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反问题与中医学
作者:吴水生
单位:吴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关键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0204 1 什么是反问题
反问题首先由丹麦著名物理学家Lorentz于1910年提出,我国80年代初由冯康先生首倡。反问题是相对于正问题而言的。世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自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等。所谓正问题一般是按着这种自然顺序来研究事物的演化过程或分布形态,起着由因推果的作用。反问题则是根据事物的演化结果由可观测的现象来探求事物的内部规律或所受的外部影响,由表及里,索隐探秘,起着倒果求因的作用。如在夏天人们挑西瓜时把瓜放在耳边拍一拍,有经验的人就知道瓜熟不熟,不需切开来看,不致破坏西瓜的完整。又如通过地面爆炸向地下发射地震波,同时接收地层的反射波信号,利用数学手段将这些含有地下物性结构信息(地层的密度、声速等)提取出来,就可以对地下的油储及其分布作出科学的判断,而不必依靠钻井等高耗低效的石油勘探法了。
, 百拇医药
2 反问题研究中的难点
反问题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难点和局限性,而且反问题研究的难度一般比相应的正问题要大,这是因为反问题的求解往往违背了物理的自然顺序,从而使正问题中的许多良好性质不再满足,而存在如下的诸多难点。
2.1 存在性 我们要求的反问题的解可能不存在。无解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人工地震勘探法在定向设计中问题的提法不合理,也可能是探测时接收到的响应中含有假信息(噪音),将求解引入歧途。
2.2 唯一性 有的反问题的解虽然存在却不唯一,有几个甚至无穷多个,而对大多数反问题来说,真正的解只有一个,这就要从许多解当中进行挑选,去伪存真。
2.3 稳定性 利用计算手段,由接收信息来反演物质的结构和特性是反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是实际的接收响应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噪音,计算过程也有累积误差,这种微小误差会不会导致反演结果的面目全非,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呢?
, 百拇医药
以上难点其实正是中医学存在而又多被忽视的方面,或者已知其然但往往又道不出所以然来。我们认为反问题理论研究的成果为解开中医学所面临的许多困惑提供了可能。
3 中医学存在的问题
中医学“有诸于内必形之外”、“由表及里”、“取类比象”、“审证求因”等理论与方法的实质就是反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因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等三大难题。
3.1 存在性问题 中医理论存在许多有争议的命题,比如命门学说三焦学说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似乎给人以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气氛,但至今还尚未得出肯定的结果,为何?是否因为“命门”、“三焦”之类的命题根本不存在?此外,“心主神志”确切否?“肺藏魂、肝藏魄”等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是否应大胆舍弃?
3.2 唯一性问题 现代肾本质、脾本质、证本质研究近四十多年,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可以说都未达到对其本质的真正认识,充其量是其本质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肾本质、脾本质、证本质的解虽然存在,却不唯一,其解有几个甚至无穷多个。举例说,血瘀证本质研究借鉴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为血瘀证提供了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但此成果之一是无病不瘀,活血化瘀法通治百病。这种结果显然不切合临床实际,症结何在?我们认为:中医脏腑等概念已脱离了纯解剖器官的基础,融入了功能的内涵,因而中医所以指的一脏一腑实质上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几个系统的功能,如肾就包含了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因此,肾本质相应该在泌尿、生殖、内分泌和免疫各系统中都有表现,然而这点却被忽视了。
, 百拇医药
3.3 稳定性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辨证论治事实上为医学反问题的求解过程,但这一过程中所收集的所有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难免不含有“噪音”;且在推理、判断上也每因医家的学识、经验等差异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证不同必致论治相异,论治相异,选方遣药也必定不一致,因而临床疗效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科研中重复性差的症结所在,低重复率出在辨证的不稳定性上。
4 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问题研究认为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三者不满足就称为不适定性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的解不存在、不唯一、不稳定,那么求解得到的结果可信吗?这是反演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前苏联Tikonov等学者提出了解决线性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利用对解和数据误差的先验估计可以将问题的求解限定在某个较小范围内,对问题的提法进行适当的改造后,原本不适当的问题就可转化为适定的最优化问题求解,而且先验估计表明在一定精度下用正则化方法求得的解是合理的。这比如猜谜,“笼中鸟,打一人名”,无从猜起。如果限定“打《三国演义》中一人名”范围就缩小了,可以用书中所有人物逐一比较,最后选出最优的答案“关羽”。
, 百拇医药
以此理论运用于中医学来解决中医学面临的许多问题非常有益。比如存在性问题,对“命门”、“三焦”等进行反审,若无解毫不怜惜地舍弃此类命题或学说。唯一性问题,在病名方面,如肠痈对阑尾炎、肺痨对肺结核等完全可一一对应;而胃脘痛所包含的现代医学疾病太多,外延过大,就应另想改进的办法,至少要能区别急腹症胃脘痛和内科性胃脘痛,才不至在临床诊治中出乱子。脏腑实质研究方面应考虑到中医脏腑理论的特点,化解成“泌尿系统肾本质研究”、“内分泌系统肾本质”、“生殖系统肾本质研究”等等方块,这样更容易出成绩,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容易获得认可。稳定性问题,考虑到反问题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稳定性问题将长期存在,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和重复率,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四诊的规范化、客观化和辨证论治规范化等研究上,此项工作已开始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学由表及里、审证求因,由现象推测本质的反问题思维方法与分析还原的现代医学(正问题)思维方法都是重要的科研方法,两者不存在优劣之分。了解反问题方法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将为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进而加快中医现代化的步伐。
作者简介:吴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七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邮编:100029)。通讯地址:福建中医学院336#。邮编:350003。
(收稿日期 1998—06—22 修回日期 1998—10—14), http://www.100md.com
单位:吴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 100029)
关键词: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990204 1 什么是反问题
反问题首先由丹麦著名物理学家Lorentz于1910年提出,我国80年代初由冯康先生首倡。反问题是相对于正问题而言的。世界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自然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等。所谓正问题一般是按着这种自然顺序来研究事物的演化过程或分布形态,起着由因推果的作用。反问题则是根据事物的演化结果由可观测的现象来探求事物的内部规律或所受的外部影响,由表及里,索隐探秘,起着倒果求因的作用。如在夏天人们挑西瓜时把瓜放在耳边拍一拍,有经验的人就知道瓜熟不熟,不需切开来看,不致破坏西瓜的完整。又如通过地面爆炸向地下发射地震波,同时接收地层的反射波信号,利用数学手段将这些含有地下物性结构信息(地层的密度、声速等)提取出来,就可以对地下的油储及其分布作出科学的判断,而不必依靠钻井等高耗低效的石油勘探法了。
, 百拇医药
2 反问题研究中的难点
反问题研究方法本身存在着不可避免的难点和局限性,而且反问题研究的难度一般比相应的正问题要大,这是因为反问题的求解往往违背了物理的自然顺序,从而使正问题中的许多良好性质不再满足,而存在如下的诸多难点。
2.1 存在性 我们要求的反问题的解可能不存在。无解的原因多种多样,比如人工地震勘探法在定向设计中问题的提法不合理,也可能是探测时接收到的响应中含有假信息(噪音),将求解引入歧途。
2.2 唯一性 有的反问题的解虽然存在却不唯一,有几个甚至无穷多个,而对大多数反问题来说,真正的解只有一个,这就要从许多解当中进行挑选,去伪存真。
2.3 稳定性 利用计算手段,由接收信息来反演物质的结构和特性是反问题研究的重要内容,可是实际的接收响应中不可避免地含有噪音,计算过程也有累积误差,这种微小误差会不会导致反演结果的面目全非,出现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呢?
, 百拇医药
以上难点其实正是中医学存在而又多被忽视的方面,或者已知其然但往往又道不出所以然来。我们认为反问题理论研究的成果为解开中医学所面临的许多困惑提供了可能。
3 中医学存在的问题
中医学“有诸于内必形之外”、“由表及里”、“取类比象”、“审证求因”等理论与方法的实质就是反问题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因而不可避免地也存在着存在性、唯一性、稳定性等三大难题。
3.1 存在性问题 中医理论存在许多有争议的命题,比如命门学说三焦学说千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似乎给人以百家争鸣的良好学术气氛,但至今还尚未得出肯定的结果,为何?是否因为“命门”、“三焦”之类的命题根本不存在?此外,“心主神志”确切否?“肺藏魂、肝藏魄”等带有迷信色彩的东西,是否应大胆舍弃?
3.2 唯一性问题 现代肾本质、脾本质、证本质研究近四十多年,取得了相当进展,但可以说都未达到对其本质的真正认识,充其量是其本质的一个方面。换句话说,就是肾本质、脾本质、证本质的解虽然存在,却不唯一,其解有几个甚至无穷多个。举例说,血瘀证本质研究借鉴血液流变学、微循环等现代医学检测技术为血瘀证提供了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但此成果之一是无病不瘀,活血化瘀法通治百病。这种结果显然不切合临床实际,症结何在?我们认为:中医脏腑等概念已脱离了纯解剖器官的基础,融入了功能的内涵,因而中医所以指的一脏一腑实质上包含了现代医学的几个系统的功能,如肾就包含了泌尿、生殖、内分泌、免疫等系统的功能。因此,肾本质相应该在泌尿、生殖、内分泌和免疫各系统中都有表现,然而这点却被忽视了。
, 百拇医药
3.3 稳定性问题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辨证就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论治,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大法。辨证论治事实上为医学反问题的求解过程,但这一过程中所收集的所有症状、舌象、脉象等信息难免不含有“噪音”;且在推理、判断上也每因医家的学识、经验等差异而出现不同的结果,证不同必致论治相异,论治相异,选方遣药也必定不一致,因而临床疗效不同。这就是为什么中医科研中重复性差的症结所在,低重复率出在辨证的不稳定性上。
4 解决问题的办法
反问题研究认为存在性、唯一性和稳定性三者不满足就称为不适定性问题。如果一个问题的解不存在、不唯一、不稳定,那么求解得到的结果可信吗?这是反演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前苏联Tikonov等学者提出了解决线性不适定问题的正则化方法:利用对解和数据误差的先验估计可以将问题的求解限定在某个较小范围内,对问题的提法进行适当的改造后,原本不适当的问题就可转化为适定的最优化问题求解,而且先验估计表明在一定精度下用正则化方法求得的解是合理的。这比如猜谜,“笼中鸟,打一人名”,无从猜起。如果限定“打《三国演义》中一人名”范围就缩小了,可以用书中所有人物逐一比较,最后选出最优的答案“关羽”。
, 百拇医药
以此理论运用于中医学来解决中医学面临的许多问题非常有益。比如存在性问题,对“命门”、“三焦”等进行反审,若无解毫不怜惜地舍弃此类命题或学说。唯一性问题,在病名方面,如肠痈对阑尾炎、肺痨对肺结核等完全可一一对应;而胃脘痛所包含的现代医学疾病太多,外延过大,就应另想改进的办法,至少要能区别急腹症胃脘痛和内科性胃脘痛,才不至在临床诊治中出乱子。脏腑实质研究方面应考虑到中医脏腑理论的特点,化解成“泌尿系统肾本质研究”、“内分泌系统肾本质”、“生殖系统肾本质研究”等等方块,这样更容易出成绩,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也容易获得认可。稳定性问题,考虑到反问题研究方法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稳定性问题将长期存在,因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和重复率,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又在于四诊的规范化、客观化和辨证论治规范化等研究上,此项工作已开始进行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中医学由表及里、审证求因,由现象推测本质的反问题思维方法与分析还原的现代医学(正问题)思维方法都是重要的科研方法,两者不存在优劣之分。了解反问题方法所存在和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将为中医现代化进程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作用,进而加快中医现代化的步伐。
作者简介:吴水生,北京中医药大学九七级博士研究生(北京 邮编:100029)。通讯地址:福建中医学院336#。邮编:350003。
(收稿日期 1998—06—22 修回日期 1998—10—1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