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
作者:高秀娟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72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可以周期性的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来刺激起搏或传导功能有障碍的心脏,使其有规律的产生激动收缩,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至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已逾百万的人们因植入了人工心脏起搏器而改善了生活质量,保证了生命的安全。我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重点抓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满意的成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制订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由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高年资的护师以医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护理体会共同制订,内容全面、具体,最后在全科护理人员的讨论、审核后确定。
, 百拇医药
2 健康教育实施的方式
目前我科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用小黑板、宣传小册、图片、集体小讲课等,最常用的还是主管护士与病人一对一交谈,针对病人的顾虑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宣教。主管护士还必须经常和主管医生联系,目标一致,才让病人感到护士可信。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对病人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介绍,解释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的原理,手术治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手术简单过程及如何配合等问题,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吸烟者劝其戒烟,避免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术前禁食。
3.2 术后护理 术后入住CCU,局部压迫6~12h,以防伤口出血。强调术后24~48h绝对卧床的重要性,防止电极移位,指导病人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告诉患者术后须持续心电监护1~2天,目的是观察心率、心律、起搏心率是否正常,有无心律不齐及漏搏现象,了解起搏与感知功能,如发现心率慢与起搏器所调频率不符时检查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导管有无脱落。术后为预防伤口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每天更换敷料并查看伤口有无红、肿、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6h 1次,连续3天。另外加强术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起搏病人术后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有的精神过度紧张,担心起搏器失灵、导管在心脏断裂等,因此,应向病人讲解有关起搏器的基本知识,一般情况下,病人在起搏器植入几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一台起搏器使用年限大约7~10年以上不等。植入起搏器后,若出现安装前的症状,如晕倒等,为起搏器功能障碍;若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如胸闷、头胀、水肿、乏力等不适情况为起搏器综合征,可请医生处理,消除患者对起搏器的错误认识,取得配合。
, 百拇医药
3.3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主管护士向病人、家属交待植入起搏器后的医疗随访及注意事项。我们应告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您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因起搏器发放一定的电脉冲,它的功能一般不受家用电器的干扰,如电视机、收音机等,但不宜接近高压电场、磁场,不宜做电疗、电灼,以免产生干扰,抑制起搏功能。②嘱病人在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臀举高过头或过伸,过于用力等动作,防止电极移位。③教会病人自检脉搏,告诉病人您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是您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的指标。每天计数您自己的脉搏次数1~2次,与医师告诉您的起搏器应有的脉搏数相比,如脉率比预定频率减少10%为起搏电池不足,应立即与您的医师联系,尽早到医院更换。④定时随诊,测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半年每月随诊1次,以后可3个月随诊1次,胸部X线透视1年1次,以便观察电极情况。⑤嘱病人随身携带诊断卡,注明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安装起搏器的类型、日期、家庭住址及联系医院、医生、电话等,如遇危急情况便于他人帮助。⑥因任何原因就医时,应告知医生您已植入起搏器。⑦您可乘坐任何车辆、飞机外出旅游,如乘坐飞机时应告诉机场工作人员您已植入起搏器,避免金属探测器在起搏器植入处扫过。⑧安装起搏器的胸肌及附近肌肉应避免剧烈撞击,以免损坏起搏器。⑨告诉患者应随身携带提升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等以防止起搏器发生故障时急用。⑩如果您能遵照医嘱及注意事项,起搏器可帮助您长期健康地生活。
, 百拇医药
4 效果评价
开展健康教育是当今护理发展的总趋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得到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的、规范的健康知识教育,使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自愿地采用有利健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住院天数缩短,满意度全面提高,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护士自身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茂宏,王筱敏,李大年,主编.护士医学问答(中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6
(1999-01-04收稿), http://www.100md.com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南宁 530021)
关键词: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9903172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一种医用电子仪器,它可以周期性的发放一定形式的电脉冲来刺激起搏或传导功能有障碍的心脏,使其有规律的产生激动收缩,以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1]。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至今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已逾百万的人们因植入了人工心脏起搏器而改善了生活质量,保证了生命的安全。我科自1997年开展整体护理以来,重点抓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较满意的成绩,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制订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标准健康教育计划由病房护士长、主管护师及高年资的护师以医学理论为依据,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护理体会共同制订,内容全面、具体,最后在全科护理人员的讨论、审核后确定。
, 百拇医药
2 健康教育实施的方式
目前我科对植入心脏起搏器病人的健康教育方式有:利用小黑板、宣传小册、图片、集体小讲课等,最常用的还是主管护士与病人一对一交谈,针对病人的顾虑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卫生宣教。主管护士还必须经常和主管医生联系,目标一致,才让病人感到护士可信。
3 健康教育的内容
3.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对病人进行起搏器植入手术的介绍,解释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的原理,手术治疗的意义及其必要性,手术简单过程及如何配合等问题,减少病人存在的疑虑和恐惧心理。吸烟者劝其戒烟,避免饮酒、喝浓茶、咖啡等,低脂、低胆固醇饮食,术前禁食。
3.2 术后护理 术后入住CCU,局部压迫6~12h,以防伤口出血。强调术后24~48h绝对卧床的重要性,防止电极移位,指导病人避免右侧卧位,以利于电极与心室壁的紧密附着。告诉患者术后须持续心电监护1~2天,目的是观察心率、心律、起搏心率是否正常,有无心律不齐及漏搏现象,了解起搏与感知功能,如发现心率慢与起搏器所调频率不符时检查起搏器功能是否良好,导管有无脱落。术后为预防伤口感染,常规使用抗生素2~3天,每天更换敷料并查看伤口有无红、肿、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每6h 1次,连续3天。另外加强术后心理护理至关重要,起搏病人术后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恐惧,有的精神过度紧张,担心起搏器失灵、导管在心脏断裂等,因此,应向病人讲解有关起搏器的基本知识,一般情况下,病人在起搏器植入几天后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一台起搏器使用年限大约7~10年以上不等。植入起搏器后,若出现安装前的症状,如晕倒等,为起搏器功能障碍;若出现一些新的症状如胸闷、头胀、水肿、乏力等不适情况为起搏器综合征,可请医生处理,消除患者对起搏器的错误认识,取得配合。
, 百拇医药
3.3 出院指导 病人出院前主管护士向病人、家属交待植入起搏器后的医疗随访及注意事项。我们应告诉患者植入起搏器后您可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但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因起搏器发放一定的电脉冲,它的功能一般不受家用电器的干扰,如电视机、收音机等,但不宜接近高压电场、磁场,不宜做电疗、电灼,以免产生干扰,抑制起搏功能。②嘱病人在术后1个月内避免术侧手臀举高过头或过伸,过于用力等动作,防止电极移位。③教会病人自检脉搏,告诉病人您每分钟的脉搏次数是您的人工心脏起搏器工作是否正常的指标。每天计数您自己的脉搏次数1~2次,与医师告诉您的起搏器应有的脉搏数相比,如脉率比预定频率减少10%为起搏电池不足,应立即与您的医师联系,尽早到医院更换。④定时随诊,测起搏器功能,一般最初半年每月随诊1次,以后可3个月随诊1次,胸部X线透视1年1次,以便观察电极情况。⑤嘱病人随身携带诊断卡,注明姓名、年龄、性别、诊断、安装起搏器的类型、日期、家庭住址及联系医院、医生、电话等,如遇危急情况便于他人帮助。⑥因任何原因就医时,应告知医生您已植入起搏器。⑦您可乘坐任何车辆、飞机外出旅游,如乘坐飞机时应告诉机场工作人员您已植入起搏器,避免金属探测器在起搏器植入处扫过。⑧安装起搏器的胸肌及附近肌肉应避免剧烈撞击,以免损坏起搏器。⑨告诉患者应随身携带提升心率的药物,如阿托品、异丙肾等以防止起搏器发生故障时急用。⑩如果您能遵照医嘱及注意事项,起搏器可帮助您长期健康地生活。
, 百拇医药
4 效果评价
开展健康教育是当今护理发展的总趋势,病人在住院期间能得到护理人员给予系统的、规范的健康知识教育,使病人的健康知识水平普遍提高,自愿地采用有利健康的行为,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健能力。临床实践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顺应性增加,住院天数缩短,满意度全面提高,护患关系更为密切,护士自身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茂宏,王筱敏,李大年,主编.护士医学问答(中册).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16
(1999-01-04收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