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临床误诊误治》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8580
Coats病一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临床误诊误治》 1999年第3期
     作者:罗耀红 朱惠安

    单位:罗耀红 朱惠安(长沙市湖南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410007])

    关键词:

    Untitled Document 【病例】 男,32岁。右眼视力下降7月余,于1991年3月13日入院。1990年8月发现右眼视力下降,在当地县人民医院求诊,视力右眼4.9、左眼5.1,玻璃体轻度混浊,视网膜颞侧有出血。诊断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给予止血剂、地巴唑及维生素C等治疗近1月,自觉视物稍清晰,未再治疗。1991年2月4日来我院门诊,查视力右眼4.0、左眼5.1,视网膜颞侧有出血及硬性渗出,诊断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颞侧枝栓塞,给予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地巴唑等口服无效,于3月13日以上述诊断收入院。入院时视力同前。扩瞳查:左眼无异常,右眼玻璃体混浊(+),视乳头无异常,视网膜颞侧血管下可见大量斑块状黄白色渗出及胆固醇结晶沉着,静脉旁可见少量点片状出血及少量液性渗出,并有大量毛细血管瘤及新生血管,黄斑亮点不可见。初步诊断为Coats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颞侧视网膜动静脉之间大量毛细血管瘤,毛细血管广泛扩张,上下支动静脉末端有渗漏点,颞上支动脉粗细不匀、远端扩张,病变区出血及渗出质呈荧光遮蔽,支持Coats病的诊断。

    Coats病又称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绝大多数为单眼发病,病程缓慢,呈进行性。眼底呈现大量白色或黄白色渗出,有成簇的胆固醇结晶沉着和出血。病变主要发生在血管第二或第三分支,血管扩张纡曲,管壁呈囊样、梭形或豆状血管瘤或排列呈串珠状。某些病例最后产生视网膜脱离,并发白内障、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典型病例扩瞳后仔细检查,诊断多无困难。

    本例误诊原因:①本病临床较少见,一些临床医师对其诊断要点、病变特征缺乏感性认识,加之多有眼底出血,常误诊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等,我院于1991~1995年间共接诊本病9例,其中6例曾误诊。②对于本病,Coats强调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男性,部分文献亦沿用这一传统说法[1、2],以致部分医生对成年病人缺乏警惕性,在视网膜血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往往难以想到本病。近年来一些文献已作了更详尽的描述,认为本病不仅限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3~5]。③对于本病的鉴别诊断,文献中多数未包括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栓塞等视网膜血管疾病[1、4],而我院同期治疗的6例,却均误诊为该病,此应引起临床重视,尤其是视网膜出血较多时。⑤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未及时行此项检查亦是造成误诊的原因。

    参考文献

    1 宋振英.眼科诊断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90

    2 魏景文.临床眼底病彩色图谱.第1版.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36

    3 严密,刘谊,罗成仁,等.Coats病的分型与年龄.中华眼底病杂志,1996,12(2):77

    4 黄叔仁.临床眼底病学.第1版.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58

    5 张惠容.眼微循环及其相关疾病.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144

    (收稿时间1998-11-20 修回时间1999-03-04),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