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民间疗法》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29828
浮针治疗局限性疼痛222例
http://www.100md.com 《中国民间疗法》 1999年第3期
     作者:符仲华

    单位: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广州510515

    关键词:

    中国民间疗法990306 针刺镇痛的有效性已得到了国内外的普遍认可,但用传统针灸方法镇痛一般疗程较长,见效较慢。寻找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的方法是针刺镇痛研究的一个有现实意义的课题。笔者自1997年8月至1998年3月采用浮针疗法治疗局限性痛症,效果较佳,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共治疗疼痛病人222例,男116例,女106例,年龄18~71岁,病程1天~5年。疼痛分类:急性创伤110例、慢性劳损112例。

    针刺方法

    浮针是一种自制套管针,直径1.5mm,长3.2cm,由特制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97114318.8,公开号:CN1186653A)。
, http://www.100md.com
    操作方法:先找准痛点或痛处,距离该点上、下、左或右(在局部皮肤的平坦处选一即可)5~10cm处确定进针点。常规消毒后,针尖直向痛点水平进针,使整个针体浅置于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抽出不锈钢针芯,将软套管仍留置皮下,胶布固定露出皮外的与软套管紧密连接的管柄。留置24小时后将软套管拔出。留置于体内的软套管柔软,不影响病人作息。留针期间病人可照常活动。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治疗3天后判定疗效。采用患者自述,同时结合考察机体活动功能情况方法评定。痊愈:疼痛消失,生理活动正常;显效:疼痛降至针前40%以下,生活活动明显改善;好转:疼痛降至针前80%以下,但机体活动时仍有疼痛;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222例经治疗后痊愈者55例(24.77%),显效者114例(51.35%),好转者42例(18.92%),无效11例(4.95%),总有效率95.05%。急性创伤性疼痛患者110例中痊愈30例(27.27%),显效60例(54.55%),好转18例(16.36%),无效2例(1.82%);慢性劳损患者112例中痊愈25例(22.32%),显效54例(48.21%),好转24例(21.43%),无效9例(8.04%)。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18%和91.96%,浮针对急性损伤的效果较对慢性劳损者好。
, http://www.100md.com
    典型病例

    某男,53岁,因右胫骨中段外侧疼痛3个月来诊。患者自述3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右胫骨中段外侧疼痛,查X片示无骨折及骨破坏,在当地医院针刺承山、绝骨、阳陵泉、阿是穴及中药辨证施治,效果不佳,且见进行性加重。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诊断为软组织损伤,遂行浮针疗法,针点取上巨虚处,针尖向下指向痛点。行针完毕,患者自觉疼痛明显减轻,能弃拐下地,行走自如。留针24小时后起针,当时仍有轻微疼痛,无活动障碍,3天后疼痛消失,活动正常。随访1月无复发。

    讨论

    浮针是一种新型的在病痛部位周围皮下进针的针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局部病证,尤其是局部痛证。它取效迅捷、治疗病证部位局限、留针时间长、针体仅深入皮下,与常规体针不同。常规体针治疗疼痛时间长,见效相对较慢,浮针在这方面较之有更大的适应性和优势。

    疼痛由气血郁滞引起,浮针行于皮下可疏利经脉,调节气血运行而缓解疼痛。现代医学研究说明针刺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提高中枢神经递质的浓度,降低外周血液中致痛物质的浓度而减轻症状。但浮针的止痛机理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

    本研究只报道了治疗3天时的近期疗效,虽有部分患者经随访,显示浮针治疗的远期疗效颇佳,但因资料不全,故未予报道,尚待作进一步的观察。

    (收稿日期1998-11-02),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