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实用医学杂志》 > 1999年第3期
编号:10232642
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52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实用医学杂志》 1999年第3期
     作者:何云光

    单位:广东省揭阳市红十字会慈云医院(522000)

    关键词:

    实用医学杂志990350 1980年1月~1997年12月,笔者共收治70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52例,占同期SAH 388例的39.2%。经抢救成功121例,成功率79.61%。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2例,男90例,女62例,年龄70~92岁,平均78岁,其中70~79岁88例,80~89岁52例,90岁以上12例,死亡31例。

    1.2 症状与体征 将本组分为≥70岁及<70岁两组,两组症状与体征见表1、2。

    表1 两组症状(例,%) 年龄

    (岁)

    例

    数

    头痛

    呕吐

    意识障碍

    ≥70

    32

    8(25)

    3(9.4)

    32(100)

    <70

    120

    110(91.7)

    75(62.5)

    106(88.3)

    表2 两组体征(例,%) 年龄

    (岁)

    例数

    血压

    脑膜刺激征

    病理反射

    瘫痪

    ≥70

    32

    高

    不明显

    不明显

    不明显

    <70

    120

    高或不高

    明 显

    明 显

    不明显

    1.3 检查 (1)脑脊液检查:均为淡红色血性脑脊液;(2)CT检查:84例行头颅CT检查,56例诊断为SAH,28例未见出血现象。72例存在不同程度脑萎缩,其中6例有腔隙性梗塞病灶;(3)脑血管造影:造影16例,其中10例显示脑血管粗细不均,有动脉硬化改变,未发现血管畸形及血管瘤情况。

    1.4 转归 152例中经抢救成功121例,成功率79.61%,31例死亡,死亡率为20.4%。

    2 讨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般起病急骤,以剧烈头痛开始,青壮年发病多见于脑血管畸形,颅内动脉瘤破裂,而老年人发病则以高血压动脉硬化为多见。其诱因、发生率与病因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由于生理特点不同,因此在发病时其临床症状有不同于青壮年发病的特点。本组70岁以上SAH病人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以下特点。(1)头痛:以<70岁组明显,≥70岁组不明显,其发生趋势是年龄越大,头痛发生率越少。高龄病人头痛发生率少,可能与老年人的脑室多有萎缩,蛛网膜下腔有扩大,疼痛敏感组织如血管、神经、脑膜不同程度的退化,敏感与反应均较迟钝有关;(2)呕吐:<70岁组明显,而≥70岁组不明显。≥70岁组呕吐出现少原因是年龄越大,脑动脉硬化加重,脑灌注量不足,长期性缺血缺氧状态,导致不同程度脑萎缩,脑室扩大或出血量少血流灌注缓慢,故对脑膜刺激相对小及颅内压增高反应不明显有关;(3)意识障碍:本组比较突出的症状,文献报道50岁以上病人出现意识障碍占32%~63%,本组70岁以上152例,出现意识障碍138例占90.8%。意识障碍与病情有关外,也与年龄有密切关系。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动脉硬化,脑细胞功能减退所致。一但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脑组织缺氧、水肿引起脑功能障碍。因此意识障碍比中青年人多见;(4)脑膜刺激症阳性率与SAH出血量多少及年龄大小亦有关系。老年人由于骨骼关节、颈椎退化变性所致,颈强、抬腿试验难于作为判断。,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