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脾虚泄泻9例报告
作者:张荣华 史常旭
单位:张荣华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中医科 重庆,400038;史常旭 西南医院妇产科 重庆,400038
关键词:泄泻;脾虚;外治法
Report of 9 cases of exter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of spleenReport of 9 cases of exter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of spleen-asthenia with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中图法分类号 R244.9
我们在运用温经活血通络方腹部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部炎性包块的过程中,发现合并有慢性腹泻(脾虚型)患者之泄泻也得以缓解。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将该方试用于脾虚泄泻患者,观察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9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具有脾虚泄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重则手足不温,喜热畏寒,体重下降,消瘦或有脱肛。舌淡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2~60岁,平均43岁。病程1~20年不等,平均5.3年。大便每日3~8次,平均5.5次。服参苓白术片或汤初始有效,但不能停药。结合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慢性结肠炎7例,肠功能紊乱2例。大便常规:呈黄色稀便或稀水样便,可见食物残渣和(或)脂肪滴,未见虫卵。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除外因细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腹泻。心、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
由五加皮、千年健、防风、透骨草、赤芍、独活、艾叶、桑寄生、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尾、川椒、川羌活、血竭等十五味中药组成。
, 百拇医药
2.2 使用方法
以上15味药布包热蒸30 min,外敷中、下腹部30 min,每日1次,一包药连用15日为1疗程,治疗1~3疗程。
2.3 注意事项
2.3.1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热敷部位,避免受凉。
2.3.2 热敷部位垫一毛巾,以防烫伤皮肤。
2.3.3 热敷过程中如药包冷却,可再行热蒸。
2.3.4 在药包上盖一塑料薄膜,使药包热度保持时间较长。
3 疗效判断标准[1]及治疗结果
温经活血通络方对所有病例全部有效。
, 百拇医药
3.1 痊愈
5例。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消失,舌苔基本恢复正常,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证实确有显著改善。
3.2 显效
3例。大例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已接近正常。
3.3 有效
1例。大便次数和质地、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均有好转,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有好转。
3.4 无效
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均无改善。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泄泻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记有“鹜溏”、“飧泄”、“濡泻”、“注下”等病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则手足不温,喜热畏寒。久泻不愈,中气下陷,则见脱肛。脾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可见血瘀之证。舌淡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征象。治以健脾益气为法。
国内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变化,其中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有医者[2,3]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药内服和/或灌汤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疗效。活血化瘀方药不仅能直接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还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达到增强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温经活血通络方是由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运行气血的中药组成。药物热敷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作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所敷部位中、下腹部为任脉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两经脉腧穴均可治胃肠病。神阙穴具有温阳补虚、化寒湿积滞功效,关元、气海穴具有强壮作用,均为保健要穴,可益气固本、止泻、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天枢穴可调胃肠、理气血、消食化滞。通过药物局部热敷透过皮肤毛孔吸收,作用于经络腧穴,益气健脾、逐湿祛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故可起到治疗作用。
温经活血通络中药腹部外敷用于脾虚泄泻患者,治愈率高,疗效好,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尚未发现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简介:张荣华,女,36岁,主治医师,硕士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126~130
2 许成群.活血化瘀治疗慢性结肠炎机理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17
3 张荣华,洪多伦,艾九松.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8
(收稿:1998-09-15;修回:1998-11-06), http://www.100md.com
单位:张荣华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中医科 重庆,400038;史常旭 西南医院妇产科 重庆,400038
关键词:泄泻;脾虚;外治法
Report of 9 cases of exter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of spleenReport of 9 cases of external treatment for diarrhea of spleen-asthenia with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中图法分类号 R244.9
我们在运用温经活血通络方腹部热敷治疗慢性盆腔炎、腹部炎性包块的过程中,发现合并有慢性腹泻(脾虚型)患者之泄泻也得以缓解。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将该方试用于脾虚泄泻患者,观察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9例均为门诊病人,全部具有脾虚泄泻的临床表现[1]: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重则手足不温,喜热畏寒,体重下降,消瘦或有脱肛。舌淡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其中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32~60岁,平均43岁。病程1~20年不等,平均5.3年。大便每日3~8次,平均5.5次。服参苓白术片或汤初始有效,但不能停药。结合纤维结肠镜检查诊断:慢性结肠炎7例,肠功能紊乱2例。大便常规:呈黄色稀便或稀水样便,可见食物残渣和(或)脂肪滴,未见虫卵。大便隐血试验阴性。大便培养无致病菌生长。除外因细菌、寄生虫感染所致的腹泻。心、肝、肾功能检查结果正常。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组成
由五加皮、千年健、防风、透骨草、赤芍、独活、艾叶、桑寄生、乳香、没药、红花、当归尾、川椒、川羌活、血竭等十五味中药组成。
, 百拇医药
2.2 使用方法
以上15味药布包热蒸30 min,外敷中、下腹部30 min,每日1次,一包药连用15日为1疗程,治疗1~3疗程。
2.3 注意事项
2.3.1 患者取平卧位,暴露热敷部位,避免受凉。
2.3.2 热敷部位垫一毛巾,以防烫伤皮肤。
2.3.3 热敷过程中如药包冷却,可再行热蒸。
2.3.4 在药包上盖一塑料薄膜,使药包热度保持时间较长。
3 疗效判断标准[1]及治疗结果
温经活血通络方对所有病例全部有效。
, 百拇医药
3.1 痊愈
5例。泄泻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每日1~2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消失,舌苔基本恢复正常,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证实确有显著改善。
3.2 显效
3例。大例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仅1次,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改善程度在2级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已接近正常。
3.3 有效
1例。大便次数和质地、中医证候的主症、次症均有好转,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其相应的客观指标有好转。
3.4 无效
症状无改善或有加重,与泄泻相关的疾病及其相应的客观指标均无改善。
, 百拇医药
4 讨论
泄泻首载于《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记有“鹜溏”、“飧泄”、“濡泻”、“注下”等病名。脾主运化,胃主受纳。长期饮食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均可导致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致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内停,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化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脾阳虚衰,阴寒内盛,则手足不温,喜热畏寒。久泻不愈,中气下陷,则见脱肛。脾气虚无力推动血行可见血瘀之证。舌淡胖或有齿印、苔薄白、脉细弱为脾胃虚弱之征象。治以健脾益气为法。
国内学者认为微循环障碍是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变化,其中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反应是发病的重要原因。有医者[2,3]在辨证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方药内服和/或灌汤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了满意疗效。活血化瘀方药不仅能直接改善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组织修复,还能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达到增强抗炎和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 http://www.100md.com
温经活血通络方是由散寒通络、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运行气血的中药组成。药物热敷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作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所敷部位中、下腹部为任脉和足阳明胃经经脉循行部位,两经脉腧穴均可治胃肠病。神阙穴具有温阳补虚、化寒湿积滞功效,关元、气海穴具有强壮作用,均为保健要穴,可益气固本、止泻、调节人体免疫机能;天枢穴可调胃肠、理气血、消食化滞。通过药物局部热敷透过皮肤毛孔吸收,作用于经络腧穴,益气健脾、逐湿祛寒、温经通络、行气活血,故可起到治疗作用。
温经活血通络中药腹部外敷用于脾虚泄泻患者,治愈率高,疗效好,方法简便易行,目前尚未发现毒副作用,且价格低廉,易被患者接受,是治疗脾虚泄泻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简介:张荣华,女,36岁,主治医师,硕士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126~130
2 许成群.活血化瘀治疗慢性结肠炎机理探讨.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94,16(3):17
3 张荣华,洪多伦,艾九松.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86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9(1):8
(收稿:1998-09-15;修回:1998-11-06),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