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0635
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梁惠林 黄 黎 李水胜

    单位:广东省新会市中医院骨伤科(5291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354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以椎体中柱结构损伤严重,椎管显著狭窄为特点。前路椎管减压同时作一期脊柱重建术,为脊髓神经功能的康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1994~1998年我院应用前路减压对24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例,女9例,年龄25~61岁,平均36岁。车祸致伤15例,坠落致伤6例,塌方砸伤3例。骨折部位:胸椎12(T12)1例,腰椎1(L1)19例,L2 4例。新鲜骨折22例,陈旧骨折2例。全部病例伴神经症状,按Frankel分级:B级3例,C级5例,D级16例,1例有过作后入路椎板切除减压病史。术前平片脊椎后突Cabb角5°~36°,平均24°。CT扫描可见椎体平均缩小56.8%(32%~90%)。本组病人均取侧前方入路,前路减压加椎间植骨术,其中4例病人加内固定术,Kanlda 1例,Tsrh 1例,Z-plate 2例。术中出血在600~800 ml,出血主要在椎管减压过程中。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下手术,以利术中误伤胸膜时不至于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取侧卧位,取背腹联合切口,切开皮肤和浅筋膜,切开背阔肌、前锯肌。以第12肋为例,切开并剥离肋骨骨膜,切除第12肋,顺腹部皮肤切口切开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以自动牵开器将肾脂肪囊向中线推开。拉开L1神经根及第十二肋间神经根。推开腰大肌并结扎腰动静脉,暴露受伤椎体。保留椎体前部,切除伤椎体后1/3及上位椎间盘。在神经剥离子保护下,先切除上位椎间盘组织,以小骨刀切除向后突入椎管的椎体骨碎片,以看到对侧椎弓根为准。完全减压后以撑开器撑开,恢复脊柱高度,根据植骨的长度切取髂骨块,以髂骨嵌于之T12~L1中间作植骨,脊膜外涂几丁糖。术后置入胶管引流。(若需要作内固定则在植骨后进行)。

    1.3 术后处理 适当应用激素及脱水剂3~4天,48小时后拔除引流胶管。应用营养神经细胞类药物。可自由翻身,术后平卧10~12周,待骨折骨性融合后可戴腰围扶拐杖下地学习步行锻炼。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本组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全部病人均摄X线片检查,与前片比较,脊柱后凸畸形明显纠正,Cobb角由术前5°~36°减至术后0°~6°,纠正度数5°~27°,椎体前后缘高度基本恢复正常。CT检查显示椎管的矢状径大于或等于正常水平,减压彻底。术后随访20例,最长50个月,最短6个月,平均38个月,骨移植在术后3~6个月得到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均得到2~3级改善。所随访病人脊柱无继发成角畸形,内固定无松脱,骨性融合满意。

    3 讨论

    爆裂型骨折是由沿身体纵轴作用的暴力造成的骨折。其特点为:椎弓根间距离增宽,椎体后部压缩,高度变小及椎体横径增宽,几乎所有爆裂型骨折都伴有神经系统症状。自从CT面世,人们发现创伤性椎管狭窄与脊髓受压大多来自硬脊膜前方。Trafton认为T12或L1爆裂骨折若椎管矢状面被占据达到50%或更多时,神经损伤的危险性则显著增高,并有明显进行性损害。后路手术内固定可以使椎体高度恢复,成角纠正,但脊髓前方的受压往往不能完全解决。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传统的后路椎板切除减压,可使脊椎后部结构破坏,加重脊柱的不稳定性,椎管减压不彻底,不持久,神经功能恢复不肯定。Tencer在实验中发现,当脊髓受压达42%时,切除同平面的椎板,在后方硬膜上测不到任何压力变化,说明并未解除来自脊髓前方的压迫。
, http://www.100md.com
    前路手术是在直视下有效地实施减压,植骨融合和内固定,具有减压彻底,椎管扩大可靠,植骨融合牢固的优点,且前路减压对脊柱运动单位的解剖状态破坏最小,无椎板广泛切除后瘢痕继发压迫之忧[1,2]。手术中应注意减压至直视下能见到对侧椎弓根,减压才会彻底、满意。本术式的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手术操作比较复杂,术中出血较多。这就要求术者熟悉手术入路,免除术中多余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4 参考文献

    1 杨惠林,唐天驷,许 立. 前路胸腰椎段脊柱重建术. 中华骨科杂志,1992,12(1):3.

    2 谢惠缄,廖俊星,周良安,等. Kaneda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12(6):26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