万全认为“女子之情,媚悦而易感,难容则多怒而气逆,易感则多交而沥枯,气逆不行,血少不荣,则月事不以时也。[7]”他还提到女子由于情欲不遂导致闭经之疾,“含羞强忍,不欲人知,致成痨瘵之病”[6],最终不可救治。李延在具体分析了未婚女子的心事后,得出女子“逾年未嫁,或年未及而思男,思伤心血,火炎脾亏,肺烁肾枯血闭而成痨”[8]的结论。从中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何古人常言“红颜薄命”了。
, 百拇医药
3 注重养血,提倡节欲
气血藉经络运行周身,“阳气所历,充满周流。阴气上不过脑,下遗指趾。二气之行,昼夜不息,中外必遍。一为痰积壅塞,则广生焉。”“暨乎气本衰弱,运转艰迟,或有不周,血迹偏滞。”“至于血,充目则视明;充耳则听聪;充四肢则举动强;充肌肤则身色白。”妇女以血为本,经孕胎产则以血为用,只有气血调和,才能五脏安宁,经脉通畅,冲任充盛。调和气血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关于这个问题,褚澄已有阐述,他于“受形篇”明确指出“羸女先养血壮脾”,将补血作为治疗妇女疾患的主要手段。并且从摄生的角度提出节欲的主张,认为女子月经刚刚来潮,就接近男色,会使阴气过早外泄,受到耗伤,引发“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的后果,反对早婚早育;他还认为女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指出纵欲过度或生育过多都会使妇女虚弱乃至丧命,这种观点在保护妇女的健康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 http://www.100md.com
[1] 唐.李延寿.南史.北京:中华书局,1959.
[2] 赵国华.《褚氏遗书》校释.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 唐.杜牧.《阿房宫赋》:“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雾斜横,焚椒兰也;雷声隆隆,宫车过也;辘辘远去,杳不知其所之也。……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4] 明.万全.万氏妇人科.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5] 汉.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
[6] 宋.许叔微.伤寒九十论.黄氏济忠堂.1912.
[7] 明.万全.广嗣纪要.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
[8] 明.李梃.医学入门.安徽: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