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升降散加双青散治疗小儿外感高热103例疗效观察
作者:刘敏 欧兰芳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茂名525000
关键词:外感病症/中医药疗法;高热;卫气同病/中医药疗法;升降散/治疗应用;双青散;儿童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27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为探求有效的退热疗法,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减升降散为汤剂内服及自拟双青散药浴治疗,对103例卫气同病型小儿外感高热症进行疗效观察,并设西药治疗87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190例,均为体温在39℃以上,按分类标准[1]属卫气同病者,以高热为主症,伴恶寒、口渴;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或黄厚腻,脉浮数或洪大。190例中,男81例,女109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8个月,平均3.2岁;病程为1~3d。发热情况:体温最高40.8℃,最低39℃,平均39.4℃;西医诊断:均属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30例,急性扁桃体炎18例,急性支气管炎19例,肺炎12例,流行性腮腺炎11例,并排除严重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腹泻患儿。19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3例和西药对照组87例。两组病程、病种、体温、年龄等相近,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加减升降散内服。处方:白僵蚕、蝉衣、大黄(后下)各5~7g,姜黄、羌活各3~5g,栀子、淡豆鼓各6~8g,青蒿(后下)5~6g,藿香7~8g。加减:卫分偏重加薄荷(后下)4~5g,牛蒡子5~7g;气分热盛加石膏25~45g,知母6~8g,羚羊角1~3 g(另煎频服);湿偏重加芦根12~15g,滑石15~20g;邪毒壅盛加银花、连翘各8~10g,青天葵7~9g;咳嗽加前 胡6~8g,杏仁7~9g,若胸痛咳吐脓痰加金荞麦、鱼腥草各12~15 g;大便稀溏去大黄;里热重,舌面干燥无津去藿香、羌活,加芦根12~15g。每剂煎2次,取药汁300~500mL,分3~5次温服,每天1~2剂。(2)双青散组成:荆芥穗、青蒿、大青叶各50g,水煎候温,全身洗浴或擦浴,每次10~15min,每天1~3次。对照组:按常规使用抗生素及 对因对症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速效:用药后24h内体温降至正常;显效:48h 体温降至正常;有效:72h体温降至正常;无效:治疗72h后体温及症状 无明显变化。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治疗组为(47.40±16.27)h,对照组为 (65.04±17.89)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n
例数
总有效率/%
速效
显效
, http://www.100md.com
有效
无效
冶疗组
103
15
36
46
6
94.2
对照组
87
11
23
23
, 百拇医药
30
65.5
两组比较Hc=8.679,P<0.01
3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旦感受外邪,易从阳热化,且多呈卫气同病型高热症,常可引发惊厥及其它病证。因此,及时退热是很必要的。本文以加减升降散及双青散治疗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症,结果在总疗效及退热时间(47.40±16.27)h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加减升降散加双青散药浴治疗是有效的退热疗法,能顿挫热势,缩短病程。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闷热潮湿,故外感热病多挟湿,病机上以卫气同病、气机郁滞为基本特征,临床治疗应针对湿-郁-热三个环节选方用药[2],以宣郁透热,清热祛湿为治则。加减升降散方中,升降散(白僵蚕、蝉衣、姜黄、大黄)升清降浊,宣畅气机,宣泄郁热。栀子苦寒清泻,能清心肺胃三焦之火而利小便,泻胸膈之热 而除烦,宣畅营卫气血郁热;淡豆鼓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能宣 散郁热,性质平和,透散外邪而不伤阴;入肺胃经,宣散肺胃邪热而除烦,共助升 降散宣散表里郁热。青蒿辛凉,芳香化湿,轻清透邪;藿香解表和中化湿;羌活辛 散苦燥而胜湿,能散寒胜湿止痛,其质轻气清,善行发散,通畅血脉,条达肢体, 以清气分之邪,疏散在表之湿。诸药寒温并用,辛开苦泄,宣郁透邪,服后可见全身微微汗出,小便增多,大便通畅或缓缓泻下,使郁热邪毒有宣泄外出之路,起到 退热作用。此外,尚以青蒿配辛温解表的荆芥穗,苦寒清热解毒的大青叶,组成辛 凉辛温同用,解表清里并举的药浴方。在温热药液的作用下,全身皮肤血管舒张,腠理开泄,可透邪逐热外出,与加减升降散起协同作用。现代研究也认为,药浴疗法使浸洗局部新陈代谢旺盛,排出有毒物质,并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3]。内外治配合使用,以药浴即时退热,又以汤剂荡涤邪热,使药力持续。治疗过程中,体温呈阶梯式稳固下降,而无服解热镇痛西药后体温迅速直线下降,数小时后又骤然复升的现象。加减升降散方中有大黄,服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不影响治疗,待湿热郁滞一去,大便即可如常。
4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薛赛琴主编.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 991.620~621
2 华伦荣.论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新中医,1994,26( 2):10
3 李乃庚.药物外治法.见: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30
收稿日期:1999-04-28, 百拇医药
单位: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茂名525000
关键词:外感病症/中医药疗法;高热;卫气同病/中医药疗法;升降散/治疗应用;双青散;儿童
广东医学院学报990327 外感高热是儿科常见急症,目前尚无特效治疗。为探求有效的退热疗法,自1995年以来,笔者采用加减升降散为汤剂内服及自拟双青散药浴治疗,对103例卫气同病型小儿外感高热症进行疗效观察,并设西药治疗87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与方法
1.1 病例 本组190例,均为体温在39℃以上,按分类标准[1]属卫气同病者,以高热为主症,伴恶寒、口渴;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或黄厚腻,脉浮数或洪大。190例中,男81例,女109例;年龄最大7岁,最小8个月,平均3.2岁;病程为1~3d。发热情况:体温最高40.8℃,最低39℃,平均39.4℃;西医诊断:均属急性感染性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130例,急性扁桃体炎18例,急性支气管炎19例,肺炎12例,流行性腮腺炎11例,并排除严重贫血、佝偻病、营养不良及腹泻患儿。190例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3例和西药对照组87例。两组病程、病种、体温、年龄等相近,有可比性。
, 百拇医药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1)加减升降散内服。处方:白僵蚕、蝉衣、大黄(后下)各5~7g,姜黄、羌活各3~5g,栀子、淡豆鼓各6~8g,青蒿(后下)5~6g,藿香7~8g。加减:卫分偏重加薄荷(后下)4~5g,牛蒡子5~7g;气分热盛加石膏25~45g,知母6~8g,羚羊角1~3 g(另煎频服);湿偏重加芦根12~15g,滑石15~20g;邪毒壅盛加银花、连翘各8~10g,青天葵7~9g;咳嗽加前 胡6~8g,杏仁7~9g,若胸痛咳吐脓痰加金荞麦、鱼腥草各12~15 g;大便稀溏去大黄;里热重,舌面干燥无津去藿香、羌活,加芦根12~15g。每剂煎2次,取药汁300~500mL,分3~5次温服,每天1~2剂。(2)双青散组成:荆芥穗、青蒿、大青叶各50g,水煎候温,全身洗浴或擦浴,每次10~15min,每天1~3次。对照组:按常规使用抗生素及 对因对症等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速效:用药后24h内体温降至正常;显效:48h 体温降至正常;有效:72h体温降至正常;无效:治疗72h后体温及症状 无明显变化。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t检验及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退热时间比较 治疗组为(47.40±16.27)h,对照组为 (65.04±17.89)h,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2 两组总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总疗效比较
组别
n
例数
总有效率/%
速效
显效
, http://www.100md.com
有效
无效
冶疗组
103
15
36
46
6
94.2
对照组
87
11
23
23
, 百拇医药
30
65.5
两组比较Hc=8.679,P<0.01
3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一旦感受外邪,易从阳热化,且多呈卫气同病型高热症,常可引发惊厥及其它病证。因此,及时退热是很必要的。本文以加减升降散及双青散治疗卫气同病的小儿外感高热症,结果在总疗效及退热时间(47.40±16.27)h上均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加减升降散加双青散药浴治疗是有效的退热疗法,能顿挫热势,缩短病程。
广东地处亚热带,气候闷热潮湿,故外感热病多挟湿,病机上以卫气同病、气机郁滞为基本特征,临床治疗应针对湿-郁-热三个环节选方用药[2],以宣郁透热,清热祛湿为治则。加减升降散方中,升降散(白僵蚕、蝉衣、姜黄、大黄)升清降浊,宣畅气机,宣泄郁热。栀子苦寒清泻,能清心肺胃三焦之火而利小便,泻胸膈之热 而除烦,宣畅营卫气血郁热;淡豆鼓具有疏散宣透之性,既能透散表邪,又能宣 散郁热,性质平和,透散外邪而不伤阴;入肺胃经,宣散肺胃邪热而除烦,共助升 降散宣散表里郁热。青蒿辛凉,芳香化湿,轻清透邪;藿香解表和中化湿;羌活辛 散苦燥而胜湿,能散寒胜湿止痛,其质轻气清,善行发散,通畅血脉,条达肢体, 以清气分之邪,疏散在表之湿。诸药寒温并用,辛开苦泄,宣郁透邪,服后可见全身微微汗出,小便增多,大便通畅或缓缓泻下,使郁热邪毒有宣泄外出之路,起到 退热作用。此外,尚以青蒿配辛温解表的荆芥穗,苦寒清热解毒的大青叶,组成辛 凉辛温同用,解表清里并举的药浴方。在温热药液的作用下,全身皮肤血管舒张,腠理开泄,可透邪逐热外出,与加减升降散起协同作用。现代研究也认为,药浴疗法使浸洗局部新陈代谢旺盛,排出有毒物质,并通过皮肤渗透和吸收,发挥全身的药理效应[3]。内外治配合使用,以药浴即时退热,又以汤剂荡涤邪热,使药力持续。治疗过程中,体温呈阶梯式稳固下降,而无服解热镇痛西药后体温迅速直线下降,数小时后又骤然复升的现象。加减升降散方中有大黄,服后大便次数会增多,但不影响治疗,待湿热郁滞一去,大便即可如常。
4 参考文献
1 陈贵廷,薛赛琴主编.最新国内外疾病诊疗标准.北京:学苑出版社,1 991.620~621
2 华伦荣.论南方病毒性感冒的中医病因病机特征.新中医,1994,26( 2):10
3 李乃庚.药物外治法.见:江育仁,张奇文主编.实用中医儿科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830
收稿日期:1999-04-28,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