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青海药史》
作者:杨世民 钱春梅
单位: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 西安 710061
关键词:
西北药学杂志990309 郭鹏举、邹寒雁、叶宝林主编的《青海药史》一书,1999年1月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3章,32万字。作者追溯了青海省药学事业历史的渊源,重点介绍了新中国青海药学事业发展的状况、基本面貌以及取得的业绩。该书观点正确、资料丰富、特色鲜明、文字流畅,具有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地方药学发展史诗和画卷。笔者有幸喜读该书,并为青海高原丰盛的药物资源所吸引,为创业者呕心沥血、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感动、激励,情不自禁撰写此文。
1 《青海药史》一书的特点
1.1 内容丰富多彩 论时限,该书中有些问题追溯到一、两千年之前。论内涵,书中荟萃了药学各个方面成绩,概括了省、市、州、县的发展全貌。此书囊括了青海高原丰盛的药物资源、历史悠久的藏药,青海省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管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对药学工作者之家青海省药学会和为青海药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介绍,可堪称半个世纪以来青海药学发展的百科全书。
, 百拇医药
1.2 注重突出特色 该书重点介绍了当地药物资源、独特、优质产品的研制开发,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使国内外人士更深入地了解青海药学。
1.2.1 藏药制剂的革新和规模生产 藏药是青海药学的一大特色。现在,青海可生产丸、散、片、胶囊、冲剂、膏、酊、丹等8大类计200多种藏成药,形成了自动化流水线批量生产,产品已进入28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湾地区药品市场,部分品种还行销日本、新加坡、蒙古等。
1.2.2 编撰出版药学著作 自1972年至1998年,青海药学工作者编撰出版药学著作42部,其中涉及青海地方药学特色的书籍就有27本,如《青藏药用动物》、《藏药志》、《青海地道地产药材》、《青海藏药标准》、《青海民间草药》、《青海中药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等。这些书籍的出版,对我国藏药研究和地道药材、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是研究青藏高原药物的重要文献,是青海省的宝贵财富。
1.2.3 利用优势资源研制新药 该书用54页篇幅(4.2万字)介绍了青海药物研究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如从青海唐古特山莨菪根茎中分离出樟柳碱、山莨菪碱,制成“654”;以龙胆科植物为主体开发治疗肝炎和小儿腹泻的新药材花猫、藏茵陈、湿生扁蕾及成药乙肝宁、藏茵陈片、藏茵陈胶囊、扁蕾冲剂;以景天属植物红景天制成复方天棘胶囊(三普红景天胶囊);以青海冬虫夏草菌粉为主体制成百令胶囊;以高原鼢鼠为材料开发了一类动物新药材塞隆骨等。据不完全统计,自80年代以来,青海药业获得国家、省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项达50余项。
, 百拇医药
1.3 贵在分析总结 该书介绍青海省医药工业发展设想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制药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在激烈竞争中立足进行了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全省制药企业,总结了3条规律:其一,树立市场观念,加快技改步伐,加速新产品开发,抓住成本核算,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二,以开发省内药物资源为基础,面向世界;其三,靠先进技术开道,以优质产品取胜,使企业常胜不衰。作者还介绍了一些企业成功的事例,说理充分,感染力强。此章节启迪人的思维,可供其它企业参考和借鉴。
1.4 介绍药学专家 第13章以63页篇幅(4.9万字)介绍青海省药政、药检、科研、教学、医院药学、医药企业、商业等111名药学专家的业绩,其中有为青海药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药学家,也有近年脱颖而出的药学新秀。他们工作业务不尽相同,但共同点都是奉献高原,造福人类。该书向外界展示了青海(某种程度上说是西北)的药学精英,为人民健康事业默默奉献而又成绩卓著的药学人才。
, 百拇医药
1.5 编者阵容强大 该书由青海省药学会策划,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等47人组成编委会,承担了编撰和审校等工作。为本书提供初稿和素材的人员有60余人。他们长期工作在青海药学各个领域的第一线,耳闻目睹青海医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落后到先进,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资料具有史学性也有权威性。《青海药史》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从收集资料、组稿、编辑、修稿、统稿、直至定稿,主编倾注并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2 几点建议
笔者初读后也感到此书存在一些缺憾,提出下述建议供再版时参考:增加有关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的照片、题词、图表、古迹、大事记等;补充列入名录但未作介绍的32名专家的有关资料;介绍青海省卫生学校、黄南州卫校、玉树州卫校药剂专业招生等药学教育史;列出省级药品评审机构的组建、批准文号格式、省卫生厅批准生产的药品名录、卫生部批准的药品类别、名录等;原著中有关论述及容量较多的事例用图表列出则更为清晰、直观。
(收稿:1999-02-08), 百拇医药
单位:西安医科大学药学院 西安 710061
关键词:
西北药学杂志990309 郭鹏举、邹寒雁、叶宝林主编的《青海药史》一书,1999年1月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13章,32万字。作者追溯了青海省药学事业历史的渊源,重点介绍了新中国青海药学事业发展的状况、基本面貌以及取得的业绩。该书观点正确、资料丰富、特色鲜明、文字流畅,具有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地方药学发展史诗和画卷。笔者有幸喜读该书,并为青海高原丰盛的药物资源所吸引,为创业者呕心沥血、不畏艰险、奋发图强、开拓创新的精神所感动、激励,情不自禁撰写此文。
1 《青海药史》一书的特点
1.1 内容丰富多彩 论时限,该书中有些问题追溯到一、两千年之前。论内涵,书中荟萃了药学各个方面成绩,概括了省、市、州、县的发展全貌。此书囊括了青海高原丰盛的药物资源、历史悠久的藏药,青海省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检验、管理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对药学工作者之家青海省药学会和为青海药学事业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进行了介绍,可堪称半个世纪以来青海药学发展的百科全书。
, 百拇医药
1.2 注重突出特色 该书重点介绍了当地药物资源、独特、优质产品的研制开发,展示了一批研究成果,使国内外人士更深入地了解青海药学。
1.2.1 藏药制剂的革新和规模生产 藏药是青海药学的一大特色。现在,青海可生产丸、散、片、胶囊、冲剂、膏、酊、丹等8大类计200多种藏成药,形成了自动化流水线批量生产,产品已进入28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湾地区药品市场,部分品种还行销日本、新加坡、蒙古等。
1.2.2 编撰出版药学著作 自1972年至1998年,青海药学工作者编撰出版药学著作42部,其中涉及青海地方药学特色的书籍就有27本,如《青藏药用动物》、《藏药志》、《青海地道地产药材》、《青海藏药标准》、《青海民间草药》、《青海中药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等。这些书籍的出版,对我国藏药研究和地道药材、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总结,是研究青藏高原药物的重要文献,是青海省的宝贵财富。
1.2.3 利用优势资源研制新药 该书用54页篇幅(4.2万字)介绍了青海药物研究开发取得的丰硕成果。如从青海唐古特山莨菪根茎中分离出樟柳碱、山莨菪碱,制成“654”;以龙胆科植物为主体开发治疗肝炎和小儿腹泻的新药材花猫、藏茵陈、湿生扁蕾及成药乙肝宁、藏茵陈片、藏茵陈胶囊、扁蕾冲剂;以景天属植物红景天制成复方天棘胶囊(三普红景天胶囊);以青海冬虫夏草菌粉为主体制成百令胶囊;以高原鼢鼠为材料开发了一类动物新药材塞隆骨等。据不完全统计,自80年代以来,青海药业获得国家、省级、厅(局)级科技进步奖项达50余项。
, 百拇医药
1.3 贵在分析总结 该书介绍青海省医药工业发展设想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制药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浪潮,在激烈竞争中立足进行了研究。作者通过分析全省制药企业,总结了3条规律:其一,树立市场观念,加快技改步伐,加速新产品开发,抓住成本核算,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创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其二,以开发省内药物资源为基础,面向世界;其三,靠先进技术开道,以优质产品取胜,使企业常胜不衰。作者还介绍了一些企业成功的事例,说理充分,感染力强。此章节启迪人的思维,可供其它企业参考和借鉴。
1.4 介绍药学专家 第13章以63页篇幅(4.9万字)介绍青海省药政、药检、科研、教学、医院药学、医药企业、商业等111名药学专家的业绩,其中有为青海药学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的老一辈药学家,也有近年脱颖而出的药学新秀。他们工作业务不尽相同,但共同点都是奉献高原,造福人类。该书向外界展示了青海(某种程度上说是西北)的药学精英,为人民健康事业默默奉献而又成绩卓著的药学人才。
, 百拇医药
1.5 编者阵容强大 该书由青海省药学会策划,学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理事等47人组成编委会,承担了编撰和审校等工作。为本书提供初稿和素材的人员有60余人。他们长期工作在青海药学各个领域的第一线,耳闻目睹青海医药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落后到先进,由幼稚到成熟的发展过程,资料具有史学性也有权威性。《青海药史》凝聚了集体的智慧。从收集资料、组稿、编辑、修稿、统稿、直至定稿,主编倾注并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2 几点建议
笔者初读后也感到此书存在一些缺憾,提出下述建议供再版时参考:增加有关发展历程重大事件的照片、题词、图表、古迹、大事记等;补充列入名录但未作介绍的32名专家的有关资料;介绍青海省卫生学校、黄南州卫校、玉树州卫校药剂专业招生等药学教育史;列出省级药品评审机构的组建、批准文号格式、省卫生厅批准生产的药品名录、卫生部批准的药品类别、名录等;原著中有关论述及容量较多的事例用图表列出则更为清晰、直观。
(收稿:1999-02-08), 百拇医药