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脑室出血12例
作者:伍锦旋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医院内科,肇庆526040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引流;尿激酶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73 脑出血患者病情重笃,单用脑室引流或尿激酶治疗文献已有报道,但两者合用治疗的报道不多,为此本文对我科近3a收治的12例患者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脑室注入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1)引流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8~82岁,平均68岁,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头痛与呕吐各4例,失语2例。12例均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中枢性瘫痪,其中深昏迷2例,浅昏迷2例。12例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定[1]:轻型4例,中型6例,重型2例;有高血压病史10例,原因不明2例。均于发病后24h内行颅脑CT检查。(2)对照组12例为同期收治行保守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2~78岁,平均63岁,其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引流组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引流组患者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手术均于入院后24h内在病床上完成。单侧脑室引流8例,双侧脑室引流4例,引流管接无菌 引流瓶,引流管高度固定于距脑室水平上15~20cm,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 激酶1次,每次1~2万U,连用3d,注入后闭管4h后开放引流。术后复 查颅脑CT1~2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h,无异常反应后拔引流管。治 疗的同时常规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引流组患者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6~12d,拔管时间7~13d,拔管后给予腰穿放液,至脑脊液颜色正常时停止。对照组12例除未行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外,余治疗同引流组。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 (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恶化:(5)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评定:引流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例,死亡3例(2例 术前深昏迷并脑疝形成,1例术前及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死率为25.0%。存活的9例患者在住院35d期间肢体肌力均改善Ⅱ级以上;对照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0例,进步1例,无变化1例,死亡10例,病死 率为83.3%,其中8例死于脑疝,另2例分别死于肾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存活的2例中仅1例在病后35d内瘫痪肢体肌力改善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679,P<0.05)。
3 讨论
脑室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率很高,可达80%以上。开颅手术因技术难度大及费用高,且创面较大,病情危重和老年患者不易耐受而受到限制。内科保守治疗药物对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加快血液吸收效果不大。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作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尽快排出,同时尿激酶可以通过脑室裂口进入脑内血肿内,将其溶解后流入压力低的脑室内,通过引流管引出体外。经过临床实践,目前已肯定了引流术具有比较可靠的效果[2,3]。本文引流组的患者经及时作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病死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黄自华等[2]报道基本接近。本文引流组存活者的肢体肌力改善Ⅱ级以上,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无1例发生意外,无出现再出血及颅内感染,这是保守治疗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作者认为,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可在病床上进行,内科医生也可掌握,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重量,为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赵钛主编.现代编瘫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2 ~163
2 黄自华,余琦,曾胜田.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52例.广州医药,199 6,27(3):21~22
3 赵寅涛,陈明基,董全胜.尿激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附2 4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1994,20(5):248~249
收稿日期:1998-11-04,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医院内科,肇庆526040
关键词:脑室出血;脑室引流;尿激酶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73 脑出血患者病情重笃,单用脑室引流或尿激酶治疗文献已有报道,但两者合用治疗的报道不多,为此本文对我科近3a收治的12例患者采用脑室引流加尿激酶脑室注入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1)引流组: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8~82岁,平均68岁,均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头痛与呕吐各4例,失语2例。12例均有不完全性或完全性中枢性瘫痪,其中深昏迷2例,浅昏迷2例。12例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定[1]:轻型4例,中型6例,重型2例;有高血压病史10例,原因不明2例。均于发病后24h内行颅脑CT检查。(2)对照组12例为同期收治行保守治疗的脑室出血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2~78岁,平均63岁,其临床表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引流组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 http://www.100md.com
1.2 治疗方法 引流组患者全部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引流术,手术均于入院后24h内在病床上完成。单侧脑室引流8例,双侧脑室引流4例,引流管接无菌 引流瓶,引流管高度固定于距脑室水平上15~20cm,每日向脑室内注入尿 激酶1次,每次1~2万U,连用3d,注入后闭管4h后开放引流。术后复 查颅脑CT1~2次。脑室内血肿消失闭管24h,无异常反应后拔引流管。治 疗的同时常规给予降颅压,控制血压治疗,术后常规应用止血药及抗生素,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引流组患者脑室内血肿消失时间6~12d,拔管时间7~13d,拔管后给予腰穿放液,至脑脊液颜色正常时停止。对照组12例除未行脑室引流与尿激酶注入外,余治疗同引流组。
1.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1] (1)基本痊愈:病残程度为0级(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2)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21分以上,且病残程度在1~3级;(3)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20分;(4)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多不足8分;恶化:(5)功能缺损评分增加9分或更多。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秩和检验。
2 结果
临床疗效评定:引流组基本痊愈3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例,死亡3例(2例 术前深昏迷并脑疝形成,1例术前及术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病死率为25.0%。存活的9例患者在住院35d期间肢体肌力均改善Ⅱ级以上;对照组基本痊愈0例,显著进步0例,进步1例,无变化1例,死亡10例,病死 率为83.3%,其中8例死于脑疝,另2例分别死于肾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大出血。存活的2例中仅1例在病后35d内瘫痪肢体肌力改善Ⅱ级。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Hc=5.679,P<0.05)。
3 讨论
脑室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病死率很高,可达80%以上。开颅手术因技术难度大及费用高,且创面较大,病情危重和老年患者不易耐受而受到限制。内科保守治疗药物对疏通脑脊液循环通路,加快血液吸收效果不大。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作了研究,该方法可以加快脑室内血块的溶解,利于血肿尽快排出,同时尿激酶可以通过脑室裂口进入脑内血肿内,将其溶解后流入压力低的脑室内,通过引流管引出体外。经过临床实践,目前已肯定了引流术具有比较可靠的效果[2,3]。本文引流组的患者经及时作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治疗,病死率仅为25.0%,明显低于对照组,与黄自华等[2]报道基本接近。本文引流组存活者的肢体肌力改善Ⅱ级以上,提高了生存质量,且无1例发生意外,无出现再出血及颅内感染,这是保守治疗难以达到的效果。因此作者认为,脑室引流加尿激酶注入为一种安全简便的操作方法,可在病床上进行,内科医生也可掌握,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重量,为治疗脑室出血的一种较好方法。
4 参考文献
1 赵钛主编.现代编瘫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162 ~163
2 黄自华,余琦,曾胜田.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52例.广州医药,199 6,27(3):21~22
3 赵寅涛,陈明基,董全胜.尿激酶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治疗(附2 4例临床分析).江苏医药,1994,20(5):248~249
收稿日期:1998-11-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