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诊断与治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17270
内镜检出大肠癌35例分析
http://www.100md.com 《现代诊断与治疗》 1999年第3期
     作者:吴石如 汪德胜 许芷

    单位:吴石如 汪德胜 许芷(黄山市人民医院,黄山 245000)

    关键词:

    现代诊断与治疗990334 我院自1989年8月~1997年12月底,采用日本产Olympus CF-301型纤维结肠镜,配国产电视显像仪,进行结肠检查432例次,经内窥镜及病理和手术确诊为大肠癌35例,占同期受检人数的8.1%,现将有关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确诊的35例大肠癌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0~76(平均48)岁。其中39岁以下4例,40~49岁7例,50~59岁11例,60岁以上13例。病程半月~10年,大多数在3~12个月。临床症状以腹泻、便秘、腹痛及血便为主。大便每日3~10次,其中腹泻伴血便20例次,腹泻伴粘液便15例次,腹部包块3例。其它尚有腹胀、下坠、消瘦、乏力及低热等。癌灶分布在左半结肠为主,其中直肠18例,乙状结肠6例,乙-直结肠2例,降结肠4例,升结肠2例,肝曲1例,乙-直结肠交界处1例,回肠末端1例。
, 百拇医药
    1.2 检查方法 患者在纤维结肠镜检查前,常规进行X线钡剂灌肠检查,作为对照。镜检前常规进行肛门指检,然后进镜,顺腔尽量插到回盲部或回肠末端13厘米处。发现可疑癌灶后,立即行活检或刷片。采取先活检后刷检,二者结合。

    2 结果

    X线钡灌肠与纤维结肠镜检查:35例肠癌中,X线钡灌肠提示癌变20例,结肠息肉2例,提示慢性结肠炎或无异常13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可疑肠癌38例,其中有2例经病理检查提示结肠结核,1例提示结肠性血吸虫肉芽肿。活检与刷检:35例中,活检找到癌细胞13例,另外有3例活检可疑癌细胞,4例中~重度核异质,有2例活检与刷检均阴性,术后证实为腺癌,总共20例阳性,阳性率为57%;活检后刷检癌细胞阳性20例(其中活检和刷检同时找到癌细胞11例,活检阳性而刷检阴性1例,活检阴性而刷检阳性5例),总共阳性率57%。

    3 讨论
, 百拇医药
    结肠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肠瘤。它的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可发生于结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乙状结肠曲部为多见(占65%左右)。次为回盲部。

    3.1 X线钡灌检查 仍然是诊断结肠癌手段之一。其方法简便,痛苦少,病人容易接受。但该方法检出肠癌符合率低,容易漏诊或误诊。本组35例肠癌中,X线钡灌检出率仅53%,大大低于结肠镜检查(92%)。特别是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以下部位,X线检查是个盲区。而结肠镜检查,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大小,并可取活组织进行病理化验或进行内镜下治疗。

    3.2 对内镜下难以确诊的病变 通常要结合病理检查。由于病灶微小,粘膜肿胀或表面组织坏死,活检有时也有一定局限性,必须从多方位取组织,一般4~5块。看准第一块组织最重要,因活检后可能出血,影响操作视野。对疑有粘膜下癌肿,须在同一部位重复深钳咬取标本[1]。活检后刷检,可提高检出率。有时活检仅取到粘膜表面或坏死组织,活检后粘膜破损或坏死组织脱落再刷检,可检出粘膜下癌肿。刷检应在活检创面和出血糜烂灶进行,并捻转细胞刷,以增加与病灶接触面。对结肠镜不能通过的狭窄部位,可将细胞刷伸入狭窄的肠腔来回刷动,可得到更多的标本[2]。活检和刷检结合,有助于早期肠癌的发现,大肠腺瘤癌变可位于腺瘤的不同部位,故不能单凭活检来判断有无癌变,应行全瘤电切摘除,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查。
, 百拇医药
    3.3 内镜检查价值与注意事项 对于反复不明原因的腹痛,伴有或不伴有贫血者,须反复行大便潜血试验,必要时及早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大肠多原发癌,本组就有2例同时发生于直肠与乙状结肠,强调全结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如有可能,尽量插入末端回肠13厘米处,因该部位亦是癌肿好发部位。尚有结肠一点癌,系粘膜内微小癌,如局部粘膜隆起、充血或少许糜烂,应高度警惕,及时行病理检查。

    3.4 结肠癌与结肠某些癌前病变之鉴别 如结肠息肉症,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及克隆氏病与结肠癌密切相关。腺瘤性息肉与大肠癌关系更密,其癌变率达7.4%,癌变程度与脾瘤组织类型、息肉大小和有无不典型增生密切相关。如息肉样腺瘤大于2厘米,或广基型或表现不平、糜烂或组织易破碎出血,则癌变机率就越大;结肠息肉病,且有高度恶变倾向;腺瘤息肉体积越大,恶变率越高。大多数大肠癌起源于先前存在的腺瘤,这一概念已被广泛接受。纤维结肠镜早期发现和摘除全部大肠息肉,成为预防大肠癌非常重要的积极措施。本组有4例镜检为溃疡性直肠炎和结肠炎,结果病理找到癌细胞。因其本身即为癌前病变,溃疡型结肠癌,很易与溃疡性结肠炎相混淆,且均可产生便血及腹泻。如有持续的便血,且大便出现恶臭,须考虑并发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肠粘膜脆,轻擦易出血,溃疡浅小,粘膜见猪皮样小凹陷;病重及病程长者,溃疡较大而深,呈圆形、沟形。孤立或融合、偶见全结肠粘膜有糜烂和溃疡。而溃疡型癌,病灶较局限,溃疡深达肌层,并有周围浸润,易引起肠腔狭窄和梗阻。镜检时,还须与阿米巴、血吸虫肉芽肿及肠结核相区别。

    参考文献

    1 吴云林.消化内镜操作技巧.第1版.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3:62

    2 徐少勇,等.经内镜刷检对疑难肠病的诊断价值.内镜,1994;1:1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