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医学》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7625
多灶性原发性小肠腺癌一例
http://www.100md.com 《上海医学》 1999年第3期
     作者:王少林 杜卫东 袁菊英

    单位:200040 上海 华东医院外科

    关键词:

    多灶性原发性小肠腺癌一例 王少林 杜卫东 袁菊英 患者,女性,73岁。因阵发性腹部胀痛4个月,近3天出现腹胀,频繁呕吐,呕吐物为草绿色胆汁样液而入院。体检:体温37℃,血压20/11kPa,无黄疸及淋巴结肿大。心、肺、肝、脾无异常发现,腹稍膨胀,无肠型及肠蠕动波,上腹及脐周压痛,无肌卫和反跳痛,腹部移动性浊音(+),未扪及腹块,肠呜活跃,但很难听到金属音及气过水声。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29g/L,白细胞5.9×109/L,EKG示心肌损害,B超仅发现胆结石。进院后采取禁食,胃肠减压及补液等措施,仍未缓触。先后两次肠镜及胃镜均未发现胃、结肠病变。后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发现,腹腔内有中等量的深黄色液体,全小肠无明显扩张,反呈萎缩状态,肠壁增厚,肠壁处每相距7~8cm,附环形纤维带样白色卡环,而相对肠系膜缘有花生米大小的结节,质偏硬,整个小肠壁外及肠系膜表面布满大小不等的白色点状小结,系膜呈水肿样增厚达1.2cm,特别是回肠肠壁增厚和萎缩明显,回肠末端粘连严重,如行全小肠切除,仍难以根治,故选择明显萎缩回肠段姑息性切除。术后呕吐一度缓合,亦恢复排气。但3周后腹胀重现,妇科会诊排除妇科病变。病理报告:小肠多灶性中低分化腺癌伴有浆膜、系膜面转移,阑尾有癌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肿瘤细胞,EMA、CEA、CK、CSA均呈阳性。

    讨论 小肠肿瘤属少见,而多灶性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更为罕见,小肠单个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10%,临床上除十二指肠及回肠末端肿瘤可通过胃肠钡餐摄片得以提示外,一般均难以明确诊断,多数到病程后期出现肠梗阻,仍难以提供早期诊断的征象。如此广泛性的小肠癌变病发生,可能与长期患Crohn's病有关,但导致小肠癌变因素中,是因小肠内致癌物质解毒酶活性转化,使苯胼水解酶浓度在小肠腔内升高。另外,因小肠中谷胱甘肽硫基转移酶对致癌物质环氧化合物的解毒酶作用的下降,从而失去对小肠粘膜层的保护,在小肠免疫功能的研究中,证实小肠免疫球蛋白A产生减少,使小肠抵抗病毒感染和防癌能力缺乏。有遗传性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症病史者更易发生此癌。目前,缺乏对小肠癌有效的临床检测手段,细心而多次全消化道钡餐摄片可以发现部分病例,对广泛性多灶性伴缩窄型小肠癌的诊断及治疗,除极其少数选择异体小肠移植外,至今尚无满意完善的方法,其预后极差,故对提高多灶性微小型小肠腺癌早期疑点观察诊断尤为重要。

    (收稿:1998-09-10 修回:1999-01-11),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