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西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09098
192铱组织间插植术治疗恶性肿瘤2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西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冯献斌 韦茂木 黎法中 曾自力 韦云喜 宁雪坚 林灿洁

    单位:柳州市肿瘤医院

    关键词:

    广西医学GUANGXI MEDICAL YIXUE1999年 第21卷 第3期 Vol 经外照射后仍残留的恶性肿瘤,目前治疗仍缺乏有效的方法,往往也是复发和转移的根源。1995年9月~1997年8月我们对外照射后仍残留的肿物25例,用192铱后装治疗机进行组织间插植治疗,现将取得的近期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32~84岁。胃癌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残存12例,舌癌3例,宫颈癌4例,阴道癌1例,甲状腺癌1例,上颌窦癌1例,上腭癌1例,子宫横纹肌肉瘤1例。残存肿物直径2~4cm16例,5~6cm5例,6cm以上4例。病理类型:鳞癌22例,腺癌2例,肉瘤1例。全组病例均已采用钴-60外照射至接近根治或根治量。
, http://www.100md.com
    1.2 方法:全组病例在插植治疗前,首先确定肿物大小、厚度,在肿物相应的部位进行布针。布针前作常规部位消毒,局麻后采用中空插植钢针直径1.9mm作为施源器,通过夹板上针孔顺序插入肿瘤组织中。根据肿瘤的大小分别采用单针、多针、单排、双排、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等方式。肿瘤直径2cm以内采用单针单排,4cm以内双针双排或三角形,6cm以内正方形。针间距为1.5~2cm,针尖部达肿瘤基底部,布针完毕较正,固定好插植针,不使其偏移,将病人送入治疗室,接上施源器。由物理师把医生制定的有关数据通过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由电子计算机进行优化,制定肿瘤靶区的有效剂量分布图,确认后即起动治疗机,将放射源192铱步入插植针内,进行组织间照射。治疗完毕放射源自动回位,将插植针拔出,用消毒纱布包扎针口。

    剂量分配:全组病例中,24例参考点平面剂量均为:7.5~10GY/次,1例15GY/次,每7~10天一次;总剂量:直径2cm内肿瘤10~15GY,4cm以内20GY,6cm以内25~30GY,参考点距离均设在10mm。驻留点距10mm。以上病例总剂量均在1~3次内完成。
, 百拇医药
    2 结果

    全组病例经组织间插植治疗后,随访3个月至半年,21例肿物在1~3个月内消失(其中6例在一个月内消失,12例在2个月内消失,3例在3个月内消除),局部颜色恢复正常,自觉症状消失,未见肿物复发。3例插植后肿物缩小。其中1例为甲状腺癌在锁骨上原残存淋巴6cm×5cm×5cm,插植治疗后3个月仍残存2cm×1.5cm×1.5cm,质地坚硬,局部呈纤维化萎缩。半年后随访仍带瘤生存,肿物大小不变。1例后舌根癌第一次参考点平面剂量10GY,第2次15GY,总剂量为25GY/2周,治疗结束两周后局部组织坏死,溃烂加重病情恶化,三个月后死于全身衰竭。全组病例治愈84%,显效12%,近期总有效率达96%,无效率4%。

    副反应:全组病例在放疗期间大部分无严重全身放疗反应,亦未见出现局部血肿,部分病例出现插植针口轻度疼痛,经抗炎对症治疗很快好转,不影响全程治疗。血象无明显改变。

    3 讨论
, http://www.100md.com
    3.1放射治疗是局部治疗手段,目前有1/3的病人死于肿瘤的局部复发(1)。50年代美国Memoriol医院首先用192铱后装机对恶性肿瘤进行近距离治疗。近两年来192铱组织间插植术治疗恶性肿瘤效果较为满意(2,3,4)。本组全部病例在插植治疗结束时,除1例肿瘤组织坏死,溃烂未控外,其余24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疗效,近期疗效达96%。特别是对宫颈癌、鼻咽癌淋巴转移经外照射达常规根治量时仍残存的肿物,通过组织间插植治疗,大多数在3个月内完全消退。

    3.2 舌根部肿瘤及甲状腺癌锁骨上淋巴转移者,经外照射再加组织间插植治疗,肿物消退仍不很理想,可能与残存肿瘤太大以及病理类型有关(5,6)

    3.3 本组病例参考点距离为10mm,针间距15~20mm,参考点平面剂量为7.5~10GY/次。疗终三个月内肿物全部消失。作者认为本剂量是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且足够杀死恶性肿瘤细胞的剂量。同时副反应小,不需作特殊处理,不须中断治疗。
, 百拇医药
    3.4 单次剂量过大,对组织插植治疗是不可取的。1例采用参考点剂量第1次10GY,第2次15GY/次,总剂量25GY,2周后出现局部组织坏死、溃烂。分析其原因,这与每次大剂量有关。

    3.5 高剂量率组织间插植成功与否,与参考点的设置,分割剂量和总剂量等参数的合理选择有一定关系。但目前这些参数的选择合理性尚未成熟的模式可循。本研究参考点平面剂量为7.5~10GY/次,参考点距离设在10mm,驻留点距10mm,针间距15~20mm。这可以使瘤体中心剂量大,分布均匀,而周围组织剂量相对较小,大大减少放疗的严重并发症。内、外照射总剂量分配方面:组织间插植剂量为外照射根治剂量(或接近根治量)的10%~20%较可靠。

    3.6 插植针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必须根据肿物的大小、形状个体化,当瘤体直径在5~6cm时最好插植在4~6根,3~4cm时2~3根,这样可以获得最优剂量分布。铱源停留点及插植针必须离正常皮肤10mm,这可以保护正常组织。
, 百拇医药
    3.7 本方法操作技术要求高,疗效可靠、确切、副反应少。目前外照射后残存的体表恶性肿瘤,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使用192铱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对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比较满意,是预防肿瘤复发、转移的一种理想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谷铣之,殷蔚伯,刘泰福,等.肿瘤放射治疗学.第2版.北京:北京医科大、中国协和医科大联合出版,1993:12~13

    [2]余子豪,钱图南,顾大中,等.组织间插植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中国放射肿瘤学 1990;4(4):292

    [3]汤钊猷,朱世能,曹世龙,等.现代肿瘤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出版社,1994:755

    [4]胡炳强主编.实用肿瘤放射治疗学.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3

    [5]张红雁,常则灵,张 杨,等.立体定向间质内放射治疗深部脑肿瘤.中国肿瘤临床 1990;23(6):390

    [6]马延华,沈尧尚,洪国标,等.插植放射治疗体表巨大恶性肿瘤68例报告.综合临床医学 1996;12(4):207,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