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2185
止血带的污染调查及消毒管理
http://www.100md.com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赵孔珍

    单位:安徽省六安地区人民医院(六安 237005)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10 为加强医院感染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笔者随机抽取使用中的35根止血带做细菌学监测。其结果报告如下。

    1 取样方法

    在充分湿润取样缓冲液(0.5%硫代硫酸钠、0.75%卵磷脂、3%吐温80)的无菌棉拭子,在止血带中段10~20cm处采样,往返涂擦2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然后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置于5ml无菌生理盐水中。并经0.5%84液浸泡消毒15min后,同法取样1次。所采样本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求每cm2止血带上污染的细菌数。用ELISA法(灵敏度1ng/ml)检测HBsAg,以菌落数<8cfu/cm2,HBsAg(-)为监控合格的止血带。

    2 调查结果

    2.1 污染情况 抽查的35根止血带中,有菌止血带达100%,有菌超标止血带31根,占88.6%;HBsAg阳性的止血带2根占5.71%。另经消毒处理后的止血带35份样本各项监控指标均合格。

    2.2 外观所见 35根止血带中有的止血带外观褐色斑斑,使用后未做清洗或未做任何消毒处理,一直用至发粘,失去弹性为止,而且使用中也不固定位置。病区所用的止血带外观洁净度优于医技科室。

    3 讨论分析

    止血带是临床科室必备物品,虽然体积小,但使用广泛。若消毒不严格,有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次调查是在科室医护人员毫无思想准备的前提下进行采样的,有的科室止血带虽经消毒菌落数仍高达1800cfu/cm2,究其原因系各科室对止血带的交叉感染重视程度不够,尽管建立了消毒管理制度,但实际工作中执行不认真,尤其在超负荷工作时就出现时紧时松,因此而出现细菌学监测不合格。本次调查与控制结果对照表明,只要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止血带使用消毒管理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止血带的污染状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4 管理措施

    4.1 完善止血带消毒管理制度,强化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教育,加强对止血带在医院感染中潜在危险的认识,了解和掌握易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2 各科室应根据自己的工作量适当增加止血带数量,固定使用,集中定期消毒。切实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

    4.3 用于止血带的消毒器皿,应有详细标记,记录消毒时间,有效浓度、值日者。做到忙时闲时一个样,有人检查无人检查一个样,领导在场与不在场一个样。认真负责地执行止血带消毒管理交接班制度。

    4.4 对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伤寒等传染病人的止血带,应有醒目标志,用后应随时消毒或终末消毒,减少肝炎病毒的污染,杜绝医源性传播。

    4.5 护理部经常检查、督促、奖罚分明,使止血带在使用过程中管而不严或无人问津的状况逐步纳入制度化的轨道。

    (1998-11-05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