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硝唑液作瘘管通过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孙桃姣
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 武汉 430071
关键词:
医学新知杂志990322
近年来,临床应用替硝唑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对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型)用替硝唑液作瘘管通过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就诊的50例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4~68(平均41±12)岁;前牙15例,前磨牙7例,磨牙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7(平均40±12)岁;前牙14例,前磨牙8例,磨牙3例。所有患牙X光摄片示根尖有阴影,阴影范围1cm之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先以X光摄片结合临床直接观测,常规开髓,冲洗髓腔,扩挫根管,然后将5号注射针弯成90°角插入根管中,以牙胶密封窝洞口,加压注入0.5%替硝唑液(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见瘘管口有液体溢出,通过完毕后,再封入0.5%替硝唑棉捻,瘘管口用探针上碘酚,每5 d复诊,瘘管消失后用氯仿糊剂+牙胶尖作根充。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作瘘管通过术,封Fc棉捻,其余同实验组。半年复查,作临床和X光摄片检查。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瘘管闭合,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消失或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瘘管闭合,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缩小或无变化;无效:瘘管未闭合,叩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扩大。其中显效和有效作为有效成功率统计。
1.4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实验组患者复诊两次完成根充者15例,3次完成根充者9例,仅1例4次完成根充。而对照组两次完成根充者2例,3次完成根充者5例,其余均复诊4~7次完成根充。半年复查时,实验组所有病例根尖阴影有不同程度缩小甚至消失,而对照组2例又发生瘘管,根尖阴影扩大。见附表。
附表 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对比 用药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n
%
n
, http://www.100md.com
%
n
%
实验组
对照组
合 计
19
10
29
76
40
58
6
13
, http://www.100md.com
19
24
52
38
0
2
2
0
8
4
25
25
50
u=2.30 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10年来,由于连续厌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厌氧菌的检出率,从而对根管内及根尖周部位的菌群有了新认识。大量研究证明,感染根管内及根尖周病变菌群主要存在专性厌氧菌和球菌[1,2]。张举之[3]指出,其中产黑色素类杆菌与根尖周病症状中的疼痛、瘘管形成及根管内臭味关系更为密切。故临床上选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消毒根管及根尖周病变组织,以消除或减少根管中细菌。过去在临床上常用的甲硝唑,经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它已对较多的厌氧菌失去了敏感性,而用替硝唑代替甲硝唑应用于临床。替硝唑是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它能透过厌氧菌微生物的细胞体,破坏NDA链而抑制DNA的合成,它的药效为甲硝唑的2~4倍[4]。体内杀菌和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替硝唑对包括牙龈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在内的产黑色素杆菌群的杀灭效果很强,达91.9%[5]。
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扩挫根管、冲洗髓腔,利用机械作用,去除大部分感染源。然后利用替硝唑液经根管至根尖通过瘘管,使药液直接进入机体自身防御功能和一般外界治疗不能达到的死腔,直接杀灭深部厌氧菌。而根管内封替硝唑液则可杀灭根管内残存的细菌。经过瘘管上碘酚则可腐蚀破坏瘘管的上皮衬里,使其继发炎症反应,周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而使瘘管闭锁。这样经过根管的彻底消毒后再进行根管严密充填则可达到消除病灶、保留患牙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存玉.牙髓根尖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8,15(1):19~23
2 刘卫红.厌氧菌与根尖周组织疾病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9,16(3):159~163
3 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5~156
4 史倍菊.单剂量口服替硝唑后龈沟液药物浓度检测.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3(3):149~150
5 王人飞.替硝唑治疗成人牙周炎疗效评价.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5):303~306
(1999-03-23 收稿), 百拇医药
单位: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 武汉 430071
关键词:
医学新知杂志990322
近年来,临床应用替硝唑治疗多种疾病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我们对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型)用替硝唑液作瘘管通过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门诊就诊的50例慢性根尖周炎(瘘管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24~68(平均41±12)岁;前牙15例,前磨牙7例,磨牙3例。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20~67(平均40±12)岁;前牙14例,前磨牙8例,磨牙3例。所有患牙X光摄片示根尖有阴影,阴影范围1cm之内。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实验组与对照组均先以X光摄片结合临床直接观测,常规开髓,冲洗髓腔,扩挫根管,然后将5号注射针弯成90°角插入根管中,以牙胶密封窝洞口,加压注入0.5%替硝唑液(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见瘘管口有液体溢出,通过完毕后,再封入0.5%替硝唑棉捻,瘘管口用探针上碘酚,每5 d复诊,瘘管消失后用氯仿糊剂+牙胶尖作根充。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作瘘管通过术,封Fc棉捻,其余同实验组。半年复查,作临床和X光摄片检查。
1.3 疗效评价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瘘管闭合,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消失或明显缩小;有效:临床症状消失,瘘管闭合,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缩小或无变化;无效:瘘管未闭合,叩诊(+),临床症状无改善或X光摄片示根尖阴影扩大。其中显效和有效作为有效成功率统计。
1.4 统计方法 等级资料比较的Wilcoxon秩和检验。
2 结果
, 百拇医药
实验组患者复诊两次完成根充者15例,3次完成根充者9例,仅1例4次完成根充。而对照组两次完成根充者2例,3次完成根充者5例,其余均复诊4~7次完成根充。半年复查时,实验组所有病例根尖阴影有不同程度缩小甚至消失,而对照组2例又发生瘘管,根尖阴影扩大。见附表。
附表 术后半年临床疗效对比 用药
分组
显效
有效
无效
合计
n
%
n
, http://www.100md.com
%
n
%
实验组
对照组
合 计
19
10
29
76
40
58
6
13
, http://www.100md.com
19
24
52
38
0
2
2
0
8
4
25
25
50
u=2.30 P<0.05
, http://www.100md.com
3 讨论
近10年来,由于连续厌氧技术的进步,增加了厌氧菌的检出率,从而对根管内及根尖周部位的菌群有了新认识。大量研究证明,感染根管内及根尖周病变菌群主要存在专性厌氧菌和球菌[1,2]。张举之[3]指出,其中产黑色素类杆菌与根尖周病症状中的疼痛、瘘管形成及根管内臭味关系更为密切。故临床上选用抗厌氧菌的抗生素消毒根管及根尖周病变组织,以消除或减少根管中细菌。过去在临床上常用的甲硝唑,经过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它已对较多的厌氧菌失去了敏感性,而用替硝唑代替甲硝唑应用于临床。替硝唑是硝基咪唑类衍生物,它能透过厌氧菌微生物的细胞体,破坏NDA链而抑制DNA的合成,它的药效为甲硝唑的2~4倍[4]。体内杀菌和体外抑菌实验表明:替硝唑对包括牙龈类杆菌、产黑色素类杆菌在内的产黑色素杆菌群的杀灭效果很强,达91.9%[5]。
我们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扩挫根管、冲洗髓腔,利用机械作用,去除大部分感染源。然后利用替硝唑液经根管至根尖通过瘘管,使药液直接进入机体自身防御功能和一般外界治疗不能达到的死腔,直接杀灭深部厌氧菌。而根管内封替硝唑液则可杀灭根管内残存的细菌。经过瘘管上碘酚则可腐蚀破坏瘘管的上皮衬里,使其继发炎症反应,周围组织增生形成瘢痕而使瘘管闭锁。这样经过根管的彻底消毒后再进行根管严密充填则可达到消除病灶、保留患牙的目的。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王存玉.牙髓根尖周感染的细菌学研究进展(综述).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8,15(1):19~23
2 刘卫红.厌氧菌与根尖周组织疾病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医学(口腔分册),1989,16(3):159~163
3 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55~156
4 史倍菊.单剂量口服替硝唑后龈沟液药物浓度检测.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7,13(3):149~150
5 王人飞.替硝唑治疗成人牙周炎疗效评价.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31(5):303~306
(1999-03-23 收稿),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