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广东医学院学报》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0678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2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广东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3期
     作者:梁启廉

    单位: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湛江524001

    关键词:消化道;平滑肌肿瘤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53 自1990~1997年本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22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性14例,女性8例,男女之比为1.75∶1;年龄31~70岁,平均58.4岁,其中40岁以上占90.9%,肌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3.5岁,肉瘤患者平均年龄为60岁。肿瘤发病部位依次为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平滑肌瘤8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小肠平滑肌瘤1例、小肠平滑肌肉瘤4例与结肠平滑肌肉瘤1例。

, http://www.100md.com     1.2 肿瘤性状 12例肌瘤直径为2.5~8cm,其中4例>5cm, 其3例中1例为胃肌瘤合并胃低分化腺癌。10例肉瘤直径为2.5~15cm,其中7例>5cm。

    1.3 临床表现 病程1 d~20a,主要临床表现:吞咽梗塞感为2例 食管平滑肌瘤表现;腹痛:包括1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疼痛多为 隐痛或钝痛;腹块:包括3例胃平滑肌肉瘤、3例小肠平滑肌肉瘤、1例结肠平滑 肌肉瘤,均为查体时触及腹块;肠梗阻:为1例结肠平滑肌肉瘤所引起,手术证实为肿瘤引起肠套叠所致;呕血黑便:为2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小肠平滑肌瘤、4 例小肠平滑肌肉瘤引起,呕血为咖啡样血,黑便为柏油样便。

    1.4 诊断检查 本组10例行消化道造影,其中6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6/8);4例误诊为癌变或息肉(4/8)。8例行内窥镜检查,4例与术后病理相符(4/6);3例发现占位性病变不能确定性质,1例误诊为癌变(1/6)。其余4例未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均误诊。
, 百拇医药
    1.5 治疗 22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食管肌瘤切除3例,胃部分切除6例,胃大部切除7例,肠段切除吻合6例,1例合并有胃腺癌的胃肌瘤以及5例肉瘤接受术后治疗。

    2 讨论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临床较少见。本病来源于粘膜和粘膜肌层的平滑肌组织和壁层血管,可发生在消化道任何部位,以胃部多见[1,2];消化道平滑肌肿瘤常以疼痛和出血明显,本组情况也证明了这一点。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误诊率高,本组22例术前有9例误诊。分析误诊原因:(1)临床症状无特征性,早期可无症状,随着肿瘤增长和疾病发展出现相应的症状,可表现为吞咽梗塞感、腹痛、腹块、肠梗阻、呕血、黑便等,许多常见病可引起上述表现,因而易误诊;(2)对本病特点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加上本病发病率低,因而易忽视;(3)内窥镜、消化道造影、B超、CT、MRI、血管造影等无绝对特异性;(4)部分患者以急腹症、上消化道大出血等表现来急诊,因体查不全面,未做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而误诊。
, 百拇医药
    肌瘤和肉瘤鉴别较困难,目前一般认为有以下情况多为肉瘤:(1)核分裂象多 见; (2)转移早、发展快;(3)肿瘤出血、坏死;(4)直接浸润周围组织器官,镜下浸润粘膜者;(5)易复发;(6)肿瘤直径> 5cm者[2,3]

    消化道平滑肌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应根据肿瘤大小、数目、部位、性质、浸润程度、范围决定手术方式。主张肌瘤作局部切除,肉瘤作根治性彻底扫除,必要时行组织器官大部分切除,对有淋巴结肿大者,需行淋巴结清扫。术中难以确定 良恶性者应作快速病理冰冻切片协助诊断,选择正确的术式;仍难确诊者,按肉瘤 处理[2,3]。平滑肌肉瘤术后有40%~80%发生复发或远处转移,肝、肺以及腹腔种植是常见的转移部位。既往认为平滑肌肉瘤对放疗或化疗欠敏感,但目前认为手术加放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术后放疗的剂量一般为肿瘤量(50~70) Gy/(5~7)周左右,目前认为以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本组5例肉瘤患者接受术后化疗,因例数太少未作进一步探讨。

    3 参考文献

    1 徐熙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6例报告).实用肿瘤杂志,1996,11(4):168

    2 乔万文,仲剑平,富克远.消化道平滑肌肿瘤(附86例临床分析).中国肿瘤临床,1991,18(2):117

    3 周立生,燔常青,徐治康.胃平滑肌肿瘤诊治现况.临床消化病杂志,199 6,8(3):122

    收稿日期:1998-04-1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